油画风景创作形而上的美学研究

2015-05-30 10:48:04刘勃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5年1期
关键词:审美价值意象

摘 要:形而上的概念在中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作为人的精神层面而影响着人们的审美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油画这种绘画形式也是表达人精神的视觉存在,所以中国传统的形而上的美学与油画风景创作中具有天然的共同点,从而能赋予油画风景创作新的内涵,表现出具有东方语境的视觉空间。形而上的抽象美学精神在油画风景创作中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对自然物象的取舍以图画的方式直观呈现给大众。

关键词:油画风景 形而上 意象 审美价值

油画风景创作是以自然界及客观物象入画,在大自然中或许只取几棵树木,或许取村庄河流,城市亭台,都能反映出强大生命力,展现出勃勃生机,正是这种对客观物象时光流逝的痕迹和生命律动的追求,使我们不断追求油画风景无穷的表现力,从而带来了油画风景创作的兴盛,这种精神感受正如《易·系辞》中曰:“形而上者道,形而下者器。”凡形器以外精神层面的东西为“形而上”,为此“油画本土化”以后[1],必然流淌着中国本土的生命清音,这种悦目清晰的蓬勃生命力传递着形而上的精神能量。

一、意象的美学趣味

白石先生有句名言:“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中国画的很多理论是关于造化与心源的关系、艺术和生活的关系、形和神的关系、情与意的关系等[2]。这些都是从中国的文化发展沉淀下来的重要精神资源,发展为现在中国绘画的独特面貌,在中国艺术的本土上,油画风景创作的 “写意性”是有其营养可以吸收的。近年来不少油画家为推进中国油画的本土化发展,探索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也让中国油画发展有了新的生长点,绘画发展同样和中国的青铜器、瓷器、陶器一样都注重写意之妙,我们很多制造器物的方圆曲直等线条,没有用数学计算的方法去获得,而是用心“悟”,用“感觉”去把控。因此诞生的盆、碗、等艺术品都充满灵气,似物非物,似象非象,无论怎么看,方圆曲直的线条在中国的这种艺术品表达上皆谓之“自然”,观之有趣,品之有味。 “意象性”是中国传统对宇宙和自然形象色彩的一种观点,是人精神以及心灵的造相,画面是精神境界在笔底的自然流露[3]。今天中国油画风景创作在这样丰厚文化土壤的基础上,必然长出具有东方韵味的果实。

西方历史发展就经历了四次重要变革:首先是巫术、图腾等从原始活动中分化出来,并形成了具有审美意识的独立意义。然后发展为古希腊雕刻具象造型为标志的古典艺术历史时期,这种虚构的社会真实含有人的情感和社会痕迹,并深化追求其完美再现。接下来是塞尚从大自然中概括出来的几何结构造型,重新构成了一个符合自然之美的有机秩序,形成了他形式语言作为画面内容的新风格,革新了绘画格局。最后突破的是杜尚,彻底超越了架上绘画艺术的传统观念,在艺术表达中,直接引入“现成品”,开启了新的艺术价值指向,这样就与中国绘画所追求的笔墨游心以及精神的艺术表达理想极其相似,所以实现油画风景创作的本土发展有了可能。

这种“意象”的表达,在油画风景创作得以实现,其中介——“笔墨”也就是用笔和用色十分重要,在传统中国绘画中,如果没有“笔墨”的功夫和特定的审美积淀这一语言中介,中国绘画的“意象”难以充分实现,这也正是中西绘画“意象性”和“表现性”的不同之处[4]。这是中西绘画内在理论和历史发展形成的不同价值系统。那么,这种源于西方的油画风景植根于中国本土,用“意象”理念渗透融合“自我”形成具有实践的绘画语言,这“意象”的表达关注的不是自我意识的封闭,也不是绝对的“自由”,而是关注由同样类型的个体的精神生活,站在客观立场上一种主观的内在精神表达。所以油画风景创作会因人而千差万别,却又包含着这种共同的价值导向,因此是自我精神和社会共性的统一。

二、本土的精神品格

中国的绘画艺术对具体的象形和结构有它自己的表述方式,它是画家心灵深处情感和精神的流露,借物以言志,受中国古代哲学的影响。经过历代画家的不断探索、发展与演变,中国绘画已和哲学与绘画融为一体,发展为“人文绘画形式”。这种绘画的表达方式体现了人的才情、学养、天分以及广泛实践的感知,在画面中体现笔墨关系,构成画面,所体现的是作者的修为、思想、品格,通过画面表现着画家 “画外”的精神世界,这种意象精神的表达只有绘画抽象了意象了才能更为深刻地表现形而上的精神境界,中国绘画作为这种文化的载体,它在画面中用相对具象的景物解读、诠释着这种理念。所谓“书为心声”,“画如其人”即是此理[5]。不论油画家以哪一种方式进行艺术创作,都不自觉或者自觉地被这种文化所影响。五六十年代,油画在中国逐步兴起,虽然有些画家把中国传统艺术和西方油画用简单肤浅的实践投射和渗透,但标志着中西文化由冲突走向融合的一种趋势和自觉意识。从另外一个方面也反映了大众的审美心理对油畫本土语言形式的由内而外的主观愿望。如董希文、罗工柳等画家,他们更多注重创作方法和中国绘画的相似,往往是从观念的形而上,进而发展为绘画语言的形而上,以此凸显本土绘画语言的特征。50年代从法国留学归来的吴冠中先生通过艰辛的写生,探索意象油画之路,他的画面不仅追求具体物象的形象生动,而且在油画风景写生中通过提炼,取舍,概括等方式表达自己所追求的意境,他形象的比喻“边选矿,边炼钢”。 [6]他这种创作的方法从具象超越抽象,再从现实到画面的抽象表现,正是这样一把“风筝不断线”意象的钥匙,开启了形而上的油画语言宝库。他在写生或创作时,常常用宽大的排笔,和很小的勾线笔,用他的话说就是一把劈山斧,一根绣花针,打破客观固有的轮廓和细节,用大笔大胆概括,捕捉意象的色彩,形成富有东方韵味的抽象关系。他对景写生,并不是简单移植中国绘画的黑、白、灰关系,而是他逐渐体悟客观物象色彩关系之后的一种理性认知,显然,他以单纯的色块去建构画面表现客观物象时,也同时把东方形而上的审美方式带入油画,从而用特有的意象绘画语言成功地表现了客观物象的地域特征。

现实主义油画的中国意象转换,几十年来几代画家的不懈努力,他们或将油彩的光色切入水墨韵味去理性表达东方文化,或追求色彩意象的单纯而不单一的色调,单纯之中透浑厚和质朴,这种感性、直觉、意象的创作过程结合理性思考,实现了中国油画意象的转换,唤醒了民族精神的复兴,使民族文化审美结构得到了修正和发展,突破了这一单一的模式,是油画创作上又一次解放和个性的张扬,因此开始了油画走向“意象”,实现了油画本土化。

三、传统的审美价值

形而上的审美价值从中国古代文艺学的角度对其进行探讨,这种博大精深的中国古代哲学深深影响了中国绘画的发展,有着与西方文化背景和美学不同的物象特征。关于这种形而上的审美价值是艺术家对于客观物象内在为核心的描绘,并不是对客观物象的外表形似而创作。从写生到传神,到写情再提高为喻哲,这是中国绘画精神境界的明确追求。[7]一幅艺术作品的诞生,不仅传递着自然生生不息的信息,同时也传达着画家自我的修养,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对话。

对于形而上的审美价值能唤起人自身的生命力,可以给画家直接提供更多的养料,使中国绘画在历史长河的发展中不断地更新,不断地随时代发展而诞生新的赋予时代特色典型的作品,从自然空间到艺术空间,是画家自身意识和客观相互作用的一个动态的过程。形而上的审美价值是以画为载体,借物而言志。它是一切中国绘画至高的艺术境界,正是基于这种精神境界的追求,让西方油画在中国发展有了可能,它虽然从材质上区别于中国画,但 “形器”以外精神层面的东西 “形而上”,老子称其为“道” [8]。道家强调“修行”即身心双修,所谓修心即是形而上的研究,一幅中国绘画的神品,它能给人妙得其真的高妙境界,画家得其法,集精全神,对客观了然于胸,所画的必然形准,色彩高雅,构图绝妙。但有时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如果或缺了那种摸之不着,视之不见的“形而上”,和西方现实主义简单移植到本土没有区别,相反,这种形而上的哲学指引是精神境界的提升,需要平日勤奋得法辩证学习,善于养心中之正气,偶尔的下笔,必然情有所动,心有所嘱。这种超出物质的精神境界正是 “形而上”的“道”。刘勰《文心雕龙·神思》道:“神用象通,情变所孕。物以貌求,心以理应”。在刘勰看来,艺术创作者的神思经由意象连通,而这种意象又是经过情感变化发展所产生。所以显然关注的不是客观物象表面,而是渗透着深刻的哲学寓意,油画中国本土化所应该关注的是人的精神生存状态,并非写实,却在一定的程度上和现实影像之间保持着某种关系,它是中国文化精神,它和西方本土油画最大的区别仍然在于它包蕴了意象气质和中国文化心理。

形而上的审美价值也是这样,“形而上”的本质是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整个民族对社会和自然的一种看待事物的方式,和叙述经验,它既不是纯粹的感性,也不是主观的理性,这种“形而上”的“道”在感性之中去运用理性经验,综合提炼对客观物象印象与感悟,而不拘泥具象的再现,更不是凭空主观臆造。笔者认为,形而上的创作观念追求的是对客观物象的了解,用心体悟自然,以心为主去驾驭客观自然,去提炼概括自然物象的审美印象,和精神感悟。油画中国化在形而上的审美价值指导下要求艺术创作者谨慎思量深入探索,禁得起时代的诱惑与考验,以坦诚之心去对待,让形而上的审美价值保持其特有的宁静与深远。

参考文献:

[1] 梁江.本土化——百年中国油画的主题词,中国油画学会文献集1995-2005[G].岭南美术出版社,2010:727-731

[2] 陈向迅.中国画的写意品格[J].美术,2014(03):66-71

[3] 尚輝.意象油画百年,中国油画学会文献集1995-2005[G].岭南美术出版社,2010:735-745

[4] 吴冠中.风景写生回忆,我负丹青——吴冠中自传[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184-201

[5] 袁凤梅.浅谈中国花鸟画蕴含的生命精神[J].美术观察,2014(03):118-119

[6] 吴冠中.风景哪边好?——油画风景杂谈,吴冠中文集-画里阴晴[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176-182

[7] 程大利.姚衡—阐释人生哲理的国画家,姚衡画文集[M].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2005:1-4

[8] 潘公凯.写意性:未来中国油画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接点,中国油画学会文献集1995-2005[G].岭南美术出版社,2010:733-734

作者简介:

刘勃,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油画。

猜你喜欢
审美价值意象
诗词里的意象之美
一场细雨,携着意象而来
鸭绿江(2021年17期)2021-10-13 07:06:16
意象、形神
中华诗词(2019年11期)2019-09-19 09:05:14
数学课堂中的文化滋润策略
浅析传统艺术互渗性的当代审美价值
人间(2016年27期)2016-11-11 17:09:09
中国门神画之美
试论动漫艺术的审美价值
“作好作恶者皆龙友也”
“具体而微”的意象——从《废都》中的“鞋”说起
“玉人”意象蠡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