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长春 刘淑梅 史慧媛 庄莉 朱瑞琴
摘 要:授课方式的优劣直接决定着教学的成败。经多年一线俄语教学实践,探索得出了“五结合”授课方式,将其应用于黑龙江科技大学中俄合作办学俄语基础课教学之中,通过教学实验验证并提升其实效性,并与广大俄语教师和科研工作者进一步探讨商榷,以期更为有效地推动中俄合作办学俄语基础课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中俄合作办学;俄语基础课教学;“五结合”授课方式;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03-0181-02
“从高等教育的知识层面来看。基础课教学事实上承担的是最重要、最基本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而这些知识和技能正是后续专业学习与应用的基本语言、工具和方法论。”[1]学生基础打不牢,直接影响到专业课学习,进而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提高。经调查走访黑龙江省开展中俄合作办学的部分高校发现,当前俄语基础课教学中一直沿用的“填鸭式”授课方式导致了学生死板、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填灌。这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效果与效率。在这种情况下,笔者尝试将来源于教学实践的“五结合”授课方式应用于黑龙江科技大学中俄合作办学俄语基础课教学之中,通过教学实验验证并提升其实效性,进而为其他院校的中俄合作办学俄语基础课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黑龙江科技大学中俄合作办学俄语基础课教学基本情况
黑龙江科技大学中俄合作办学俄语基础课始建于1999年,经历了四个主要发展阶段。
1.第一阶段:起步阶段。1999年黑龙江科技大学开始与俄罗斯远东国立理工大学(现名:俄罗斯远东联邦大学)开展合作办学,当时办学项目中有两个专业,分别为赴俄土木工程专业和赴俄计算机专业,办学模式为0.5+2.5+2,学生在国内学习0.5年,出国在俄罗斯学习2.5年,回国学习2年。《俄语基础》课程在国内的头半年集中学习。当时招收的学生均有俄语基础,《俄语基础》课的教学任务主要是强化提高、在短期内使学生达到出国标准,时间紧、任务重。因为就业的原因,赴俄计算机专业只开办了一届。因其较高的办学质量和就业竞争力,赴俄土木工程專业一直开办至今。
2.第二阶段:发展阶段。2002年起实行1+2+2办学模式,《俄语基础》课程延长至1年。《俄语基础》课程使用的教材是由黑龙江大学俄语系编写的1999年版《俄语》1~2册。该教材共6册书,由于只有1年时间,学生只能学完前2册,当时学生有俄语基础,经过俄语基础强化训练,实践表明学生均已达到出国标准。2007年起实行2+2+1办学模式,《俄语基础》课程又延长至两年,为了适应发展要求,进一步强化学生俄语基础,将黑龙江大学1999年版《俄语》教材更新为2006年版教材,并能够基本学完前3册的内容。
3.第三阶段:过渡阶段。2009年起办学模式又有变化,实行4+0办学模式,这种模式中的生源发生了巨大变化,体现为:学生为俄语零起点,招生规模由原有的1~2个班增为3~4个班,语言学习环境由原来的有出国机会变为4年均在国内,学生1年级就要接触口语、听力等外教课程,从2年级就陆续接受俄方专业俄语课程学习。“如何在短期内打造学生过硬的俄语语言基础以适应外方专业课学习”是当时摆在学校俄语教师面前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俄语基础》课因势利导,将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年限增加到3年,在教学内容中适时渗透了专业知识,并在外教课中增派了教师助教或学生助教来辅助教学,这些有效做法为学生学好外方专业课奠定了良好基础。
4.第四阶段:完善阶段。2013年办学模式又变回2+2+1办学模式,又进一步更新了教材,开始使用黑龙江大学俄语学院主编的《俄语》全新版全国规划教材1~3册,并开始尝试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课程教学质量得以进一步提高。
二、“五结合”授课方式的指导思想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是“五结合”授课方式的指导思想。其创始人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在教学上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建构主义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世界的绝对正确的表征,不是放之各种情境皆准的教条,它们处在不断的发展之中,而且在不同情境中,它们需要被重新建构;学习者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以往的生活、学习和交往活动中,他们逐步形成了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看法,而且,他们具有利用现有知识经验进行推论的智力潜能;相应的,学习不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更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2]“五结合”授课方式强调在教学中“学生中心者”地位的同时,不忽视“教师指导者”作用。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网络等设备为该授课方式的情景化教学奠定基础。该授课方式将结合学生专业学习需要、个性特点、学习风格、技能培养、情感心理疏导等教与学因素,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学习和创造创新精神,为打造高质量的教与学指明方向。
三、“五结合”授课方式的分类
1.专业需要式授课方式。在教学中适时、合理地引入专业基础知识,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做出良好衔接与铺垫。
2.特点水平式授课方式。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与学习水平,制定有针对性的授课方案,为因材施教打下扎实基础。
3.技能培养式授课方式。教学中坚持理论联系实践,把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放在教学目标的首位,为学生就业技能的打造提供有力保障。
4.平台构建式授课方式。坚持把学习平台构建列为常态化教学工作,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等平台和设备为实现情景化教学打造适宜环境。
5.心理疏导式授课方式。主张任课教师认真观察学生,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学习心理问题,合理排解学生产生的消极应对学习的问题,让他们能够以良好的心态应对学习任务,为学习的高质量提供有力保证。
四、“五结合”授课方式在中俄合作办学俄语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
1.专业需要式授课方式的应用。在中俄合作办学俄语基础课教学中应用专业需要式授课方式,即:在《俄语基础课》教学中,通过使用教师自编教材、外教辅助教学等方式合理引入学生未来学习俄方相关专业课程所需的专业基础知识。因各专业有其各自学科特点和规律,因此引入专业课程内容的多少与进度要结合各自专业特点实施。在开课顺序上一定是专业汉语知识内容在先,專业俄语知识内容在后,切勿本末倒置。
2.特点水平式授课方式的应用。在中俄合作办学俄语基础课教学中应用特点水平式授课方式,即:在学生学习《俄语基础课》前,对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测试,如学习动机测试、学习水平测试、学习风格测试等,做到全面了解学生在学习方面的水平特点。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与风格,可采取分班教学、分组教学、圆桌教学等形式。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切勿教师“一言堂”。
3.技能培养式授课方式的应用。在中俄合作办学俄语基础课教学中应用技能培养式授课方式,即:在《俄语基础课》教学中,通过教师提问、学生抢答、分组讨论、外教配合、教学游戏、启发生问等形式,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让枯燥的俄语理论知识变得生动活跃起来,让学生的语言应用技能得以充分锻炼。在教学中切忌就理论而讲理论,一定要坚持师生互动的基本教学理念。
4.平台构建式授课方式的应用。在中俄合作办学俄语基础课教学中应用平台构建式授课方式,即:任课教师在《俄语基础课》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好自制课件、网络设备、VCD等丰富的教学平台与设备,开展丰富多彩、身临其境的情景化教学。在教学中,要做到及时更新、补充多媒体课件内容,检查网络设备的运行情况,观察VCD设备的投放效果等。在教学中,切记教学设备的合理搭配,不能盲从跟风使用。
5.心理疏导式授课方式的应用。在中俄合作办学俄语基础课教学中应用心理疏导式授课方式,即: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开课前心理疏导,二是课中心理疏导,三是课外心理疏导。就黑龙江省中俄合作办学常见的2+2+1办学模式而言,存在着学生强化两年俄语就要出国接受俄方专业课程学习、生员多为俄语零起点、俄语+专业双专业学习任务多、学生思想包袱重、学习压力大等实际特点。教师在《俄语基础课》开课前应针对上述这些特点合理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让他们明确学习任务目标的同时、憧憬美好未来、放下思想上的包袱,以积极向上的心态迎接新的学习任务。在《俄语基础课》中,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如:上课期间吃零食、玩手机、发短信、接打电话、照镜子、交头接耳、突然起立、看杂志、趴桌子睡觉、上厕所等。对上课发呆、溜号、脸红等可能由不良学习心理引发的问题进行及时排解,让他们能够以积极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心理开展学习活动。在课外,教师应主动通过qq、电话、邮件、微信等渠道,做到及时发现学生表现出来的消极学习心理问题,及时与之沟通、合理进行疏导,以保证《俄语基础课》课外学习的高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戟.当前基础课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12).
[2]陈琦,张建伟.建构主义与教学改革[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