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建平 罗卫荣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地涌现了大量社会组织,这些新社会组织吸纳和聚集了大量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以及社会各界民众,它们在当地的各行各业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凝聚各阶层力量,在形势下做好社会组织的统战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是现实的迫切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地涌现了大量社会组织,这些新社会组织吸纳和聚集了大量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以及社会各界民众,它们在当地的各行各业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我国公民社会构建进程中实现公民自主自治新的组织形态,是开展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新的重要载体,是拓展统战工作社会化新的工作平台。推进新社会组织统战工作是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理论和实践创新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加强社会组织统战工作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
政党作为一种以执掌或参与政权为政治目标的特殊社会组织,一开始政党强力依靠社会组织支撑。因为社会组织凝聚着广大选民,西方政党需要社会组织赢得选举。在中国,一开始,共产党就认识到,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要依靠社会组织的支持。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922年中国共产党就成立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作为它所依靠的一个重要的外围社会组织。此后在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都建立了一批社会组织,核心社会组织包括工会、农会、妇联、青联、文联等。社会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核心口号就是组织起来,把分散的人们组织进各种社会组织,然后通过组织的力量来支持社会革命。革命胜利之后到改革开放之前,因为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体制外的社会组织都被纳入到了体制内,于是社会组织的代表功能、整合功能、表达功能等大幅度削弱。这个时候社会组织数量也非常少,不可能对政党形成挑战。改革开放之后,在国家与社会的二元分化推动下,原来由国家吞噬的社会重新得到发育。社会转型了推动了我国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的社团革命的浪潮。社会组织的大量成长也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形成了一定程度的挑战。挑战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挤占了中国共产党的传统发展空间。社会组织大量形成之后,推动了整个社会的组织化,并且积聚了相当的一批社会力量。对于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发展而言,中国共产党尚未进入到这些社会组织中去,因而这些社会组织挤占了中国共产党的传统发展空间。二是部分代替了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功能。社会组织部分代替了中国共产党的代表、整合与表达功能。三是部分影响了中国共产党社会整合的能力,社会组织的社会整合影响了中国共产党的社会整合。
面对这种挑战,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应对社会组织挑战的过程中逐渐探索出了一条有效回应的路径。回应以开发政党资源的形式来进行,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进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是一种纵向的组织网络。另一个方面是社会组织统战工作,是一种横向的统一战线网络体系。以组织网络为经,以统战网络为纬,这样就形成了政党—社会关系的二维结构,建构了稳定而且高度一体化的政党—社会关系。如果没有横向的统战网络框架,光有纵向的组织网络框架,政党也难以有效整合社会,因为组织网络体系纵向深入到社会底层之后,还需要横向的统一战线把社会统合起来。所以说,组织网络体系和统战网络体系都是中国共产党的社会建构机制。因而中国共产党在回应社会组织挑战的过程中,除了社会组织党建之外,还需要在此基础上以统一战线的方式进行回应,并由此提出了社会组织统一战线。所以新时期要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一方面要在党内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另一方面要在社会组织内开展统一战线工作。
二、加强社会组织统战工作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
加强社会组织统战工作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所谓“国家治理”的核心有二:横向的多元主体并存,纵向的上下互动。一方面,治理不再是政府一家唱独角戏,而是将政府的“他治”、市场主体的“自治”、社会组织的“互治”结合起来,形成政府、市场与社会协同共治的“善治”模式。另一方面,治理也不再是政府自上而下、你说我做的单向教练,而是国家、社会与市场各归其位、各尽其责,双向共治的良性互动。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离不开社会组织。各类社会组织具有鲜明的民间性、自主性、多样性、非营利性和志愿性等特征,它们一手连着党和政府,一手连着群众,是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桥梁,具有为社会各相关利益群体表达意愿诉求、维护合法权益、协调相互关系、参与公共事务、规范各自行为等基本职能,发挥着服务社会、联系沟通、整合互动、自治引导、监督自律等多项社会功能,能够为社会提供新的资源配置机制和利益传输渠道, 成为参与社会治理和社会公共服务的重要力量。它们来自民间、植根于社会各界群众之中, 具有广泛的社会代表性和包容性, 具有协助政府整合社会资源、协同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助手和“同盟军”作用。
社会组织统战工作就是要是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对社会组织党外代表人士的教育引导,不断增强他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充分发挥智力密集和人才荟萃优势,引导代表人士深入开展调研,积极建言献策、参政议政,充分发挥提供公共服务、反映行业诉求、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从而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力量。
加强社会组织统战工作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维护安定团结的社会政治局面的一项重要任务。统一战线作为我们党领导的最广泛的政治联盟,为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和各界人士的政治参与开辟了有效的制度化渠道。要保证广大统一战线成员享有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权利,不断丰富民主形式,,扩大有序政治参与,使一切有利于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的愿望要求都能得到充分表达,,以此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健康发展。统战工作在扩大有序的政治参与方面起着很大的作用,,特别是社会组织统战工作对于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更是意义重大。因为社会组织统战工作主要针对社会组织进行的。社会组织吸纳、汇集大批学有专长的党外各类人才,随着他们经济地位的上升,也必定会要求在政治上的参与权,加大对社会组织的统战工作,与他们连心交友不仅可以及时了解、反映他们政治参与的诉求与愿望,为他们参政议政搭建平台,为体制外政治参与增设制度化渠道,扩大有序政治参与范围。从这个意义上说, 统一战线扩大了公民的政治参与, 推动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加强社会组织统战工作是巩固发展壮大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需要。在我国经济社会深度转型时期, 社会组织方式发生着从单一的“国家中心体制”向政府—市场—社会的多元主体之间互动互构、合作共赢为目标新的社会组织结构转变。人们在一致性增强的同时多样性的发展趋势中, 使一大批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从工人、农民、干部、知识分子等传统的阶级、阶层中陆续分化、分离出来, 在他们的创业、从业活动中, 往往以共同的价值追求、利益诉求、兴趣爱好、乃至对某些社会共同问题的共同关心、关注而聚合在一起, 结成了各种类型的新社会组织,其中较为规范和规模的虽有各自的业务主管部门或挂靠单位, 但一般都已改变传统意义上的行政隶属关系, 更多的是一些按自愿参加、自主管理、自选领导、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为主结成的民间组织。新社会阶层人士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有的还是劳动者),纳入新世纪新阶段爱国统一战线新的工作对象, 为统一战线各个工作领域增添了新的社会资源和人气活力,使统一战线呈现出对象、范围的空前广泛性、利益关系的巨大包容性、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的高度多样性和基层统战工作的鲜明社会性等特征。
三、加强社会组织统战工作是迎接新形势各种挑战的需要
来自统战对象的挑战。
社会组织自身的素质与特点给统战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是社会组织成员的流动性强。统战工作本身就是做人的工作,统战工作主体与对象之间从初步接触到相互了解,再到相互信任和密切合作,其中需要一定的时间积累。统战对象的流动性太强,不利于对他们进行长期引导和稳定地发挥他们的作用,不利于统战工作的深入开展和成果的巩固。
二是社会组织成员独立性强。社会组织成员都是与先进生产力相适应的成功者,特别他们中的精英阶层,更是在激烈的市场竞和社会发展过程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因此他们有较强的经历实力和较高的社会地位,经济独立性和政治独立性都很强,这就决定了他们的利益诉求与一般的社会阶层有着天壤之别。直接的、些许的经济回报已经满足不了他们的要求,掌握稀缺的政治资源,成为具有较高政治地位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政府咨询委员会 成员等,才是他们多数人的真正追求,这无疑大大增加了对他们进行激励和引导的难度。
三是社会组织成员的复杂性强。社会组织成员性质复杂。他们来自各个行业或领域、也来自全国各地,文化层次也参差不齐,思维方式也多种多样。由这些成员组织在一起,对于有针对性的开展统战工作又是一个严峻挑战。
来自统战工作体制机制的挑战。
思想意识层面。认为在以前的工作中对于统战工作没做要求,致使思想重视不够。现在社会组织要求建立党组织,作为党组织职能之一的统战工作是必须的。但不是所有社会组织成员都能切实体会到这一点。比如,在调查中发现,有的商会认为统战与商会无关,商会里面的非党员民营企业家认为自己是统战对象,不是统战工作者。针对这样的情况,还需进行必要的思想教育。而这种思想教育不能仅靠社会组织自身,还需上级党报、党的文件、媒体共同宣传,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
机构设置层面,从我市情况来看,登记在册的社会组织数量较多,有340多个,分布领域也比较广泛,大部分社会组织没有建立基层党组织、无专职的统战管理人员、也无常驻的固定人员,已经建立了基层党组织的社会组织中,负责党务的工作人员大多为兼职,流动性强,与所在单位并无直接隶属关系,因而基层党组织很难建立,这也为统战工作带来不便。
组织管理层面,就我市的情况分析,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在业务上、职能上以前统战部都没有进行过管理,现在抓其社会组织统战工作,又不能越过业务主管单位和民政部门,所以开展统战部门、社会组织党工委、业务主管部门、社会团体等“四型推动”试点,面临协调难的问题。同时社会组织的党组织负责人基本都不是统战工作人员,也没有统战工作的经历,也很少参加统战工作的培训。缺少统战工作经验及相关培训是社会组织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
经费保障层面,据调查,一些社会组织虽然都有业务主管单位,但没有有经费支持,主要靠会员会费、捐款等维持运转,除了民办非企业单位,基本上都是非营利性的,经费相对紧张,没有统战工作经费预算。加之一些单位认识上的偏差,导致工作推动难度加大。
所以当前新的形势迫切要求党委加强社会组织的统战,以利于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作为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一支新兴社会力量的作用。
(作者单位:益阳市委党校 益阳市市社会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