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论视阈下高校辅导员激励管理有效路径

2015-05-30 00:29:04高营营徐明月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博弈论队伍辅导员

高营营 徐明月

高校辅导员作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和管理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当前高校辅导员工作岗位要求不断提高的新形势下,完善辅导员激励管理机制,确保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势在必行。本文针对当前高校辅导员激励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从博弈论的视角分析学校与辅导员,辅导员与辅导员之间的博弈关系,来探讨高校辅导员激励管理的有效对策。

1944 年冯·诺伊曼(Neumann)和奥·摩根斯坦(Morgenstern)合作出版了《博弈论与经济行为》一书,标志着博弈理论的正式提出。博弈论又称对策论(GameTheory),是在研究各方策略相互影响的条件下,理性决策人的决策行为的一种理论,是分析博弈行为和博弈决策的一门科学。

一场博弈主要由以下五个因素构成:一是博弈的参与者,又叫博弈方或局中人,是指博弈中能独立决策,选择最大化效用并承担结果的参加者。二是博弈的策略,在博弈中由参与者做出的策略选择,直接、实用地针对某一个具体问题采取的应对方法。三是收益,是参加者选择策略并加以实施后的结果, 是参与人从博弈中获得的效用水平高低的体现。四是博弈的次序,博弈双方在策略选择和行动中的顺序。在博弈中,即使同样的博弈方、同样的策略,博弈顺序的不同也会对博弈的结果产生重要的影响。五是博弈的均衡,指所有参与者的最优战略组合。一般而言,一个博弈至少应该具备前三个要素。

博弈论起发于数学领域,盛行于经济领域,在20世纪50年代得到较大发展,和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也逐渐深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博弈论领域的经济学家已经三次获得经济学诺贝尔奖,该理论已经对经济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随着博弈论研究的日益深入和理论框架的不断完善,经济学家和管理者们逐渐把这一理论引入到经济、政治、外交、军事、教育等领域中。在高校辅导员激励管理过程中,如何借鉴和运用博弈论的管理理念与方法,提高高校辅导员激励管理的效度,是本文探讨的主要内容。

一、高校辅导员激励管理引入博弈论的必要性

(一)博弈论可以满足高校辅导员队伍 管理方式创新的迫切需求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 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和学生素质有着重要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我国高校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推进,高校辅导员的作用也愈加重要。而近些年来辅导员队伍中面临的一些问题,如工作任务重、薪酬待遇较差、人员积极性不高、职业发展困扰较多等都极大地影响着这支队伍的稳定性,给高校辅导员队伍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严重的挑战。而能根据环境变换而做出应对策略的博弈管理可以满足高校寻求辅导员队伍管理的新方式的迫切需求。

(二)博弈论可以丰富高校辅导员激励管理理念

随着辅导员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发挥的作用日益重要,全社会对辅导员的重视程度正不断提高,党和国家注重从各个层面对辅导员进行激励,以期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保证这支队伍的稳定性。国内外专家学者从心理学、管理学等多个视角开展了对高校辅导员激励机制的研究。从目前我国高校辅导员激励管理研究的现状来看,国内外研究者主要从工作制度、措施、环境以及辅导员需要等因素研究辅导员激励,把激发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挖掘其工作潜能,作为辅导员激励问题研究的主要出发点。这些激励机制的形成与应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校辅导员激励管理中的问题。但是随着环境和辅导员需求的不断变化,高校辅导员激励管理需要更多更丰富的先进理论来作为指导。博弈论作为近些年来在诸多领域被广泛应用,越来越受到大家重视的科学理论,可以极大的丰富高校辅导员激励管理理念。

(三)博弈论与高校辅导员激励管理存在契合

在目标上,博弈论的假定前提是“理性的经济人”,博弈的参与者都要追求各自利益的最大化。而在高校辅导员激励管理中,学校和辅导员作为博弈的双方,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不可避免的会产生重复博弈。而辅导员与辅导员之间,因为职务晋升、工作分配等问题的存在,也势必会产生智猪博弈。但若满足或构建一定的条件,学校与辅导员,辅导员与辅导员之间的合作共赢依然是有可能的。而这点则与博弈论有着契合之处。

综上所述,把博弈论引入到高校辅导员激励管理中,不仅是新形势下满足高校辅导员激励管理寻求创新方式的迫切需求,而且为解决高校辅导员激励机制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理念,这为消除传统高校辅导员激励机制中存在的弊端和解决其内在矛盾提供了有效途径,是提高高校辅导员激励管理效度的必然选择。

二、高校辅导员激励管理中的博弈关系分析

辅导员在高校这样一个特定的环境中,较容易因为学校管理者恰当的激励措施而产生积极的行为动机,进而影响他们的工作表现与积极性。高校在实际管理中,可以遵循博弈规则来研究激励管理,使得所采取的激励措施符合管理实践的需要。

1.学校与辅导员

站在博弈论的观点考虑,高校作为博弈的一方,希望能够以最少的劳动力成本(最低的工资)获得最大的产出(辅导员受到激励后所采取的积极行动带来的工作成效),这是其利益最大化的选择;而博弈的另一方———辅导员,希望以最少的付出(付出最少的时间和精力)换取最大的回报(高额的工资、成绩的取得、精神的满足感与成就感),这是其利益最大化的选择。所以,投入与回报是这一博弈中的两个关键所在。处于长期重复博弈中的两个对策者———高校与辅导员,想要获得个人利益及整体利益的最大化,选择适当的合作策略是必要的。而这种合作的关系,正是博弈论的一种———重复博弈。

2.辅导员与辅导员

在高校中,除了学校与辅导员的重复博弈外,基于辅导员彼此之间的角色定位不同,做事能力、人际关系等因素的不同,辅导员与辅导员之间,也客观存在着博弈关系。如,不同职位的辅导员之间,就存在着不平等的博弈———在同一团队中的辅导员由于工作态度与能力不同而出现的“搭便车”式(智猪博弈)的不均衡的博弈关系———这种强势与弱势的不平衡,往往造成辅导员队伍中的弱势方(小猪)采取坐享其成的等待型的最佳策略,而强势方(大猪)的辅导员则往往疲于做事,这样最终不利于辅导员的均衡发展;另外,不是同一团队的辅导员之间也有可能存在着不均衡的关系———人际关系好的辅导员往往可以得到领导和同事更多的庇护及赏识,而人际关系不好的辅导员往往会因此采取消极的应对策略,更加消极的对待工作。

三、博弈论视角下高校辅导员激励管理的有效路径

通过以上对学校与辅导员、辅导员与辅导员之间的博弈关系分析得知,对高校辅导员的激励对策和措施不能依赖传统的激励机制,而需要从多方面考虑切合这一群体特点的因素,,在满足个体需求时充分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同时需耍调动其他方面的各耍素形成合力,构建并完善辅导员激励机制,提高其工作的有效性。

(一)以物质激励为基础,建立透明、合理的薪酬制度,

物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求,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基础。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增加,辅导员的低收入与其工作的高付出不成正比,这成为影响高校辅导员队伍稳定性的重要原因。根据博弈论原理改革高校薪酬制度,建立合理的薪酬级别,充分体现出薪酬制度的保障功能与激励功能。

一方面高校应提高辅导员的整体工资水平,满足他们追求“合理利益的最大化”,使他们能安心于本职工作。同时,高校还应突出薪酬制度的透明与合理性,这样有利于辅导员明确行为与后果, 努力与回报之间的关系, 有利于维持竞争的公平性和透明性,促进辅导员之间积极竞争关系的发展。

(二)以精神激励为突破口,满足辅导员的情感需求

情感作为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能够直接影响人的行为方式。高校在进行物质激励的同时,也要发挥精神奖励的重要性,给予辅导员更多的人文关怀。随着当前学生工作环境的复杂多变,学生特点的多样化,社会对辅导员要求的提高,导致辅导员面临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持续加大,工作积极性下降。高校管理者应充分认识辅导员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积极加强与辅导员的情感交流,工作中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生活中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积极建立一种彼此信任、团结和谐的工作氛围,使辅导员能够更加舒心的开展工作。

(三)以公平、合作、共赢为目标,完善与改进辅导员考核办法

对辅导员工作考核的准确与公正,也是影响辅导员激励的重要因素。因此,对辅导员工作的考核一定要多渠道、全方位进行评定和测量,同时要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高校应引入公平的竞争机制,坚持“公平公正、论功行赏”的竞争原则,对于考核优秀的辅导员给予奖励,通过颁发荣誉证书、发放一定数额的奖金、给予进修机会等特别奖励,使其感到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从而更加努力地工作。对于考核较差的辅导员给予适当的惩罚,激发他们工作的责任感。这样既可以维持学校与辅导员之间的合作关系(双方共赢),又保持了辅导员之间竞争的公平性(多劳多得)。

(四)以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为导向,完善培养机制

近些年来由辅导员在工作中成就感普遍偏低,职业受挫感较易产生,自认为职业前景黯淡等原因所带来的职业倦怠成为影响辅导员队伍稳定性的另一重要因素。鉴于此,高校应按照《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统筹规划专职辅导员的发展。鼓励和支持一批骨干攻读相关学位和业务进修,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向职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的要求,帮助辅导员落实自身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确立职业发展目标。一方面完善辅导员的培训机制,巩固和完善现有的多形式、多层次的辅导员培训体系,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与管理能力,提升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辅导员的流动机制,拓宽辅导员的发展道路,支持有能力的辅导员转任道行政、教师和科研等岗位。

在社会经济和教育事业突飞猛进的信息社会,缺乏有效激励必将引发辅导员队伍的不稳定性,进而影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高校辅导员激励已成为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不可回避也亟待解决的时代课题。从博弈论的视角下思考高校辅导员激励管理,可以打破传统的管理模式和思维,不断探索与创新解决难题的新方法,使我国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水平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作者单位:1.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2.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猜你喜欢
博弈论队伍辅导员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辅导员(2017年18期)2017-10-16 01:14:53
博弈论视角下的自首行为分析
无知之幕与博弈:从“黄灯规则”看博弈论的一种实践方案
樊畿不等式及其在博弈论中的应用
博弈论视角下医疗纠纷解决方式选择
还剩多少人?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中国火炬(2009年10期)2009-10-17 03:25:22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
中国火炬(2009年12期)2009-10-17 02:27:06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
中国火炬(2009年2期)2009-07-24 14: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