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嵌入对企业竞争能力影响研究

2015-05-30 14:34朱丽杨杜
现代管理科学 2015年1期
关键词:竞争能力创新

朱丽 杨杜

摘要:社会网络研究大多依据结构主义学派静态的研究视角,缺乏对个体属性及个体属性和网络嵌入交互研究的关注。文章运用中国沪深上市公司2008年~2012年经验数据,运用面板数据回归最终得到企业创新能力、结构洞以及关系强度对企业竞争能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在创新和网络嵌入的交互作用中,中心度正向调节了创新对竞争能力的影响,而结构洞和关系强度负向调节了两者关系。此外创新环境对企业竞争能力同样具有正向影响。

关键词:网络嵌入;中心度;结构洞;关系强度;创新;竞争能力

一、 文献回顾

社会网络的概念出现于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心理学和管理学等多种不同的学科和研究领域之中(戴坚,2009)。近三十年以来,随着学科间的融会贯通和网络分析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网络研究呈现出一种强大的生命力。由社会网络理论发展而来的网络嵌入视角,逐渐成为各学科研究社会现象的新兴理论范式。

嵌入性概念是由经济学家卡尔·波拉(1954)在《作为制度过程的经济学》中首先提出的,他指出经济行为是嵌入到经济和非经济的制度当中。20世纪80年代以后波拉尼和格兰诺维特将嵌入性引入到网络结构中,证明社会行为和社会关系存在相互的嵌入。在网络嵌入的引导下,众多学者对社会网络理论研究进行了深入探讨。其中最具代表的是社会网络的研究的两大学派:连接主义学派以Lin为代表,主要关注各种网络连接中的资源流,从有资源的个体和有优势的关系(包含强关系和弱关系)来衡量社会网络。结构主义学派以Coleman和Burt为代表,强调了个体的网络特征而非网络的内容,从紧密网络和疏松网络(结构洞)来研究社会网络。这本来是从个体层面和网络结构两个方面来对社会网络进行探索,但是在现阶段二者仍缺乏有效地融合(张华、张向前,2013)。

当今网络化时代,企业已经从单纯的对立竞争走向竞争合作,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途径也转化为在网络中获取和整合资源的能力。企业只有在社会网络中不断进行创新活动和学习借鉴,才能获取持续竞争优势(吴晓波等,2011)。我国处于转型经济时期,由于资源和信息的传播途径匮乏,企业面临高度不确定的制度环境,而连锁董事现象正是对我国不确定制度环境的非制度性补充。连锁董事是指在一个董事在多个公司担任职务,是企业形成关系网的重要方式从而影响企业的行为(Khanna & Thomas, 2009)。企业通过连锁董事或企业间的连锁董事网络可以获取安全可靠的信息,有利于公司做出正确的决策(Keister. L. A. 2004)。

二、 研究假设

共谋理论(Mizruchi,1996)指出,企业之间是通过连锁董事这一桥梁来传递竞争者之间的信息,目的是抑制竞争,达成共谋。具有较多连锁董事关系的企业,处于企业社会网络中心位置,从而享有充分的信息。同时管理者可以通过连锁董事的机制,获得对最新商业实践以及商业环境的总体把握(Useem,1984)。因此连锁董事创建了企业间有效沟通的桥梁和关联企业行为和战略的一手资料,处于中心位置的企业具有提高竞争能力的先发优势,因此提出假设1a。

假设1a:企业所处社会网络位置的中心度越高,竞争能力越大。

资源依赖理论把连锁董事视为联系环境与外部资源的重要渠道。通过连锁董事企业间可以互相利用资源,协调关系。此外,兼任另一家公司的连锁董事会触及该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环境以及特定的企业信息,可以减少外部竞争的不确定性(Burt,1998),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因此提出假设1b。

假设1b:企业所处社会网络位置的结构洞越高,竞争能力越大。

连锁董事现象源于路径依赖理论(Mizruchi,1996),资源匮乏的企业主动与资源丰富的企业建立网络连接,从而内化该企业的资源。虽然弱关系也是衡量企业位置特征的主要指标,但是在中国情境下,在网络中充当“桥梁”作用的往往是强关系(Bian et al.,1997)。“桥梁”作用可以带来更多的市场机遇和应对风险的能力,也能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因此提出假设1c。

假设1c:企业所处社会网络的关系强度越强,竞争能力越大。

由普拉哈拉德和加里·哈默尔提出的核心竞争能力指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或是个人相对于其竞争对手而言所具备的竞争能力和核心优势。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基本保持企业竞争优势稳定性,并且具有难以模仿和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创新能力兼具以上特点。从根本上说我国企业只有通过创新,并将其商业化才能提高我国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裴云龙等,2013)。因此提出假设2a。

假设2a:企业的创新能力越强,竞争能力越大。

每个企业都有自身的内部经验和实践能力,在企业创建的社会网络环境中,其他企业的创新能力为企业提供了创新环境。其中企业间合作为企业从外部学习提供重要途径,外部企业的创新能推动企业的创新能力以及为企业未来创新服务(Love et al.,2011)。由于社会网络企业间的信息流动和一定程度上的资源共享,处于较好的创新环境为企业竞争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提出假设2b。

假设2b:企业的创新环境越强,竞争能力越大。

企业中心度越高表明和企业直接相连接的企业数量越多,而处于中心位置的企业一旦获得创新能力,也会相较于非中心位置的企业具有更短的传播路径和较少的信息扭曲。现在企业的竞争已经由单独的竞争转向竞争合作(吴晓波等,2011),和较多企业具有直接关系可以快速将创新传递到企业战略联盟的企业中去,提高联盟的整体竞争能力。而企业战略联盟中其他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也能扩散到整个网络中,处于中心度较高的企业能更加快速接受并且促进创新能力到竞争优势的转变。因此提出假设3a。

假设3a:企业的中心度正向调节了企业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之间的关系。中心度增加,创新对竞争能力的正向影响会增加。

Economides研究发现,新技术应用通过连锁董事组建的企业关联关系进行相互模仿(李留闯等,2012),而结构洞地位的企业处于众多信息汇集的“桥梁”位置,享有比一般网络位置更多的机会来进行新技术的模仿而非自主研发。相对于模仿式创新,探索式创新更能为企业带来相对于竞争对手的更多的优势。结构洞通过调节创新的类别来削弱创新对企业竞争能力的正向作用,即结构洞弱化了创新对企业竞争能力的促进作用。因此提出假设3b。

假设3b:企业的结构洞负向调节了企业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之间的关系。结构洞增加,创新对竞争能力的正向影响会减弱。

企业之间创新合作成果的突破往往发生在相互合作的圈子之内(Nicholasa et. Al,2013),而社会网络将这种能力直接转化为竞争优势。由于每个上市公司的董事会人数在某一阶段是确定的,所以多人同时担任一家公司的连锁董事会减少和能够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企业的连接,造成连锁董事的低效率和高成本。所以企业之间的关系强度越大,企业相对而言会获得更多的重复的信息和资源并陷入无效的网络连接中,错失创新到竞争能力转化的良好市场机遇,弱化创新对企业竞争能力的促进作用。因此提出假设3c。

假设3c:企业的关系强度负向调节了企业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之间的关系。关系强度增加,创新对竞争能力的正向影响会减弱。

三、 研究设计

1.样本选取。选取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2008年~2012年上市公司中,以通过连锁董事现象连接起来的所有上市公司五年的数据作为样本。本文主要数据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CSMAR),此外我们还参考上市公司年报、上海证券交易所以及深圳证券交易所对数据库信息进行必要补充。本文借助于年报披露董事信息,进行人工处理,并审核和剔除具有相同姓名的不同人。

2. 变量定义。企业竞争能力(Market Share):借鉴Mohd (2006)的研究,采用企业收入占该行业总收入的比例来衡量企业的竞争能力。

中心度(CEN) :网络中心度是对特定节点和其他节点连接关系的一种测度(Markóczy et al., 2013),该指标衡量社会网络中和目标企业直接相连的企业数(Centrality)。

结构洞(SH):Markóczy等(2013)首先提到了自我网络(Ego Network)有效性的大小。该指标衡量企业结构洞的数量。

强弱关系(STR):根据格兰诺维特对企业社会网络中强弱关系的测量维度定义,行为者之间的紧密程度是衡量关系强弱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采用企业拥有的连锁董事的人数和企业具有的直接企业连接数量的比值来表示企业社会网络的强弱程度。

创新能力(INN):创新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用专利数量来衡量企业创新能力比用R&D支出要好(Rachelle,2007)。用截止至报告期各上市公司专利数量的总额作为企业创新能力衡量指标。

创新环境(INN_ENV):以企业连锁董事构建的企业社会网络为基础,用企业社会网络中具有直接关联的上市公司的平均专利数量作为企业创新环境指标。

控制变量:企业年龄(AGE)、企业规模(SIZE)和企业绩效(PER),用企业创立到报告期的年数作为企业年龄。以公司雇员人数的对数来衡量企业的规模(Tosi et al., 2000)。企业绩效指标选取企业净资产收益率(ROE)进行衡量。

四、 研究结果

1. 描述性统计分析。本文研究的主要变量的均值、标准差和相关系数见表1。数据包含了2008年~2012年2 354家公司的组成的9 173个观测值。相关系数结果显示变量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进一步测算了方差膨胀因子(VIF),总体方差膨胀因子为6.92,低于最高临界点10,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Gujarati,1995)。考虑到时滞性,在模型中对所有的自变量和控制变量进行一年的滞后。

2. 结果分析。随后进行了Hausman 检验(p<0.001),检验结果显示固定效应模型比随机效应模型更加适合。因此我们采用公司年龄、公司规模、公司绩效和时间作为控制变量,采取固定效应模型来对本文提出的假设进行检验,企业竞争能力的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结果见表2。

主效应分析:模型1、模型2、模型3、模型4、模型5分别对H1a、H1b、H1c、H2a、 H2b五个主效应进行了检验。从表2中可以看出,除了H1a其他所有的主效应均得到了支持。这说明中心度并不能直接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这是因为中心度是测量网络中和该企业直接相连的企业的个数,而直接相连的企业并非都能够提升企业竞争能力。网络结构可能会使企业陷入到无效的网络关系之中,从而丧失和其他企业建立有效连接的机会(刘冰等,2011)。企业间连接都需要付出一定的时间和成本,单纯依靠和更多企业建立直接联系并不能为企业带来网络结构优势,所以中心度的提升并不能显著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调节效应分析:模型6、模型7、模型8分别对H3a、H3b、H3c三个调节效应进行了检验。从表2中可以看出,所有的调节效应均得到了支持。

五、 结论及建议

1.提高自身创新能力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企业的自身的创新能力是核心竞争能力的来源,是保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企业竞争优势稳定性的重要保证。创新能力通过商业化来提高竞争优势并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好的盈利状况能带动企业新一轮的创新投入,从而形成企业创新和竞争能力相互转化的良性循环。

2. 社会网络中的“好位置”是“结构洞”和较弱的关系强度。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和保持什么样的嵌入强度是企业进行社会网络连接中首要考虑问题。相对于建立更多关系而言,和具有强大社会关系网的企业连接,处于“结构洞”战略优势地位对促进竞争能力的提升更加重要。在企业构建社会网络中应保持较弱的关系强度,从而以较少的关系维系成本获取更多的信息和资源,提高企业社会网络嵌入的投入产出比率。

3.高效利用网络中的社会资源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在网络化时代企业从单纯的对立竞争走向竞争合作,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途径也转化为在网络中获取和整合资源。因为社会网络仅仅是一种潜在的社会资源,而这些资源能否被企业内化为竞争力,主要取决于企业的资源转化和整合能力。所以虽然网络嵌入对企业的竞争能力的获取很重要,但在组建社会网络中高效整合和利用资源的能力才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

参考文献:

1. 戴坚.网络嵌入性的理论解析.生产力研究, 2009,(3):20-21.

2. 裴云龙,江旭,刘衡.战略柔性、原始性创新与企业竞争力——组织合法性的调节作用.科学学研究,2013, (3).

3. 吴晓波,许冠南,杜健.网络嵌入性:组织学习与创新.浙江大学管理论丛,2011,(1).

4. 张华,张向前.“你是谁”与“你认识谁”:个体属性与网络对知识创新的交互研究评述.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11):154-160.

5. 李留闯,田高良,马勇等.连锁董事和股价同步性波动:基于网络视角的考察.管理科学,2012,(6):86-100.

作者简介:杨杜(1955-),男,汉族,河北省辛集市人,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知识管理理论、企业成长理论、企业文化与伦理;朱丽(1985-),女,汉族,河北省衡水市人,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社会网络和企业成长。

收稿日期:2014-11-19。

猜你喜欢
竞争能力创新
优化产业结构配置 提升综合竞争能力——永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在新时代的春天砥砺奋进,全面提升企业竞争能力
议提升地市党报竞争能力
试论建筑施工企业的风险控制及其竞争能力的培育
玉米品种竞争能力的评价与分析
多元化企业竞争能力:一个动态系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