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货币供给与CPI的相关性研究

2015-05-30 13:09廖小龙
经济师 2015年1期
关键词:国际收支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廖小龙

摘 要:一般来说,货币供给对应于经济社会的多个方面,只有与商品和服务相关的那部分货币供应量对于社会一般物价水平的影响才会比较直接和显著,对于不同商品和服务的影响程度则取决于货币的供给弹性和需求弹性,货币的过度供给引起资产价格上升被认为是导致CPI上升的主要原因。而引起我国货币供给增加的原因则是多方面的,不仅仅由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影响,持续的国际收支顺差也是其中的重要方面,总而言之,从长期来看,我国货币供给是引致CPI持续上涨的主要影响因素。

关键词: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 国际收支

中图分类号:F8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1-080-04

一、引言

受到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以及经济危机的影响,我国在2008年开始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在国家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指引下,国家刺激政策不断出台,受此影响,整个经济社会的物价水平呈现不断攀升的现象,CPI连续上涨的势头使得人们开始担忧我国产生严重通货膨胀的可能性。流通中货币供应量的超额供应会直接影响整个经济社会CPI的水平,而不能简单地认为货币供给直接影响CPI的水平。一般来说,货币供给对应于经济社会的多个方面,只有与商品和服务相关的那部分货币供应量对于社会一般物价水平的影响才会比较直接和显著,对于不同商品和服务的影响程度则取决于货币的供给弹性和需求弹性,货币的过度供给引起资产价格上升被认为是导致CPI上升的主要原因。而引起我国货币供给增加的原因则是多方面的,不仅仅由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影响,持续的国际收支顺差也是其中的重要方面,总而言之,从长期来看,我国货币供给是引致CPI持续上涨的主要影响因素。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弗里德曼将通货膨胀看作是一种货币现象,认为货币是引起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具体表现为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的相互作用的结果,当货币供给超出货币需求的一定范围时,这种货币的超额供给必将会引起整个社会物价水平的上升,进而引发通货膨胀。

Friedman and Schwarz(1963)分析了美国从1867年至1960年之间的相关数据,得出的结论是:货币供给量与通货膨胀的相关度很高,表现出极高的正相关。

Lucas(1980)分析了美国从1953年至1977年之间的季度相关数据,当货币供应量变动一定的数量时,货币供应量的变动会引起价格和利率指数出现同比例变动的情况。

Blajer、Burton、Dunaway和Szapary(1991)为了研究我国货币供给总量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分析了我国1983年一季度至1988年三季度之间的相关数据,认为我国货币供给总量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在上述期间内保持着相对稳定的状态。

Peebles(1992)对于货币数量论应用于中国货币供应量与物价水平之间的关系时,其并不能很好解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

Duck(1993)对包括33个国家的26年数据进行研究,得出的结论无法削弱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率同比例变化的假设。

Huang(1995)对于货币数量论应用于中国货币供应量与物价水平之间的关系时,需要区分不同的时期进行分析,改革前的解释比较有说服力,改革后的解释力较弱。

Mccandless and Weber(1995)对110个国家以1960年至1990年的样本作为研究出发点,分析了这些国家货币供应量与物价水平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两者之间的联系度较高。

郑先斌(1988)认为货币供应量要与通货膨胀存在相关性的前提是货币供应量不会对经济的增长起到阻碍的作用,同时又不会因为货币的超发引起通货膨胀。

Dwyer and Hafer(1999)借助美国和英国等国家1900年至2000年的数据进行分析,认为虽然货币增长率和物价水平呈现正相关的关系,但这种正相关的关系强弱取决于该国的通货膨胀率的高低,即在通货膨胀率低的国家里,这种正相关的关系较弱,在通货膨胀率高的国家里,正相关的关系显著。

Hasan(1999)认为我国货币供应量与价格水平具有长期的稳定关系。

刘斌(2002)利用实证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我国货币供给与通货膨胀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我国货币供给的变化与物价水平之间的变化具有相互影响的关系。

赵留彦、王一鸣(2005)以我国1952年至2001年之间的数据作为研究起点,分析了我国货币供应量与物价水平之间的动态关系,表明流通中的现金(M0)与物价水平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货币供给量的变化会导致价格水平产生变化。

Reynard(2006)以美国和欧洲1953年至2004年的数据作为分析的依据,分析了货币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相关性,得出的分析结果显示两者之间是呈比例相关的。

Roffia and Zaghini(2007)对15个工业化国家的3年时间区间研究中,发现货币增长率与物价指数不呈现正相关的概率在一半以上。

范从来(2007)对于我国货币供应量与物价水平关系的研究,指出货币供应量的稳定性是影响两者之间相关性的决定性因素,只有当货币供应量处于稳定状态时,物价水平不会发生较大波动,而当货币供应量处于不稳定的状态时,物价水平会因为货币供应量的变动产生波动。

Nelson(2008)分析了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认为通货膨胀达到稳定状态的前提是货币增长也处于稳定的状态。

陈彦斌、唐诗磊、李杜(2009)认为我国的货币供应量指标(包括M0、M1和M2)并不会引起通货膨胀,因此对于通货膨胀的预测效果也不是理想的。

三、货币供应量M0与CPI相关性的实证分析

(一)数据的选取与处理

在本部分的实证检验中分别以2007-2013年度我国货币供给量M0和物价指数CPI的累计同比的月度数据为实证研究的基础数据,得到CPI和M0两个时间系列,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网站和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二)ADF单位根检验

经过对M0和CPI以及两者的差分进行ADF检验,我们发现,只有当对M0和CPI进行一阶差分ADF的检验结果才是平稳的,因此我们说M0和CPI的序列是一阶单整的。

(三)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原假设“M0 does not Granger Cause CPI”即M0不是CPI的格兰杰原因”的概率为0.51874,大于临界P值0.05,因此,不能拒绝零假设,即流通中的现金不是物价指数的格兰杰原因;同理,我们可得,物价指数也不是流通中的现金的格兰杰原因。

(四)M0与CPI的协整检验

由之前的ADF检验可知,M0和CPI具有相同的单整阶数,因此具备进行协整检验的条件,有上面的输出结果可得,ADF的统计量为-3.043939,小于10%显著水平下临界值-1.614114,因此在10%的显著水平下拒绝ρ=0,即不存在单位根,残差序列是平稳的。所以,我们认为M0和CPI之间具有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是协整的。

(五)小结

由上述实证检验的结果可以看出,我国货币供应量M0与物价指数CPI的累计同比之间的相互作用不是十分明显,但从长期来看,两者却是存在着长期的稳定关系,也就是说,我国货币政策的基调在长期来看影响着未来宏观物价水平的变动,这也是政策制定者需要考虑的主要方面之一。

四、政策与建议

影响我国物价水平变动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不仅仅货币供应量会导致物价水平的波动,经济全球一体化、经济社会的发展结构、金融制度的安排和实体经济需求与供给的相互作用都会引起物价水平的波动,因此,为了维持CPI处于良性的运行区间,需要保持审慎的态度、采取多方面的措施保证目标的实现。

1.加强对资产价格的关注。伴随着资产价格的升高,较高的资产价格将会影响消费者的行为,消费者的购买量将会同步增加,从而商品价格的增长速度也将会不断提高,最终将会高于潜在的增长速度,引起整个社会物价水平的上升;伴随着资产价格的下降,整个社会的信用规模将会收缩,债务结构将会遭到破坏,从而导致整个社会的投资收益率减少,对于将来的预期损失将会加大,贷款可获得性的概率也将随之下降。由此可知,不管是资产价格的快速上升或快速下降,脱离资产的内在价值产生剧烈的震动,都将会影响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增加整个金融体系的风险,容易导致经济体系脆弱性不断变大,因此应该加强对于资产价格的关注,调整资产价格以使其适应整个金融体系的需要。

2.注重对通胀预期的管理。对于预期的管理是经济生活和政策制定时必须着重考虑的重要方面,价格所反映出来的信息会使得人们预期未来的走势,从而调整自己目前的消费行为或者着调整自己的资产配置,然而价格并不是总能准确的反映实际情况,由于价格粘性的存在,价格往往无法很快的调整到位。因此,当经济社会中有一个负向的冲击时,预期的存在会使得民众对于未来态势的判断偏向于消极,经济实体也会由于民众恐慌的情绪导致经营的不景气,进而对经济运行产生不利影响,所以,政策制定者和管理层应该加强对于市场预期的管理,引导合理的市场预期,维持经济的良性运行。

3.加快市场改革的步伐。一个健全有效的金融市场应该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是一个有一整套完善的法律制度作为保障的市场,加快金融领域的市场化改革进程,引导公平竞争,鼓励不断创新,优化整个金融体系的结构,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货币的使用效率,从而减少货币的供给,才能缓解物价持续上涨的压力;同时,充分的市场竞争能够促进市场化利率的形成机制,优化资源配置,使得货币供给能够真正进入到有需要的领域,彻底解决目前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难和融资贵的困境。

4.推进经济结构的调整。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使得国际市场的需求持续萎靡,我国的出口增长乏力,拉动国内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的出口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正在不断下降,同时我国也处于经济结构的改革时期,要从以往依靠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依靠技术和产业创新为主转变,因此扩大内需成为我国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以此扭转我国国际收支长期顺差的局面。国际收支的长期顺差导致了我国外汇占款的不断增加,从而我国的货币供给长期处于被动供给的地位,货币供应量不断增加引起了储蓄和消费结构长期处于失衡的状态,因此为了实现扩大内需,调整储蓄和消费结构失衡的局面,就必须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改善国际收支,鼓励技术创新。

5.防范国际资本的冲击。虽然我国的资本项目还未完全开放,但随着我国近期推出的“沪港通”,国外投资者可以直接投资于我国的股市,作为我国资本项目逐渐开放的关键举措,我们应该树立起风险防范意识,时刻关注国际资本的流入对于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在利用国际资本促进和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应该防范国际资本可能带来的市场冲击以及可能造成的货币市场供求的失衡情况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易纲.中国的货币供求与通货膨胀[J].经济研究,1995(5)

[2] 张雪莹,金德环.金融计量学教程[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3] 刘斌.我国货币供应量与产出、物价间相互关系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02(7)

[4] 王广谦.20世纪西方货币金融理论研究:进展与评述[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5] 张新泽.关于流动性几个问题的研究[J].金融研究,2008(3)

[6] 王自力.中国通货膨胀的特征与趋势[J].中国金融,2008(6)

[7] 赵昕东,耿鹏.中国通货膨胀成因分解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0(10)

[8] 何宝,伍超明.正确看待货币供应对物价的影响[J].中国金融,2010(7)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政府政策与公共管理系2012级国民经济学专业博士生 北京 102488)(责编:贾伟)

猜你喜欢
国际收支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预算执行紧缩下的积极财政政策
国际收支分析
正常的货币政策是令人羡慕的
研判当前货币政策的“变”与“不变”
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间接申报问答
“猪通胀”下的货币政策难题
国际收支分析
下半年促经济稳增长积极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财政政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