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规制对我国制造业产业创新力影响的实证分析

2015-05-30 11:06李学迁吴雨霖
现代管理科学 2015年1期
关键词:产业创新环境规制

李学迁 吴雨霖

摘要:文章分析了环境规制与产业创新的互动机理,构建了制度结构下的产业创新动力金字塔模型。并以制造业为例,利用2003年~2013年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环境规制对产业创新力的影响。基于无时间滞后、滞后1年和滞后2年的实证结果,发现:过去十年,我国的环境规制政策并没有促进我国制造业提升产业创新能力。

关键词:波特假说;环境规制;产业创新

一、 引言

强大的产业创新能力是经济稳定高质量增长的核心动力。为了完成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我国提出了建设创新型社会的方针,并计划于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与此同时,随着环境日益恶化,我国亟需尽快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因此,以创新力来支撑我国绿色发展成为国家战略的必然选择。

为扭转环境恶化的不利局面,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以完善环境政策体系。其中,基于市场的环境经济政策具有很好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效果,在我国得到了广泛运用。然而,在过去若干年里,我国实施的环境规制与企业创新力存在怎样的关系,是相互促进还是制约?本文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

有观点认为,环境规制能激励企业提升创新能力,促进传统企业转型。最具代表性的是波特假说,即:合理的环境规制能激励企业创新,进而提升本国企业的绿色竞争优势。目前,许多文献都试图证实波特假说。Klassen等认为,投资人对企业经济绩效的判断会受企业环境绩效的影响,企业的环境绩效与经济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欧盟IMPRESS研究表明:创新的产出类型受政策影响,当政策偏重于控制污染排放时,创新成果往往集中在最终处理技术;而当政策偏重于防范污染时,创新的重点转移为清洁生产技术。

反对的观点也很鲜明,环境规制会加重企业负担,制约其创新。Walley和Whitehead认为,如果政府强制执行环境绩效,可能会导致企业成本上升,从而损害其竞争力,两者负相关。Stanwick等通过对120家分布在不同领域的企业进行调查,发现:企业的经济绩效与排污量显著正相关,也就是说,环境目标与经济目标是相互制约的。

由于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也是最主要的污染源,本文以制造业为例,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细分行业,使用2003年~2013年的面板数据,对过去10年,我国环境规制对企业创新力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

二、 环境规制与产业创新的互动机理

根据已有的产业创新动力机制文献,市场需求、技术资源、产业集聚、模块化发展四者结合成为产业创新的动力源,考虑到制度与这四个要素的紧密关联关系,构建制度结构下产业创新动力金字塔模型(图1)。

由上述金字塔模型,我们认为环境规制是当下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制度之一,对市场需求、技术资源、产业集聚、模块化发展四大因素都存在显著影响。

1. 环境规制改变市场需求拉动产业创新的路径。环境规制对市场需求的影响在于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市场型环境规制能够合理的将环境成本充分的反应在生产成本之内,将环境成本内化为生产成本。市场型环境规制通常能通过市场价格体系反应出产品品质、环保观念等,进而拉高市场对产品的环保价值要求。二是通过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要求生产过程能够达到减少污染的标准,由于命令控制型工具反应的往往是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要求,通过制定正式制度传递环境保护的观念与知识,进而拉动市场需求。

2. 环境规制对技术资源的作用。环境规制可促进企业加强环境技术研发,能够积累技术资源。环境规制的变化影响企业通过产品设计、生产工艺改革、技术革新、生产过程内部资源循环使用等方面的提升企业技术水平,使生产的最终污染物和排放量符合环境规制要求,并且寻求企业利益最大化。企业通过生产资源重构、生产技术创新和管理模式革新来达到环境规制的标准时,也在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和加快积累技术资源。

3. 环境规制对产业集聚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于环境污染与环境规制的权衡,政府倾向将同类型污染产业集中管理,因此往往划分工业区以便同类型企业进驻。二是,由于环境规制促使集群内企业有共同的环境目标,企业借助集群网络在环境管理方面广泛合作,加速了产业集聚的形成和发展。

4. 环境规制对模块化发展的影响。环境规制对模块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要求生产模块必须绿色环保。产品的生产制造一定会涉及到能源的消耗、资源的利用、污染的排放,模块虽然是基于知识或者功能的分工,但是生产过程中的能耗、污染都是共同的问题。因此,环境规制能够突出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性,刺激产业内各模块共同节能减排,促进归纳模块的形成和发展。

三、 环境规制对制造业创新力影响实证分析

1. 面板数据模型。根据投入产出原理,经济产出需要人力资源、资金资源及其他一些必要要素。由内生增长论,把技术创新作为产出的一种特殊形式,它同样需要人力资源、资金资源等基本要素的投入。通常,技术创新的产出可表示为y=F(L,K,A)。式中,Y代表企业技术创新产出量,L为企业人力资源的投入量,K表示企业资本的投入值,A为其他要素投入。由Cobb-Douglas生产函数,企业创新模型可写为:Yi=AiLiαKiβ,其中α和β分别表示劳动和资本的产出弹性。

在Cobb-Douglas函数中加入环境规制变量,根据产业创新动力机制模型,引入市场需求、资源要素、产业集聚、模块化发展四个要素作为控制变量,设计计量模型:Yit=ERitβ1MSitβ2CRitβ3MKitβ4Litβ5Kitβ6。

其中,Yit代表的是产业创新;ER代表的是环境规制;MS代表的是市场需求;K与L分别代表资源要素中的资本与劳动力;CR所代表的是产业集中度;MK代表的是产业模块化。各变量下标,t为年份,i为产业。为缓解变量的多重共线性和方程的异方差性,对模型两边取对数,得:

LnYit=C+β1LnERit+β2LnMSit+β3LnCRit+β4LnMKit+β5LnLit+β6LnKit+εit

其中,C为常数项;β1~β6为待估参数;ε为随机误差。

2. 相关变量及数据说明。

(1)产业创新动力变量(RD)(PA)(NPV):对于产业创新动力的检验,采用以下三项指标:一是创新研发的资本投入指标(RD);二是产业创新的专利申请数(PA);三是产业创新产品产值(NPV)。

(2)环境规制强度变量(MBI):国内外学者对环境规制进行度量有6种方法,本文采用排污费与设施运行费来度量环境规制强度。以分行业的排污费加上分行业的设施运行费用后,除以行业总产值得到分行业每万元产值的环境规制费用(MBI)。每万元环境规制费用愈高表示环境规制愈强;每万元环境规制费用愈低表示环境规制愈弱。

(3)市场需求变量(MS):市场需求的变量研究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市场规模作为市场需求的指标;另一类是把市场需求视为创新构想与信息的来源。目前,根据所有出版的统计年鉴没有关于将市场需求视为创新构想与信息来源的数据,因此本文采用各分行业的产值年增长率度量市场需求。

(4)资源要素变量(K)(L):资源要素的种类有很多,但对产业创新作用最大的还是人才和资本,根据计量模型的基本变量,选取分行业产业资产总计(K)与产业年均劳动力(L)作为资源要素变量。

(5)产业集聚变量(CR):参考克鲁格曼测量美国制造业集聚度的方法,即空间基尼系数。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是比较某地区某产业的就业人口占该产业总就业人口的比例,以及该地区全部就业人口占社会总就业人口的比例。用G表示基尼系数,si表示地区i某产业就业人口占全国该产业总就业人口的比例,xi表示该地区就业人口占全国总就业人口的比重,得到基尼系数计算公式:G=∑i(Si-Xi)2。

(6)模块化发展变量(MK):由于已有研究中还没有适当的方法来测算产业的模块化发展程度,故而选用专业技术人员数占行业总劳动力的比重作为代理变量。因为,依产业模块化发展的趋势,可以认为一个行业的模块化发展程度越高,行业知识的利用率也就越高,所需要的专业技术人员也就越多,因此模块化程度的发展与专业技术人员占年均劳动力的比重应该是一致的。

选取中国工业产业分类的39个两位数行业分类,删除掉数据不全的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以及删除掉矿业开采与洗选业等行业,剩余的32个制造业行业作为本文分析的产业。根据2003年~2013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环境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等中的相关数据,计算和整理出32个行业的产业创新投入与产出、环境规制强度、市场需求增长率、资源要素、产业集聚以及和产业模块化发展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

3、 实证结果分析。

用Eviews对创新变量RD、PA、NPV进行检验,其回归模型如下:

LnRDit=C+β1LnERit+β2LnMSit+β3LnCRit+β4LnMKit+β5LnLit+β6LnKit+εit

LnPAit=C+β1LnERit+β2LnMSit+β3LnCRit+β4LnMKit+β5LnLit+β6LnKit+εit

LnNPVit=C+β1LnERit+β2LnMSit+β3LnCRit+β4LnMKit+β5LnLit+β6LnKit+εit

根据回归检验,得到如下结论:

(1)在不考虑滞后的情况下,环境规制对产业创新投入RD、专利申请数PA、新产品产值(NPV)的影响为负,检验结果分别达到5%、1%、1%的高显著水平。

(2)在考虑滞后1年的情况下,环境规制对产业创新投入RD、专利申请数PA、新产品产值(NPV)的影响为负,检验结果分别达到的10%、1%、1%的显著水平。

(3)在考虑滞后2年的情况下,环境规制对产业创新投入RD的影响为负,但检验结果不显著。环境规制对专利申请数PA、新产品产值(NPV)的影响为负,检验结果都达到了1%的显著水平。

四、 结论和建议

由于制造业不仅占GDP比重最大,其排污量也最大,选择制造业为研究对象,研究环境规制与制造业创新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案例不支持波特假说,即环境规制对产业创新的投入以及产业创新的产出都有较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结果,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

(1)产业政策风险。从中国的产业政策对产业发展态势分析,受到支持的产业往往过热发展最终导致产能过剩;而多数的其他产业则遭遇过冷的排挤导致创新断层,资源的不平均分配以及资源利用的无效性。各地方政府对产业进行的保护与扶持政策又让市场的优劣淘汰机制缺乏作用,LED节能环保产业以及太阳能光伏产业都是很典型的案例。政府要重视产业政策风险,提高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2)市场机制不健全。实证结果显示,当市场需求增速过快时,产业倾向将资源投入到产能扩张或企业并购,以竞争市场份额得到短期效益,而不倾向将资源投入于时效长、风险高的产业创新之上。必须通过完善制度体系来释放和激发企业的创新动力,依靠市场的力量来调节资源投入的收益与风险、通过知识产权制度激励产业的模块化发展与创新竞争、通过环境规制充分的将环境成本、社会成本体现在制造业的成本之内、通过企业制度和竞争制度积极地改善国有企业的垄断性利润、通过教育制度提升高级生产资源提升人力素质,甚至改变依靠关系竞争的社会文化等等。

(3)知识产权制度不完善。数据结果表明,在中国,制造业产业集聚程度越高,反而对产业创新的专利申请产出有负面的影响。因为知识产权制度的不健全以及知识产权的执行不严,会导致产业集聚程度愈高、企业专利申请意愿愈低的情况。知识产权制度的完善对产业模块化的发展有着关键性地影响。由经济全球化、产业模块化发展等趋势可见,产业标准或者是模块间标准的竞争成为了国家间、企业间的竞争趋势。甚至,企业与企业间的合作创新,所倚重的已不再是传统经济所重视的资本实力,重视的是企业所拥有的专利以及组合专利对未来产品发展的重要性。

理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让市场充分发挥资源调配的作用,健全并科学执行市场制度和知识产权制度,是我国发展绿色经济的根本保障。

参考文献:

1. Porter M.America's green strategy.Scien- tific American,1991,264(4):168.

2. Klassen R D, Mclaughlin C P.The impact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on firm performance. Management Science,1996,42(8):1199-1214.

3. Kemp R, Arundel A.Survey indicators for environmental innovation.IDEA report, STEP Group, Oslo,1998.

4. Walley N, Whitehead B.It's not easy being green.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4:46-52.

5. 李强,聂锐.环境规制与区域技术创新——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9,(4):18-23.

6. 王凯.环境规制对我国工业行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以污染密集型行业为例.价格理论与实践,2012(1):80-81.

7. 孙晓华,周玲玲.企业异质性与产业创新能力——基于我国36个工业行业的实证检验.产业经济研究,2010,(4):9-1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071035,71273149);上海理工大学国家自然科学培育项目(13XGQ05);上海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12XSY08)。

作者简介:李学迁(1981-),男,汉族,湖北省武汉市人,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讲师,复旦大学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绿色供应链管理;吴雨霖(1978-),男,汉族,中国台湾省人,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低碳经济。

收稿日期:2014-11-16。

猜你喜欢
产业创新环境规制
产业创新战略联盟伙伴竞争与合作关系研究
我国工业部门节能政策效应研究
中国企业的环保投入与企业效益分析
环境规制下外资引进对环境治理的利弊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研究
中国农村环境污染规制研究
基于政府补贴与环境规制下企业技术创新之间关系的理论研究
崇左市糖循环经济产业发展对广西产业创新的启示
对雾霾的环境规制研究
江苏电容器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