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实施综合干预效果分析

2015-05-30 10:34鞠志伟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2015年1期
关键词:社区患者

鞠志伟

【摘要】目的:针对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实施综合干预,控制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降低疾病的发病率。方法:调查社区人群慢性疾病种类及原因,构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监控系统,普及健康知识教育,针对高危患者采取药物干预和强化干预。结果: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生活方式得到极大的改善,心脑血管事件明显减少,高血压、高血糖水平大幅度下降。结论: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采取综合干预措施,能够控制疾病的发展,降低危险因素,值得推广。

【关键词】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药物干预;患者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1-0180-02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一类疾病的统称,其具有发病时间较长、病因非常复杂、症状不明显、无法自愈或难以根除的特点,多由生存环境受到污染、生活方式不良造成,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包括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慢性肝肾疾病等[1]。2010年以来,我院采用综合干预措施可以显著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和发展,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我场家属院居住10年以上的居民,年龄分布于32岁—75岁之间,高血压患者56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48例,糖尿病患者75例,慢性肝肾疾病82例。

1.2 研究方法

(1)建立健全组织制度,构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监控系统。由社区街道组织和卫生服务站成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止控制工作组,制定相关的制度和政策,同时构建信息化系统监控疾病发展,实施采集信息。

(2)社区居民疾病调研和普查。2010年开始实施社区居民健康情况普查,详细了解居民的胸围、身高、血压、体重、血糖、血脂、心电图及内外科检测,筛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了解发病原因,建立档案,以便在综合干预前后进行对比分析。

(3)组织构建疾病干预队伍。组织并且建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调查、监测、干预的队伍,加强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1.3 综合干预方法

(1)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病理及防治知识健康宣教

在报刊栏中张贴宣传单页,定期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和实施巡诊,针对社区居民进行全面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病理及防治知识健康宣教,并且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实施健康热线回访,指导患者改善生活习惯,规范饮食结构。

(2)高危人群实施强化干预

对于血压水平在SBP130-139或DBP85-89mmHg之间的患者,或拥有高血压、卒中、冠心病等阳性家族史的患者,或体重指数>25的患者,或过量嗜烟或饮酒的患者,进行强化干预,具体措施如下:限制每日摄取食盐量,控制在0.5g内;禁止使用辛辣食品和浓茶,避免增加对血液刺激;禁止食用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避免血脂上升;合理调整饮食结构,每日进食新鲜蔬菜,多吃大豆、黄瓜汁等粗粮;每日进行400米短跑、2000米步行等有氧运动,增强免疫力。

(3)重度患者进行药物干预

对于目前已经呈现重度症状的患者实施药物干预,以便控制血糖、血脂,并且进行血管扩张和抗凝治疗,每隔1-2个月进行复查一次。

1.4 统计学处理

检查的数据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和分析,其中组间比较采用 、计量资料采用 进行标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施综合干预之后,98.6%的社区居民改变了不良的饮食、作息等生活习惯,有效的提升了健康生活方式,比如每天进行身体锻炼、遵循医嘱服药、戒烟戒酒,并且降低了食用油、高熱量脂肪、食盐的摄入量,与干预前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区居民中的高血压、高血糖水平显著下降,与干预前相比,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从2011年1月—2014年12月,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下降,并且因心绞痛、心肌梗塞等造成的死亡人数也大规模下降。

3 探讨

随着人们收入的提高,日常生活质量大幅度上升,高血压、心脑血管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也呈现了逐年上升的趋势,亟需进行防御和控制[2]。社区综合干预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社会卫生健康防御控制工程,其依赖于强有力的组织和制度。本文通过社区街道办、医疗结构等共同构建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小组,制定了相关的工作制度和章程,由相关的领导和医院治疗专家担任组织、防御和控制人员,形成了一种非常有效的管理和实施模式,可以保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得到组织的支持和推进。

社区综合干预需要认真的摸排社区居民的健康资料,包括身体的各项生理功能指标、日常的生活行为习惯,并且采用先进的计算机管理模式构建信息化系统,一般能够快速的、实时的查询和判断患者的疾病,并且详细的掌握社区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第一手资料,向其进行健康知识宣教,并且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实施健康热线回访,指导患者改善生活习惯,规范饮食结构。

社区综合干预需要综合各类防御和控制措施,比如可以施行强制干预措施,严格控制病人的高脂肪、高热量、高盐度食物的摄入,合理调整患者的饮食结构,规范患者的生活作息习惯,提高患者自身的免疫能力。针对现行的重度患者实施药物干预,针对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治疗,针对高血脂患者实施血管扩张疏通治疗等,以便能够促使患者的生理指标回归正常状态,保证患者的身体快速恢复,进而进行日常的生活健康保养。

本组患者通过社区综合干预,可以发现其实控制社区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一种有效的途径,具有很好的效果。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逐渐加剧,实施社区综合干预,可以依赖社会力量,提高全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御和控制的意识,转变传统理念,是非常有效的,同时这也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漫长的任务,需要全社会、政府和医疗机构共同努力,以便能够保证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得到安全防护。

参考文献:

[1]孙正义, 窦斐. 2009—2012年天津市西青区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干预效果评价[J]. 职业与健康, 2014, 26(10):11-12.

[2]张璐, 徐文丽, 彭金陵等. 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中应用健康管理和疾病管理技术的效果[J].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 47(4):556-559.

猜你喜欢
社区患者
怎样和老年痴呆患者相处
甲减患者,您的药吃对了吗?
社区大作战
认知行为治疗在酒精依赖患者戒断治疗中的应用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为了患者 永远前行
医改如何切实降低患者负担
患者
如何积极应对社区老年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