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琪延 黄羽翼
摘要:文章以北京文化竞争力为主要研究对象,文章首先对城市文化竞争力的概念进行界定;然后从城市功能定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和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角度,阐述提升北京文化竞争力的战略意义;最后,从历史文化资源,城市文化活力,文化产业,文化金融,文化出口,文化事业,生态环境和居民文化消费诸多方面探讨提升北京文化竞争力的途径。以期为北京文化竞争力的提升和相关理论研究提供参考,使北京早日进入世界城市之列。
关键词:文化竞争力;北京;世界城市
文化是城市发展的不竭动力,没有文化作底蕴,城市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发展必不能持久,纵观以纽约、伦敦、东京为代表的世界城市,无一例外都是文化竞争力强,文化影响范围广的国际都市。作为我国首都和文化中心,北京文化实力迅速提高,但是与世界城市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直接影响国家文化竞争力和综合影响力的提升,北京市文化竞争力的提升就显得尤为迫切。对城市文化竞争力的概念进行明确界定,是研究北京市文化竞争力的前提。
一、 城市文化竞争力的界定
首先,文化竞争力不同于文化产业竞争力,产业竞争力仅是文化竞争力的核心构成之一。文化产业竞争力是与其他国家、地区相比,本国和本地区的文化产业在生产效率,满足市场需求等方面所体现的能力,表现为是否能以最小投入获得最大产出,是文化市场的供给方。文化竞争力是个更广阔的概念:基于市场的角度,文化包括文化生产和文化消费;基于盈利与否的角度,文化包括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从文化发展看,文化包括文化传承、文化生产创新,文化传播和文化融合。因此,文化产业竞争力仅仅是文化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维度。
其次,城市文化竞争力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竞争力是城市通过提供自然、经济、文化和制度环境,集聚、吸收和利用各种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文明要素的能力,并最终表现为比其它城市具有更强、更持续的发展能力。城市经济、政治、科技、资源等要素构成城市的硬实力,而文化、秩序、制度、管理等构成城市软实力。从更广义的角度看,城市软实力就是城市文化。城市硬实力与软实力是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城市经济、政治、社会的发展是城市文化发展的基础,纵观中外历史,经济发展滞后、社会动荡、鲜有创新的城市不可能出现高度繁荣的城市文化。同时城市文化对城市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巨大推动作用,是经济、政治发展水平的精神投影。因此,城市文化竞争力是城市竞争力的核心内容,是城市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影响并决定着城市发展的前景和方向。文化竞争力强的城市才能在世界城市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最后,基于上述研究,本文认为城市文化竞争力是一种无形的、非物质性的软实力,是城市核心价值、凝聚力、影响力的主要体现,是在与其他城市对比过程中,该城市在城市综合环境、文化资源和设施、文化产业、文化传播、文化消费、政府文化支持等方面形成的竞争优势,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 提升北京市文化竞争力的意义
1. 提升北京文化竞争力,有助于实现北京城市功能定位。作为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北京被赋予成为世界城市的新角色。世界城市是全球经济、政治和文化体系的主要节点,是世界文明融合与交流的多元文化中心,是全球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指挥中心。城市文化竞争力在世界城市建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没有文化影响力和传播力,缺乏文化竞争力的城市,难以成为世界城市。北京虽是我国文化中心,但其文化的多元性和影响力与世界城市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提高北京文化竞争力,扩大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有助于北京早日进入世界城市的行列。
2. 提升北京文化竞争力,有助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全国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发展地之一。2013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高达2 400亿元,占全国的12%,超过浙江一个省的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是北京市第三产业中仅次于金融业的第二大支柱产业。北京文化竞争力的提高,可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更多的资源,有利于充分发挥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示范作用,引领全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3. 提升北京文化竞争力,有助于更好地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北京作为国家首都,文化资源丰富,文化消费人群庞大。近些年,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市民文化娱乐支出保持高速年均增长,在居民消费支出中的比例越来越大,文化消费日益成为北京居民的消费热点,但文化产品、服务供给和居民文化消费需求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制约文化消费的进一步提高。提高北京文化竞争力,为市场提供更多更好且价格低廉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可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文化消费需求。
4. 提升北京文化竞争力,有助于传承和保护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北京作为具有3 000多年建筑史和850多年建都史的世界著名历史文化名城,作为中国城市文化和历史文化的典型代表,承担着保护、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任。北京文化竞争力的提高,有助于历史文化资源的传承和保护;文化传播和影响力的增强,有助于中华文明和价值观在海外的推广和传播。
三、 提升北京文化竞争力的主要途径
提高北京文化竞争力,扩大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和传播力,有助于北京早日进入世界城市之列。为全面提高北京文化竞争力,本文根据城市文化竞争力的主要构成,提出提升北京文化竞争力的相关政策建议:
1. 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充分挖掘文化资源,彰显北京文化魅力。保护历史文化名城、传承优秀民族文化是提高北京文化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建设世界城市的必行之举。北京历史文化遗产丰富,文物保护单位众多,城市文化历史源远流长,继续保持历史特色与文化魅力是北京的发展重任之一。首先,继续完善文物保护相关政策、法规等,加大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修缮,加快文物腾退,推进传统文化功能街区建设,实现历史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其次,深入挖掘北京历史文化内涵,使之与文化创意产业充分结合,通过市场的力量,使各种资源所承载的文化得以更加鲜活地继承和传播。如加大清明踏青、端午临水、中秋赏月等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内涵的挖掘和弘扬,使其所代表的文化意义得以更加鲜活动态的展现。作为首都文化中心区的东城和西城,在实施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工程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整合各种文化资源,建设传统文化、会馆文化、演艺文化等特色街区,充分彰显城市传统文化魅力,将东城和西城建设成城市历史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增强北京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此外,要宣传培养全民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增强市民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2. 提高文化的多元性和创新力,充分激发城市文化活力。充满活力的文化赋予世界城市独特的魅力,文化活力是城市文化影响力和吸引力的主要源泉。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使城市文化充满活力,北京在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的基础上,要充分展示中国文化的当代和时尚因素,重点打造诸如朝阳区三里屯和国贸等著名国际时尚区,多维度发展时尚产业,使本地文化和外来文明充分融合,提高北京文化的包容性和多元性。创新是文化活力的源泉之一,缺乏创新的文化是没有生命力的,促进文化的跨界融合,对原有文化进行继承和超越,是进行文化创新的关键所在。同时,北京应该利用丰富的文化资源,在举办世界性大型文化活动上有所创意,吸引国内外群众广泛参与,并积极与全球知名媒体合作,扩大节事的国际影响力,提高城市文化活力。
3. 继续鼓励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进一步发挥集聚区效应。目前北京市的文化创意产业与国内城市相比实力较强,但是与世界城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从产业发展周期看,北京文化创意产业还处于产业发展的初期,集聚式的产业发展效果更好,应将主要资金投入在已有基础和规模的中关村创意产业先导基地、北京数字娱乐产业示范基地、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等已经发展初具规模和实力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作为文化创意产业核心发展区,海淀区应充分利用该区人才、科技优势,大力发展其数字内容、信息技术、演艺、工业设计、电影和出版业等优势产业,努力使文化成为继科技、教育之后推动海淀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又一核心驱动力。朝阳区应该优先发展广告会展和旅游、休闲、娱乐业等优势产业,利用区内具有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经济、社会、文化资源,促进资源的聚集与合理配置,提升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水平。
4. 按类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重点支持文化内容行业的发展。从产业的各个组成部分来讲,行业间差别较大,应从科技类和文化内容类两个角度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科技类文化创意产业可设立集聚区给以政策支持和集中发展,而文化内容类则减少体制束缚,鼓励其自由发展。为了提高北京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尤其应该注重文艺演出、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核心文化行业的发展,增加内容创意,打造北京文化品牌,将北京丰富的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北京的文化内容企业大部分是小微企业,北京市应该积极贯彻《关于大力支持小微文化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从市场准入,减轻税负等方面给予文化内容类小微企业更大支持,进一步解放文化内容行业的生产力,增加文化市场活力,从根本上繁荣文化内容行业。
5. 加强文化创意产业和金融业的深度融合,解决文化金融难点。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业的支持,进一步加强文化创意企业与金融业的对接,深入推进文化与金融合作,对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北京文化金融服务体系已经初步建成,形成了银贷为主、多元并存的文化融资格局,但文化金融难点依然存在,需要相关工作的继续完善。首先,继续推进文化金融合作实验区,在实验区制定包括资金、财税、土地、人才等在内的先行先试政策;其次,拓宽文化企业融资渠道,鼓励各类社会资本积极投入文化创意产业,探索资产证券化、文化企业上市融资等多种渠道,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文化融资体系;然后,推进文化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开展行业信用体系建设试点,探索文化企业信贷融资新模式;最后,继续完善文化金融中介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金融服务中心的作用。
6. 继续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加大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对外输出。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广泛输出不仅为输出国带来巨额经济利益,同时也成功传播了输出国的文化观念。通过市场主体的力量,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提高北京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因此,政府应该制定鼓励文化出口的相应政策措施,引导实力雄厚的文化企业进行品牌的国际化经营,生产面向国际市场的优秀文化产品,扩大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同时,还可以政府行为使优秀的中国文化作品进入他国重要的展览、演艺和放映场所,以国家行为进行文化推广,形成以市场为主体,政府为补充的文化传播模式。
7. 形成文化事业投入稳定增长机制,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介入。北京市应该继续加大政府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财政投入,形成文化事业投入稳定增长的机制,并尝试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北京市应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建立公共文化建设经费保障机制,加大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上的投入力度,增加公共文化设施数量,以提高市民人均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拥有量,缩小与世界中心城市的差距。同时,注重基层社区文化硬件的完善,以减轻区文化馆和街道文化中心的压力。重视文化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通过减免门票等途径鼓励市民利用文化基础设施,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民众参与度。此外,要支持和鼓励社会力量进入该领域。政府在土地、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尝试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投入文化建设,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图书馆、文化馆和博物馆等公益性文化机构,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多元化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机制。
8. 不遗余力改善生态环境,治理大气污染,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欠佳,已经成为影响北京国际声誉和文化吸引力的主要因素,采取治污措施迫在眉睫。首先,加大公共绿地面积营造,加强对已有绿地、树木的管理和保护,推进城市绿地建设。其次,严格执行《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开发清洁和可再生能源,加强北京周边地区大气环境的治理,降低PM2.5浓度。最后,北京应该提高用水效率,节约用水,强化地下水道建设,循环利用水资源;并对水质未达标的河流、湖泊、水库持续进行治理和生态修复,完善主要河道两侧的绿化建设,部分恢复北京水系功能。最后,加大环保宣传力度,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呼吁市民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环保。
9. 政府应采取积极措施,进一步提高居民文化消费水平。提高北京文化竞争力,要进一步提高居民的文化消费积极性。文化消费是公民参与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让居民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当代文化洗礼,是提升居民素质和修养的有效手段。政府需要引导和促进文化消费,提高文化消费支出金额和其在总消费中的比重。要培养居民文化消费观念,形成文化消费习惯。政府应该加强宣传和引导,逐步使文化消费成为市民的生活方式。其次,政府要为居民的文化消费创造条件,对部分低收入居民的文化消费进行补贴,提高全民文化消费积极性。然后,要建立和完善全市文化消费统计体系,做好文化消费热点领域的调查统计。最后,在相关统计调查的基础上,调整和升级全市文化产品供给结构,改变产品供给不对路、缺乏人们迫切需要的文化产品的现状,提升服务性文化消费比重,打造文化消费精品。从长远来讲,提高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保障足够的闲暇时间,使居民在满足物质消费的同时,有能力进行文化消费,是提高文化消费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 李东红,杨利美.文化资源的价值评估、成本核算与经济补偿.思想战线,2004,(3):97-101.
2. 陈刚.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彰显首都文化魅力.北京规划建设,2012,(11):9-10.
3. 孔建华.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8,(2).
4.李建盛.北京文化发展报告(2012-2013).北京:社会科学文化出版社,2014.
5. 温源.文化“出海”:如何顺应国际消费潮流.光明日报,2013-06-20(16).
6. 白志刚.北京文化“走出去”国际比较研究.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3.
7.温源.激活文化消费,北京应带什么头?.光明日报,2013-09-17(16).
8.东城区文委、区发改委.北京市东城区“十二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2011-2015).北京:东城区文委、区发改委,2011.
9.董潇.北京银行助力文化产业发展.中华工商时报2011-12-20(03):10.
10.海淀区文委、区发改委.北京市海淀区“十二五”时期文化建设与发展规划(2011-2015).北京:东城区文委、区发改委,2011.
11.朝阳区发改委.北京市海淀区“十二五”时期文化建设与发展规划(2011-2015).北京:朝阳区发改委,2011.
12.李春华.有关文化创新的几个问题.理论探索,2011,(3):5-9.
13. 阳文锐.北京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评估.北京规划建设,2011,(6):3-8.
14.李明月.对外文化传播与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构建.攀登,2009,(1):124-128.
15.北京文化论坛文集编委会编著.打造先进文化之都,培育创新文化.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16.段霞.世界城市:规律、趋势与战略选择.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4.
17.温源.北京:文化优势怎样转为消费强势.光明日报,2012-08-28.
基金项目:科学研究与研究生培养共建(中国人民大学与北京市教委)项目“提高首都文化竞争力研究——基于国际比较视野”(项目号:2013010371)。
作者简介:王琪延(1959-),男,汉族,河北省衡水市人,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休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方向为休闲经济;旅游经济;黄羽翼(1986-),女,汉族,河南省平顶山市人,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宏观经济统计、休闲经济。
收稿日期:2014-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