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人情消费现状的社会学分析

2015-05-30 00:59张征然
2015年10期
关键词:场域农村

作者简介:张征然(1989.02-),女,汉,吉林人,硕士在读,东北师范大学,研究方向:应用社会学。

摘 要: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情消费越来越失去原有的本质,破坏农村的人际关系,加重农民的经济负担,本文通过描述当前农村人情消费现状,并分析农村人情消费现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适当的建议,以减轻农民负担,优化农村社会风气,促进农村和谐发展。

关键词:农村;人情消费;场域;惯习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情消费演变成一种敛财方式,人情消费的畸形已经成为村民的一种负担,并破坏了农村淳朴的社会风气。

一、农村人情消费现状

首先,人情消费金额多、频率高、名目多。现在农村的人情消费的年总额占年收入的比例越来越大,收入不见增加,人情消费的金额却越来越高,有的家庭入不敷出甚至是要借钱随礼,而且人情消费趋于货币化,原来人情消费还有赠送礼品的,现如今基本上被礼金取代,比如过去结婚时送棉被、脸盆、茶杯、暖壶等生活用品,现如今基本上被礼金取代。在过去人情消费都是一年几次,现在是一个月几次,基本上每周都有,消费的频率越离越高,这些都无形中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让村民苦不堪言。过去的人情消费主要集中在红白喜事上,名目单一化,现在的人情消费名目五花八门,除了婚丧嫁娶外,乔迁、升学、开业庆典、小孩满月、老人过寿,更有的买家电、买车、家里的母猪下崽都要大宴宾客。

其次,人情消费动机越来越具有功利性。最初,农村的人情消费都是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上的,目的是增进感情,增加互动频率。现如今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人们的人情消费越来越具有功利性,通常建立在血缘、地缘、业缘关系上,例如有人去当地派出所调户籍,根据户籍一个不落的通知参加他儿子的升学宴。而这种功利性通常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通过人情消费进行敛财,导致了恶性循环,另一个是通过人情消费增加社会资本,一些稍有权势的家庭办酒,许多人积极响应以求获得更多的利益,扩大自己的人际关系网络。

最后,人情消费导致浪费现象越来越严重。人情消费伴随的是举办酒席,过去通常都是在自家办,剩下的酒宴就送给邻里乡亲。现在多数都是在饭店办,一是少了麻烦,二是地方宽敞,通常一次就能安排下全部的宾客。但是村民们一般都是吃完就走,餐桌上就剩下一半以上的食物,造成了严重的浪费,现在仍旧有在自家办酒的,但多数是承包给专门的办酒团队,但是和饭店一样存在浪费,更有的把那些没吃的饭菜都放到一起回家喂猪喂狗。

二、农村人情消费现状的原因分析

通过社会学家布迪厄场域和惯习的概念来解释农村人情消费现象产生的原因,场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布迪厄认为:“场域是有不同社会要素联系而成的,社会不同要素通过占有不同位置而在场域中存在和发挥作用。”“行动者必须根据场域本身的各种关系来制定自己的行动策略。”

农村人情消费是由各种不同的社会要素构成的,农村现在而言还是费孝通所说的由血缘、地缘构成的“熟人社会”。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形成了最开始的农民人情往来,然而,“社会生活愈发达,人和人之间的往来也愈繁重,单靠人情不易维持相互间权利和义务的平衡。”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农民有条件进行人情往来,就这样社会交换、社会互动就多了起来,人们都清算着自己的得失,家家都有几本人情帐,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巧立各种名目已到达敛财和增加社会资本的目的,就这样形成了一个异化了的人情消费观,且异化现象越来越严重,这就导致农村不得不的人情消费和农民沉重的负担。

布迪厄认为:“惯习是在特定的场域中被社会构建起来的,社会制度或社会规定性要不断地被内化到身体之中,成为惯习的内在规定性,惯习的本质在于重构和创造。”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惯习。我国注重礼仪,讲究礼尚往来,人情是维系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纽带,人们本质上是乐于人情消费的,人情消费有助人们沟通情感,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便于营造和谐融洽的乡村氛围,同时还可以建立和维护社会网络。受到这种传统文化的影响,农民在乡亲邻里的婚丧嫁娶上,以礼物或者是礼金来表达自己的心意。久而久之,人情往来成为惯习内化到每一个人的心里,随礼回礼成为村民间人际交往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又会通过惯习表现在一种非正式规范的行为上。

其次,人情消费变成了面子消费。谁家随礼多回礼多谁就有面子,并且回礼都不少于别人给自己随礼的金额,在“面子”的影响下,人情往来出现了从众心理、相互攀比的心理,人情消费越来越严重,农村的社会风气也遭到了严重破坏。这种情况下农村人情消费的金额越来越高,但碍于情面又不得不送,送得还不能低于别人的,这就造成了人情消费的恶性循环。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农村人情消费问题的“场域”与“惯习”。这就是农村社会的人情消费现象问题的原因。农民是需要人情消费的,他们的人情消费是建立在血缘、地缘和业缘关系之上的,虽说人情消费是传统文化催生出的一种社会现象,但事实证明,现代的农村家庭在生活中是需要和他人互动往来的,人是社会人永远处在各种关系之中,每一个人都在希望处理好各种关系,人情往来有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维护已经获得的社会关系网络,二是获得新的社会关系网络。没有谁想被孤立在群体之外,都想在这个群体中获得社会资源。

三、倡导适当人情消费的措施

农村人情消费目前处于异化状态,但并不是说我们不要进行人情消费,而是要引导人们进行适当的人情消费。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优化农村社会风气。政府应联合村委会积极倡导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一方面可以树立个人典型,给广大的农民树立有正能量的榜样,宣传勤俭持家,艰苦朴素的美德。另一方面可以组织开展文明村活动,通过文明村的评比,促进整个农村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其次,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一是政府应根据当地具体的状况,制定合理可行的种植、养殖方案,针对特产发挥优势,促进农民增收。二是加大科学技术支持,发展现代化的农业、养殖业等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三是鼓励农民农闲是外出入城打工,并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支持,例如培训农民工,让其能更好的融入到城市的工作中,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加快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四是加快当地农副产品与互联网的结合,以扩充销路,给农民增加收入提供保障。

最后,转变农民的人情消费观念。一是应积极运用媒体等手段引导农民转变消费观念,进行合理的人情消费,让农民了解大操大办酒宴的危害,二是针对农民自身来说,农民要根据自身的经济收入,合理安排人情消费,且不可有攀比之心,一切要量力而为,更不应有敛财之心,心态要摆正,不给邻里乡亲人情消费的机会。(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69-171.

[2] 阎云翔.礼物的流动————个中国村庄中的互惠原则与社会网络[M].人民 出版社,2000.

[3] 黄光国.人情与面子—中国人的权力游戏[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2004:1 一 67.

[4] 刘少杰.国外社会学理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 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6] 刘军.农村人情消费的经济学思考[J].消费经济,2004(6):17 一 20.

猜你喜欢
场域农村
基于“自主入园”的沉浸式场域教研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民主论辩场域中的法律修辞应用与反思
百年党史场域下山东统战工作的“齐鲁特色”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激活场域 新旧共生——改造更新项目专辑
中国武术发展需要多维舆论场域
提高农村小学习作讲评的几点感悟
四好农村路关注每一个人的幸福
组织场域研究脉络梳理与未来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