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燕春霞(1990-),女,山西河曲人,山西财经大学研究生在读,社会保障专业,研究方向:社会保障基金管理。
摘 要:公平是社会保障制度追求的根本目标,也是这一制度的本质体现。近年来,社会保障的公平性问题越来越受到公众的关注。本文根据公平性理论分析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在公平性方面的问题及其原因,以及提高社会保障公平性的措施。
关键词:公平;社会保障制度
一、公平理论
1、公平的基本含义
关于公平的含义,学界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它涉及几个相关概念:正义、公平、公正、平等,它们有不同的优先等级。其中贾可卿指出:正义:社会发展所必须的、有助于增进公共利益的应然安排。它超越既定的法律法规和其他一切制度规范,高于公平、公正和平等。
公平、公正是指社会成员的利益和权利分配符合公认的、既定的标准,它们是正义的基本表现形式。二者的细微差别:公平主要是就当事人而言的,而公正则侧重于对第三者的评价指其行为独立,不受干扰,不偏不倚。平等则是指利益和权利完全相同或相等的分配,是公平、公正从而也是正义的一种基本形式。
2、公平的分类
公平可以划分为经济公平与社会公平,社会公平是指对公平的判断和感受。经济公平指的是经济学家们所说的公平的三要素,即机会(起点)公平,过程(规则、程序)公平和结果公平。由于个人的禀赋及贡献的大小不一致,收入自然有差距。只有机会公平,过程公平的情况下,结果的差异才是公平的。
3、公平的评价标准
从收入分配视角来说,目前,国际上对收入分配的均等性有一个大致的参考标准:基尼系数0.2之下为高度平等,0.2-0.4是低度的不平等,0.4以上是高度的不平等。
二、社会保障公平性的概念及评价指标体系
社会保障中的公平是指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国民并保障满足其基本生活需求,普遍性地增进国民的福利,不因身份、性别、民族、地域等差异而歧视或者排斥任何人。
根据公平的分类,社会保障公平性的评价指标主要有三个,第一,机会公平。它要求在社会保障制度设计时要做到制度广覆盖与定位精准;第二,过程公平。它要求在社会保障制度实施过程中确保制度的缴费标准,待遇领取条件和发放标准的公平性,坚持人人平等的基本原则。第三,结果公平。它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最终目标。即实现促进社会公平与经济发展的目标。
三、我国现行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性分析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就是要实现公平正义,政府必须要不断地完善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内涵的社会保障体系,充分地保障人民群众平等发展,平等参与的基本权利。
当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虽然在覆盖面上有了很大的扩展。但是,从制度建构的角度看,当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仍然没有解决公平性的问题,其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保障总体水平偏低,社会保障支出规模有限
总体来说,我国社会保障水平处于一个较低水平。近年来我国虽然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加大对社会保障的财政投入,支出的绝对值和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也呈上升趋势,但是由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立起步较晚,在发展中国家,我国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属于偏低行列,而与发达国家相比,也有相当明显的差距,所以逐步提高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总体水平,仍然是我国今后一段时期的主要任务。
2.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小
由于社会保障制度设计方面的局限性,部分社会保障项目未按照公平,普惠的原则,导致覆盖面有限。例如,工伤保险未涵盖社会团体,农村乡镇企业职工和农村干部等人群。生育保险未涵盖城镇无业居民,农村居民。新农保也没有实现农村的全覆盖。因此,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公平性明显存在不足。
3.社会救助与福利制度方面存在缺陷
由于社会救助与福利制度体系不完善,覆盖范围窄,只针对特殊群体,目标瞄准存在偏差,导致弱势群体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保障,不符合普惠的标准。例如社会救助通常需要家计调查,而我国的低保制度由于管理监督体系的不完善,无法有效核实家庭收入,造成了社会保障公共资源的浪费。
4.社会保障制度统筹层次低
由于现行的养老保险基金统筹层次为省级统筹,医疗、工伤、失业等社会保险为县市级统筹,县市省多级别交错,统筹层次较低,使社会保障资金难以自由流动,不利于缩小地区差异。
四、提高社会保障公平性的对策
1.扩大社会保障支出规模,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随着经济发展,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大对社会保障的投入力度,尤其是对农村的投入,避免城乡差距的进一步扩大。
2.将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和提高统筹层次相结合
在提高统筹层次的同时加大社会保险金的征缴力度,从而实现全覆盖。只有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合理确定社会保险的缴费率以及保障水平,保证“应保尽保”,才能不断提高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性。
3.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在解决这类问题时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统筹兼顾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合理确定低保标准。第二,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大对低保制度的支持力度,重视分类施保和配套政策的作用。第三,加大社会支持,提升低保群体的自我发展能力。第四,健全社会化管理体系和有效的监督体系,进一步完善低保制度。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目标是: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的,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管理体制集中统一,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起适应多种经济形式的劳动者,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因此我国的社会保障改革应在巩固普惠性的同时增强公平性,在提高统筹层次的同时提升保障水平,从而实现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性。(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 杜飞进 张怡恬.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与效率问题[J].学习与探索2008
[2] 关信平.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公平性分析[J].苏州大学学报2013
[3] 陈太辉.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顶层设计[J].社会保障制度2015
[4] 孙光德 董克用.社会保障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5] 约翰 罗尔斯.正义论[ 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6] 贾可卿.分配正义论[J].中国社科院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