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媒体营造的中国形象及法国受众文化误读的社会学调查

2015-05-30 21:48严婷婷黄冠乔
无线音乐·教育前沿 2015年1期
关键词:中国形象

严婷婷 黄冠乔

摘 要:本文是一篇在开放式社会问卷调查基础上形成的分析报告,调查对象年龄跨度为自25到70岁,涵盖了最广泛的职业类别。本研究首先按主题向读者展示接受调查者的回答,然后再上升到理论层面进行定性分析。设计的问题有:1.您从法国媒体的宣传中感受到了怎样的中国形象?2.哪些媒体?3.中国有哪些地方让您觉得无法理解?这是一些完全开放的问题,所有的回答都会被本文采纳。笔者保持中立和客观的立场,不做任何引导。调查结果显示:法国媒体一味进行快餐式的简略报道,让法国人民无法全面地了解中国。在普通法国人心目中,中国是个典型的光芒四射的新兴经济巨人,但人民极度缺乏“超越性”理想。

关键词:法国媒体;中国形象;文化误读;社会学调查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5)01-097-03

有不少专家学者都在思考,中国和美国,这两个庞大的国家,究竟哪一个会成为世界第一强国,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认为中国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赢家。这个国家在技术上的进步、在经济上强健生命力、以及规模巨大的城市——城市人口以及在人口总数中占据了相当大的份额、迅猛增长的对外贸易出口,总而言之,所有这些令人惊异的事实,都把这个一度奉行“韬光养晦”国策的国家推到了国际舞台的前端。他也开始关注自己在国际社会中的形象问题。这也正说明,中国已然是当今世界的“明星”!

和所有明星一样,他的身边总是心怀鬼胎的媒体紧紧包围着,有的想把他捧上天,有的则造谣生事,恨不得看到他死。总之,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有。这正应和了一句老话:“没有人能讨所有人喜欢!”

本项研究围绕3个主题展开:普通法国大众心目中的中国形象;他们所无法理解的中国文化和社会现象;理论分析和阐释。接受调查访谈的对象如下:市政机关的负责人(公共管理专业硕士缩写为NP),细木工匠和电影艺术工作者(下称MR);企业总经理(FC);退休商务人士(FX),驻外大使馆经济合作部主管(JM),公司网站管理员(FR),:对外法语教学机构主管、文学教授(GN),女机长、国际关系专业硕士(SE),前外交官、中国问题专家(FT),以及其他一些只留下简短回答的受访者。

在正式进入这个主题之前,我们还需辨明两个概念:

首先,绝大部分法国人对中国的一切缺乏认识,例如中国的历史、语言和文化;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品味以及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基本知识。有些人甚至不知道中国位于世界的那个位置!

其次,本研究所研究和关涉的作为信息来源的媒体指的是面向大众的综合类书面媒体:发行量巨大的日报或周报,也包括电视。然而,撰写新闻稿的记者,以及撰写并播报新闻的主持人,他们向受众呈现的中国形象往往和现实相差甚远。新闻的制作必须要“简短”以利于传播,他们只能展示一个不完整的中国形象,而且往往是歪曲讽刺的、断章取义的,以至于和中国人真正的生活相差十万八千里。

只有那些真正的中国问题专家,以及在中国长期生活过的人传递的信息才是可靠的,多亏了他们的研究和相对客观的体验,使得他们能更“深入”地理解中国的情况。

一、法国人通过媒体获得的中国形象

谈到《丁丁历险记》中深入人心的所谓“中国形象”,现在很多法国人都只会耸耸肩,一笑置之。毫无疑问,虽然大多数法国人不会认可这样一个漫画式的中国,无可否认的是,普通法国人并不怎么了解中国,他们的心中总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成见”。

对于那些想要了解中国真相的人而言,经济问题是最值得关注的。最一致的看法是,大家都认为中国“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NP),“这是一个在所有领域都非常现代的国家”(MR),“中国正在全速前进,中国人将变得富裕。中产阶级在不断壮大”(JM)。总之,中国被看成是一个“高速发展,并有意愿主宰世界的国家”(SE)。

如果大家为这些成功欢呼,那么必然会有批评的声音认为中国正不择手段地向世界第一大国迈进。“在一个采访报道中,一位为自己国家的成功深感自豪的中国人说:‘我们花了30年走完了西方用了100年才走完的路。这位先生似乎忘记了西方对华技术转让的巨大作用……”(MR),然后,这位先生还补充说道:‘中国不遵守国际商务领域的法规。但是,在一个国家快速致富的过程中,所有人都会对良好的商业道德嗤之以鼻……。对他而言,显然,结果比过程更重要,而他并不是唯一一个这样思考的人。“中国是一个巨大的国家,它已经成为了世界工厂,它实行的倾销策略已经让其它国家的工业出于危险之中”(FC)。有关赝品的话题被一再提起。“在赝品这个问题上,中国政府表现出了打压这种不光彩的竞争手段的良好意愿……但是大家都不是傻子,中国依然大量出口仿冒的赝品”(MR)。“中国‘低价生产的产品出现了不少质量问题,甚至会危害健康”(FC)。

环境问题是大家关注的第二大问题。事实上,法国人通常都会自己居住地的环境质量非常敏感,也异常关注未来全球整体环境状况的变化。比如生活废气排的回收利用、垃圾分类、有机农业、空气和水流质量的检测,等等……对环境恶化的担忧,这成为了所有法国人心中挥之不去的阴霾。且看他们的评论:“中国被淹没在了巨大的环境生态问题中”(NP)。“你们,不管是美国人还是欧洲人,在创造舒适的物质生活条件和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的过程中在这个星球上造成了巨大的污染。凭什么我们就不能这样做?——或许中国人会这样想——要知道,今天这种人为的污染还在变本加厉,全球的气候状况还在不断恶化(MR)”。“对环境的污染已经失去控制了”(FC)。“对湄公河流域矿藏和水文资源的管理和开发真是让人担心,那些地处低海拔地区的国家不知道将会遭遇到什么样的灾害”(JM)。

或者,这是因为法国人都觉得这些天天念叨的环境问题对自个人生活有着直接的影响。在这个方面,中国的形象是极端负面的,而且成为了各种恶毒攻击的标靶,尤其是谈到中国北方地区煤电站制造的巨大尘埃时,他们倾向于认为中国这个极度污染环境的民族在这个方面是没有道德感的。依据就是:中国因不愿阻挠自己的工业发展而拒绝在控制全球碳排放的《京都议定书》上签字。

接受问卷调查的人提到的问题中排第三位的就是人权问题。所有人都知道“法国是人权意识的诞生地”,而中国则是侵犯人权的“独裁政体”(NP)。“在有关人权的问题上,我不会去询问中国普通工薪阶层,也不会去走访农民,更不会去问西藏人他们的想法”(MR)。中国“在世界政治舞台中占有一席之地,但在所有的国际场合,人权问题都是它的禁忌”(FC)。还有,法国人非常注重保存自己文化上的独特性。因此,我们应该毫不惊讶地看到这样的评论:“西藏的情形令人愤慨。那里的文化独特性正在被扼杀。我尤其要诅咒这一点!”(JM)

同样让接受调查者感到愤懑还有中国的网络信息审查制度。“在2000年的时候,因特网还是相对开放的。今年是自2000以来最糟糕的一年。大约有30%~50%的有趣网站在政府的审查制度下被关闭了,浏览中国的网页也变得异常缓慢”(FT)。GN对此的评论非常值得关注:“因特网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国际影响,并将继续让世界更好更快地了解这个国家。但中国的网络审查绝对无助于这一个目的的实现……”

总之,媒体塑造了一个非常糟糕的中国形象。媒体宣传中的中国是一股正在崛起的可怕金融力量,它能威胁并完全控制欧洲市场(而事实上来自中国的直接投资还不到外来投资总数的5%)。中国是技术剽窃者。它为了保护自己国内的市场而威胁所有的外国市场。最后,它近来要求收回领土的要求也让人频频回想起帝國时代的旧中国!FX在评论文章中写道:“最后的中国皇帝真的‘死了吗?”

但是,所有这些信息,且不论对错,都没有什么市场,它们都反映了一种脱离实际情形的微妙大众心理。这些信息不加警告地在大众中传播,在普通法国人看来,更多的是一套“妖魔化”中国的陈词滥调。

二、法国人所不理解的中国文化现象

有些人对事情的关注停留在表面。他们不理解“他们(中国人)的语言,以及为什么他们不用刀叉就能吃饭”(FR)。这样的想法幼稚可笑,但这确实是普通法国人谈到中国文化时普遍的第一反应,尤其是那些非常缺乏文化知识的人。遗憾的事,这样的家伙占到了星球上居民中的绝大多数。所以,当笔者询问接受调查者他们从媒体那里获得的中国形象时,我们不得不接受大多数人对中国相当无知这个事实。所幸,以上提及的这位受访者补充道:“还有,我想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作为一个外国人,我应该尊重它”。

在肤浅的表层文化现象问题上,我们总能看到这样的评论:“中国人从来都不会把自己的真实想法直接表达出来”(SE)。在西方,表面真相,而不管后果如何,这是非常值得尊敬的行为。如今,“一切事情都缺乏透明度,因为大家都想隐瞒真相,不论是法律诉讼、社会事务还是环境问题……”就道德层面而言,这的确无法理解。法国人不明白为什么“中国人在一起工作时居然总能认清工作伙伴”。这个怪诞的想法得自“华人区”给普通法国人的印象,在海外谋生的中国人的职业选择、形式风格也为这种观念的传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最后,为什么他们(中国人)“宁可撒谎也要保住脸面呢?”这个“面子”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但这个问题不是我们探讨的重点,此文不予展开分析。

接下来是一些非常政治化的问题。“中国自称共产主义国家,国内却涌现出数量惊人的亿万富翁,这真是一个惊人的悖论”(FX)。法国人不知道中国人“是否脱离了共产主义的信仰,是否中国人也认同全球化的趋势,并在经济建设等诸多领域接受了资本主义”(JM)。此外,法国人也不大理解“今时今日,中国人如何还能忍受一党专政的政治生活,如何能接受这样一种混合了儒家思想、共产主义、重武思想以及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以及亿万中国人民尤其是中共高层如何能对腐败如此宽容”(GN)。法国人非常希望看到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和现实中的施政实践相一致。他们难以理解,中国的执政党为何一边宣称自己信仰共产主义,同时又致力于发家致富。这个问题,在很多法国人看来,直接关涉到前面提到的“讲真话”的问题。中国也有自己的社会问题、城市问题、经济问题等等……受访者NP表示“在中国,大部分抗议活动最终都难以达到目的,也无力改变现状。难道中国人民就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国家在民主、平等、政治弹劾机制等方面的落后吗?” NP是一位充满活力的年轻人,有望在几年内成为他所在大区的政治新星。法兰西政府是一个认可共和思想的政府,施政纲领中强调国民财富的公平再分配,以便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都能享受到。对于FC而言,唯一不能理解的中国政治文化中的现象就是“为什么政府不能把重心放在偏远和贫困省份的经济发展上来,而一味在沿海和高度发达的富裕省份重复建设?”

最后,有些受访者——仅仅是那些非常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人——给出了更加具有理论深度的评论。“公元15世纪郑和的远洋探险,一如今天美国五角大楼,向亚洲,尤其是东南亚地区展示了一个超级大国的力量和影响力,可惜这种政治行为后来随着帝国日渐走向封闭而无法继续,庞大的舰队也随之解散”(FT)。邓小平也做出了同样的行为,他“先后任命了两位国家主席:胡耀邦和赵紫阳”。他观察到“当今世界,7大常任理事国中的5个都过于保守,有些国家实在是又臭又硬……这个地方实在缺乏政治互信,连经济上的信任也没有”。由此扩展,他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中国)有时极其激进,有时又极端保守。这样的悖论到底是如何产生的?”。绕来绕去,我们又回到了矛盾中来了。

我们再最后分析一下“您到底不理解中国的那些方面?”这个问题。FT作为中国问题专家,回答道:“这么多年来,我总是很难辨识他们的生活目标,除了想尽办法致富。似乎他们的人生中就没有超越性的理想,所有的成功标准都和物质上的成功密切相关。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甚至传统的家庭亲情也变得日益模糊……中国,已然是世界上唯一一个通过立法强迫孩子每年回家两次探望父母的国家”。不过,他也认为这类问题并非中国独有,这属于“现代性的魔咒”,它在推动科技进步的同时,使得人际关系变得越来越疏离,人情变得越来越淡薄。

中国正在谋求推翻西方的霸权,树立自己世界大国的地位。作为一个在思想、文化、历史上都如此与众不同的国家,它在对外传播自己的价值观时,是不是应该尝试着用大家都更易于理解沟通方式呢?这样或许才能有效避免文化误读。

三、理论解读

让人遗憾的是,“目前,中国的形象并不好。而影响力巨大的(法国)媒体并没有做出任何改善的努力”(FT)。为什么法国人心目中的中国形象在整体上欠佳呢?

在接受采访的众人中,有两位说出了自己的思考。

其中一位谈到,法国人自己应该做出一些反思。他认为:“我并不理解中国收回香港,以及叫嚷着要收回台湾以及一些其它地区的做法,这种咄咄逼人的霸气仿佛是要重建旧日的帝国,让人讨厌;中国拼命想成为世界第一大国,却罔顾亿万农村人民改善生活现状的合理要求……历史上有些封建王朝做得都要好一些……我不明白,中国的广大女性,虽号称能顶半边天,但实际上却处处受歧视,其现实地位和口号完全不匹配”。但是,“法国也好不到哪儿去。它应该给儿童提供相关的教育,让他们了解中国,学习美妙的中国语言文字,了解中国的悠久历史,而不是培养他们盲目自大的心态,对这个亚洲大国一无所知还觉得理所当然。我们还有很多事要做!”(GN)

在我看来,问题的关键是,每个人面对完全陌生的东西都会下意识地去贬低它。因为缺乏了解,他无法理解呈现在面前的东西,但他会依据自己的价值观进行判断,如果两种价值尺度发生冲突,诋毁和贬低就在所难免。

另外一位则认为“中国性格”是造成文化误读的主要原因。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在引述了能反映中国人性情的历史事件和文化悖论后,FT回到了之前的问题:“中国为什么有时极其激进,有时又极端保守?我想这根源于中国人性格中两个互相冲突的方面:一方面对未来充满美好渴望,充满激情,野心勃勃且深感自豪;另一方面在政治上非常小心谨慎,缺乏安全感,缺少理解能力,优柔寡断,害怕所有非中国的事物。这两种性格因素不停地碰撞、纠结,导致中国人的行事方式常常出现精神分析学所谓的‘非本意行为”。

什么是“非本意行为”?简而言之就是潜意识和意识妥协的产物。人的行为往往能反映内心的矛盾冲突,它和过失有密切关系,反映出一种无意识的欲望,而这种欲望无法在意识层面表达出来。这种无意识欲望的理解能解释以上受访者对中国人的性格悖论的表述。而媒体则通过新闻稿和简单化、夸张或具有灾害论特征的文字描述进行报道。盲人摸象,各执一词。事实上,或许中国人自己才能洞悉心底隐秘的想法。

我们来做个总结。对大部分法国人来说,他们从媒体报道中感知到的中国就是一个“光芒四射”(MR)的经济建设成功者,得益于这个领域的成功,它已经跃升至一流大国的行列,重新变成了一个中央帝国,但是光芒背后,我们总能看到无数隐藏着的巨大问题。

大部分普通法国人都无缘去验证报刊和电视报道传播的有关中国的信息的真实性。事实上,这些人中,即便是最博学聪慧的学者,去中国旅行时也主要关注自己的事务,他们在中国往往只是走马观花,和普通游客沒多大区别。我们必须指出的是,对于法国人而言,中国是地缘上无比遥远的国度,实在难有多少机会亲近它!中国人对自己独特的语言和文化深感自豪,但这种膨胀的自豪感常常会毁掉外国人自发的好感,破坏良好的文化交往氛围。法国媒体在塑造中国形象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可惜,他们一味地提供“文化快餐”式的信息,这对法国人全面理解中国简直就是个灾难……

法国有不少关注中国的专家学者、汉学家和中国迷,他们有很多人在中国生活多年,曾努力学习中文,阅读中国文化典籍,并交到了“真正”的中国朋友。他们会非常轻松愉快地回答第一组受访者提出的有关中国的问题,比如:中国人如何思考问题,如何处事,如何对待“面子”问题,等等。总之,在所有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中,FT的观点最最无趣:“在我看来,中国人的理想中没有超越性的东西存在。”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最灿烂的文明之一。最特别的地方在于,它并没有产生任何真正意义上的宗教。儒家思想是一套道德体系,而道家则是一种哲学。而中国的人民,无论外表看起来多么不同,无论生活方式有多大差别,他们内心深处的思想观念、意识形态都是一样的。

缺乏“超越性”理想的中国人,这样的刻板印象是不是法国和西方媒体刻意营造并传播的消极形象?大家倾向于贬低自己不能理解的陌生事物。但是,现在的西方记者,无论抱有什么样的观念,都在潜意识中默受着一根红线:有关超越性的问题始终是人生要思考的头等大事,这是两千年来西方文明延续至今的传统。这种思维模式还在影响着他们,已然发展成了一种集体无意识,在西方宗教和文化中处处都能看到它的痕迹。

参考文献:

[1]周宁.跨文化研究:以中国形象为方法.[M].商务印书馆2011年10月1日第1版.

[2]周宁.乌托邦与意识形态之间:七百年来西方中国观的两个极端.[J].学术月刊2005年8月

[3]艾尔·巴比(Earl Babbie)著,邱泽奇译.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基础(第4版).[M].华夏出版社2010年3月版

猜你喜欢
中国形象
解构电影《面纱》里的中国形象
美国保守主义权势集团对杜鲁门政府对华政策的影响
东方主义在大正日本文学中的探讨
西班牙媒体眼中的中国形象
19世纪中后期东西方画报中的晚清中国镜像
从香港恐怖片看中国内陆形象的演变
讲好中国故事:政府对德传播媒体该怎么做
欧美公众对中国形象的认知与误读
西方文学中的中国形象及其文化意义
新媒体中的中国形象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