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影赏析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研究

2015-05-30 18:12:35王晓晖
求知导刊 2015年10期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文化

王晓晖

摘 要:作为一种文化载体,电影是包罗万象的,它可以全方位展示一个国家的文化,将各种跨文化交际情景真实地呈现出来。因此,电影赏析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电影赏析;文化;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通俗来说就是如果你和外国人打交道(由于存在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应该如何得体地去交流。美国语言学家、翻译家、翻译理论家Eugene Nida曾提到过,想要出色地完成跨文化交际,需要充分认识五种次文化形式,即语言文化、宗教文化、社会文化、物质文化和生态文化。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指在理解、掌握外国文化知识与交际技能的基础上,灵活处理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电影赏析课对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所接触的材料大都存在人为的编译,语调、语速经过了调节和控制。因此,通过正常学习途径学到、听到的英语和现实语境中的英语实际上是有一定差异的,这使得英语学习者不能适应真实的跨文化交际场合而造成交际困难和失误。据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体所获取的信息有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剩下的 6%来自人体其他器官。电影是文化沟通的桥梁,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自然与社会、文化与历史、科学与艺术、宗教与道德、理想与现实的最直接最生动的综合反映。不同历史时期、各文化圈以及多种题材、风格的英文影视作品为英语学习者提供了一个了解西方文化的窗口和生动直观地体会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机会。影视史及电影赏析等相关课程应被列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分析贯穿电影的情节和各色人物的演绎,英语学习者可以更快地理解句型、词语的适用语境,准确把握词语的发音,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二、基于电影赏析,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需要对电影赏析课程做出精心安排。

1.教师选材

教师要仔细甄别用于电影赏析课程的素材,选取语言比较规范、地道,能反映特色社会文化的英文电影,引导学生对比不同的文化理念和社会价值观;同时也要注意影片的趣味性和严肃性,提醒学生在观看时能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学生准备

教师在课前要布置学生查找影片的相关资料和影评,使学生对影片中的故事情节有所了解,并掌握影片的主题思想、社会背景和时代意义等相关知识,学生记忆中处于非活跃状态的原有知识会被激活,学生会对影片产生正确的预期活动。

3.课上讨论

从认知心理学角度上说,让形象和言语结合起来是符合人的认识规律和外语学习规律的。学习兴趣是非常活跃的心理因素,对学习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学习兴趣一旦形成,学生便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带有描述性画面的电影对提高学生的语言听力有极大帮助。在同等听力材料下,那些在课堂上观看电影的学生,比以声音为媒介来提高听力的学生理解力更好,尤其是当电影中的对白配以夸张的动作或者电影与相关的图片和背景性文字结合运用的时候。

英美原版电影辅助的英语教学是贯彻这一原则的具体实践。教师可引导学生关注并模仿片中人物的发音,包括重读、弱读、省音及同化等语音形式。影片中的对话是生活的真实再现。我们可以通过影片中不同人物的语调语速等信息了解人物的真实思想,并且可以听到很多口语中出现的俚语等习惯用语,值得教师与学生深入讨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玛洛比恩调研出一个规则:总交流量=7%的文字交流+38%的口头交流+55%的面部表情交流。这说明了肢体语言的重要性。影片人物的非言语行为会反映出异文化信息,因为身势行为、面部表情、目光接触、服饰、触摸、人体距离、沉默行为等都是肢体语言,这些和言语行为同样因文化而异,是约定俗成的。为了刺激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积极性,教师可围绕电影的主题,根据情境,设计具有探究性和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并积累相关的文化背景、风土人情、社会风俗等方面的知识。

4.课后复习

课堂上的时间非常有限,学生还需在课后及时复习,对电影中的内容进行消化理解,尤其是影片中的习惯用语等要经过系统而全面的学习才能熟记在心。

习惯用语是长期沿用的、表达完整意义的、结构定型的固定词组或短语,一般有固定的形式和意义,表示一个统一的概念。就其广义称谓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典故、惯用语、俚俗语、成对词,等等。

习惯用语是语言在长期使用过程中自然积淀形成的,世界上的任何语言都有习惯用语,它是语言的精髓所在,它的表达能力非常强,生命力也最强。英语以习惯用语丰富而著称,英语习惯用语言简意赅,反映了英语民族的文化价值、思维方式和认知模式,在语言交流中习惯用语的使用比较普遍,表达的内容丰富多样,是人们日常口语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英语学习者经常在理解习惯用语时感到困难,即使认识习惯用语中的每个单词,但并不一定知道这个习惯用语的含义。要学好英语,获得跨文化交际能力,就必须下功夫掌握英语习惯用语。

电影是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是伴随着文化而成长与发展的,它生动地体现了民族和文化的许多特点。通过对影片中英语习惯用语的学习,我们可以了解到习惯用语所传递的民族文化气息,引发学习兴趣,理解词语用法,从中了解英美的文化、历史、民俗等,从中领略英美人的智慧与幽默,从而获得美的感受。

三、基于电影赏析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实例分析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化艺术诠释是不同的,不同题材影片的文化内涵也是不同的,会分别涉及历史、教育、经济、科技、时尚、家庭、爱情等各个领域。通过电影赏析,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文化感知过程中,就会逐步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华尔街》是商战电影中的经典之作,也是在金钱挂帅时代毫不掩饰地为人类的贪婪欲望辩护的一部主流电影。影片以全球金融中心的美国华尔街为背景,描写翻云覆雨的股市大亨戈登·盖柯贪婪成性,不择手段在幕后操纵股票行情,结果却败在一位仍然具有良知的年轻营业员手上。影片通过对“贪婪”的诠释告诫人们:应当从金融危机中吸取教训,通过投机获得利润,一味贪婪不受约束,在任何社会都是不健康的。透过影片,也让我们认识了美国主流文化存在的一些问题:个人主义至上和消费主义道德观念的社会文化。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文本的意义都直接或是间接地反映一个相应的文化,词语意义最终也只能在其相应的文化中找到。文化的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语言的不同。针对这部影片的语言进行分析研究对学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养非常有必要。

1.英语中俚语的使用

影片中出现了很多表示金钱方面含义的美国俚语。

Carl:……The first year you made 35 grand……(毕业第一年你赚了三万五)。

Bud:50 k doesnt get you to first base in the Big Apple……(区区五万在纽约根本不够过活)。

对话中的grand和k都是指一千美金,同样含义还可以用G或thou表示,单复数同形。

*I got …… a C-note.(我看我有多少?一百元。)

这句中的a C-note指一百美金,a C,a C-spot和a century note也都是这一含义。

*It cost me a mil.(这花了我一百

万。)

Mil是和million同义的。

*十块钱和五块钱用美国俚语可以表述如下:

十块钱:a tenner,a ten-spot,a sawbuck。

五块钱:a fiver,a five-spot,a fin。

*美国俚语中还有个词用来表示一个很特别的钱数:一角二分半,也就是12.5美分。这个英文单词就是bit,主要用于下列用法:①two bits即两毛五(25美分),也就是25 cents 或aquarter;②four bits即五毛(50美分),也就是50 cents。在此片中出现了这样一个合成形容词two-bit:

Youre a two-bit pirate and greenmailer.(你这个趁火打劫的商业强盗。)

这里two-bit是指微不足道的;greenmailer是greenmail的变形,其含义是:和平讹诈、绿票(或绿币)讹诈、金钱讹诈(指买进某公司的大量股份,以兼并相威胁,迫使公司用高价购回其股份)。

*How do you know youll have any dough next month?(你连下个月有无薪水都不知道。)

(揉捏好的)生面,生面团似的东西,这些是我们比较熟悉的dough这个英文单词的含义,但在这句台词中它是俚语,指钱,现钞。

*另一个单词buck作为俚语被广泛使用,指(一笔)钱,(尤指想赚取的)一笔钱:

You cant make a buck in this market. (股票市场没赚头。)

Buck有时也用来指一元钱:

Dont sell a seat to a guy for 79 bucks when hes willing to pay 379.(若有人愿意出379元买机票,就不必卖他79元。)

*英文当中take a bath 这个词组的常见含义是“洗澡”,在影片中的含义却是“投资失败”:

I thought Gordon was a tough businessman. He sure has taken a bath on that. (我真觉得戈登是个强悍生意人,但这会使他赔钱的。)

这句话从字面上很容易理解,是指正儿八经地(认认真真地)干了一天的活,所以赚的是良心钱。句子当中并没有出现表示金钱含义的词汇,需要我们根据语境来理解。

2.不同语境下的用法

影片中有这样两句话,很值得我们关注。

……but thats a dog with different fleas.

Its a dog with fleas.

这两句话结构一致,用词也基本相同,只不过第一句比第二句多了个单词different。那么它们的含义是不是接近呢?答案是否定的。前面一句的含义:……不过这是两回事。后面一句的含义却是:(他说)那没赚头。看到这里,我们不免对这类英文词汇兴趣大增,想要一探究竟。

3.一词多用的现象

Rings a bell somewhere.(有印象)

影片中的这句台词是美国口语中的用法,是说“听上去很熟悉;那使人回想起某事来了” 。

请看类似的英文表达:

Ring the bell:①这个短语基本的含义是“敲钟;摇铃”;②用作美国俚语时表示“成功;得到赞许”。

The bell rings.这句话就是指“铃响了”。

由此可见,ring 和bell这两个英文单词与不同的冠词搭配或者语序不同时就构成了具有不同含义的用法。

4.英语或汉语习惯用语的使用

以下这些臺词都包含丰富的英语和汉语的文化知识,下功夫对它们加以分析,正确理解它们的含义,对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很有帮助。

Rip their fuckinthroats out! Stuffem in your garbage compactor! (一鼓作气,杀他个片甲不留。)

I look at a hundred deals a day. I choose one. (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hes not the only elephant in the jungle. (他又不是唯一的大户。)

I dont throw darts at a board. (我不乱枪打鸟。)

Every battle is won before its ever fought.(不战而屈人之兵。)

Ill go the extra yard for you. (我会为你两肋插刀。)

My mail is the same color as yours is. (你这是五十步笑百步。)

The bridges are burned. (你这次非走不可。)

What else you got in your bag of tricks?(你葫芦里还卖了什么药?)

Ive been played like a grand piano by the master. (我一路被人当猴耍。)

……hes a tough old nut. (他身体硬朗得很。)

You wanna be gobbled up by Attila the Hun, you be my guest! (你们若想让他渔翁得利,那就请便。)

……that the tail can wag the dog. (反客为主)

四、结语

英美原版电影丰富的内容及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语言学习成为一种精神享受,进而成倍地提高学习效率。实践证明,英文电影可以让英语学习者在欣赏真实的目的语文化中加强融入型学习动机,积极主动地建构语言新信息,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夏 昆.教室里的电影院[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

[2]施志建.片语飞花英语电影地道用语宝典[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

[3]殷 莉,韩晓玲.英汉习语与民俗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筹))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际文化
文化与人
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18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桥(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金桥(2022年1期)2022-02-12 01:37:04
谁远谁近?
浅析中韩跨文化交际中的言语差异
创新意识下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考试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 23:11:23
跨文化交际中的“入乡随俗”
人间(2016年27期)2016-11-11 16:42:55
中西方价值观差异与跨文化交际的探究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解决策略
文教资料(2016年20期)2016-11-07 11:3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