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蓝莓野生资源、人工种植、企业建设、品牌创建、保鲜贮藏及产品销售等几个方面分析了黔东南州蓝莓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其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行标准规划、完善栽培区划、加大研发力度、培育龙头企业和建设标准体系等方面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蓝莓; 产业现状; 发展趋势;黔东南州
中图分类号:S6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020(2015)01-0064-03
蓝莓Vaccinium因其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特殊的生物活性物质,被国际粮农组织列为“五大健康食品”之一,全球市场需求旺盛,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1-2]。中国自1981年开始引种栽培,现已辐射全国20余省份种植[3]。黔东南州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引种试验成功以来,不断加大科研攻坚力度,先后获得国内多项科研成果,其鲜果及加工产品得到了国内外消费者的普遍认可[4-5]。为进一步推动蓝莓产业发展,黔东南州人民政府于2011年启动蓝莓产业发展规划,制定了“企业主体、农民参与、政府服务、科技支撑、文化推介”的发展思路,着力构建“企业+合作社+大户”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力争到2015年底全州蓝莓种植规模达1.33万hm2,年产蓝莓果实20万t,年产值120亿元。
1野生蓝莓资源分布状况
据黔东南州林业科学研究所调查统计,南州共有13个野生蓝莓品种,占全省已知野生蓝莓总数(31种)的41.9%[6]。在13个品种中,南烛V. bracteatum和江南越桔V. mandarinorum 分布最为广泛;其次为黄背越桔V. iteophyllum、毛萼越桔V. pubicalyx和短尾越桔V. carlesii;分布于丹寨县龙泉山的广西越桔V. sinicum为黔东南新纪录。从区域来看,各县市均有野生蓝莓资源分布,其中种类最多为黎平和从江两县,分别有7种,榕江次之,为6种,最少为三穗,仅2种,其他县市均3~5种。
2蓝莓人工种植情况
目前,全州已建标准化育苗企业6个,育苗基地66.67余hm2,年出圃优质苗木千万余株。随着蓝莓种植企业、种植大户、家庭农场陆续落户全州,以及专业合作社的成立,为全州蓝莓产业快速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带动示范作用;2013年,全州共完成蓝莓产业基地0.33万余hm2,累计建成蓝莓基地0.67万余hm2,主要种植于麻江、黄平、丹寨、凯里、从江、三穗、台江、锦屏、黎平、镇远和雷山等11个适宜于蓝莓种植的县市,栽培品种主要为兔眼蓝莓中的园蓝、粉蓝、杰兔和芭尔德温等12个品种,根据各县市的发展进度,预计到2015年,全州能顺利实现种植面积达1.33万hm2的预定目标。
3蓝莓企业建设情况
由于蓝莓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加之全州各级政府和单位的高位推动,蓝莓相关企业陆续进驻并落户全州,2011年前全州的蓝莓企业仅有20户,且基本为都单纯蓝莓种植企业;通过近几年的招商引资,截至2013年底,进驻并落户全州的蓝莓企业不仅有单纯种植、加工企业,更有育苗种植加工、种植销售及蓝莓旅游观光、蓝莓休闲旅游度假等综合型企业。据统计,目前全州蓝莓企业73户,其中,种植44户,加工6户,种植加工10户,种植加工育苗1户,种植加工销售1户,种植育苗3户,育苗7户,种植观光旅游1户。仅从加工方面来看,现投产加工企业4户,每户企业的年加工蓝莓鲜果能力均超500 t;正在开工建设的加工企业4户。其中,黔疆泉蓝莓果业公司预计年加工蓝莓鲜果2 000 t,生产莓果汁1 200 t、果酱400 t、红酒400 t;麻江正祥科技公司预计年加工蓝莓鲜果500 t、销售鲜果500 t;主要生产蓝莓片剂、口服液和果粉的银菲科技公司预计年加工蓝莓鲜果1 000 t;主要生产蓝莓浓缩汁、干粉、花青素的恒源科技公司预计年加工蓝莓鲜果500 t。
4地方品牌创建及产品销售情况
按照全州统一打造“麻江有机蓝莓”品牌的部署和要求,截至目前,全州已开展有机产品认证的蓝莓企业23户,获有机证书4户,获有机转换证书19户,认证面积0.08万hm2;开展出境水果果园注册登记书企业5户,其中,获得出境水果果园注册登记书1户;与此同时,“麻江蓝莓”商标注册与地理标志认证也正在受理。
近几年,全州通过每年举办蓝莓节、蓝莓采摘体验、承办全国蓝莓高级研修班以及参加各种蓝莓产业发展论坛等形式,进一步宣传全州蓝莓鲜果及加工产品,使越来越多的客商和消费者认识了黔东南蓝莓鲜果及加工产品,其产品得到消费者的普遍欢迎,地方特色产品的效应初步显现,2013年全州蓝莓挂果面积0.07万余hm2,产量2 600 t,产值超亿元。
5蓝莓产业的主要问题
5.1种植品种单一
目前,全州种植品种主要为兔眼蓝莓,品种较为单一。蓝莓栽培的基础研究较为薄弱,尚未对全州的蓝莓资源进行系统的营养成分分析,也未见全州的蓝莓品种培育、杂交育种、集约栽培、贮藏加工进行系统研究报道。
5.2优质丰产难度较大
由于蓝莓种植需要空气优良、土壤优越的生境区域,而这些地方存在山高坡陡、肥水缺乏、抚育困难等现实状况,导致蓝莓单产较低,收益甚微,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
5.3加工保鲜贮藏技术有待完善
接下来几年全州蓝莓将进入丰产期,蓝莓鲜果不易保鲜和贮存,先进的加工保鲜贮藏条件加工将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蓝莓鲜果主要以人工采摘为主,成本较大;加工技术落后,精深加工产品种类较少,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等问题不加以解决,将会极大阻碍蓝莓产业的健康发展。
6蓝莓产业发展建议
6.1高起點高标准规划并完善栽培区划
目前,蓝莓栽培技术尚处于研发和未完善阶段。由于全州各县市的土壤和气候条件差异较大,因此,因地制宜的开展蓝莓栽培技术研究,制定各不同区域的蓝莓栽培技术规范很有必要。全州蓝莓应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并完善栽培区划,按照稳产、优质、品牌、高效的原则,划定保护范围,制订保护措施,实行标准化生产,严格质量控制,推进产业化经营,提高综合效益,确保市场对全州蓝莓的供应需求。
6.2加大对蓝莓种植技术与加工工艺的研发力度
在蓝莓产业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加快品种改良、强化栽培管理及重视加工工艺是一个极为关键的因素。为进一步提高全州蓝莓鲜果及加工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全州藍莓产业应该在政府的主导下,加强蓝莓企业与农业、科研、教学等相关单位的进一步联合,完善蓝莓产业科技创新、技术服务、产业开发的产学研技术合作体系,科研团队利用当地野生蓝莓宝贵基因和现有栽培品种以及引进新的品种进行杂交育种研究,选育出适宜于全州种植的蓝莓优良品种,扩大蓝莓人工栽培面积。推广引草入园和种养配套,强化田间管理技术,充分利用农作物资源和林区资源解决肥力不足问题。并研究一套适用的采摘贮藏运输及保鲜技术,为企业提升效益空间;同时,紧跟发展趋势进一步研发蓝莓新产品和精深加工产品,为自主开发知识产权的产品提供基础。
6.3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
龙头企业带动是产业成败的关键。就目前入驻全州的蓝莓企业来看,投资规模从几百万到上亿元,不管是种植企业、加工企业、营销企业及复合型企业,不少企业是有实力、有信心、
带动能力很强的,完全可以成为龙头企业。一些企业虽然目前规模少,但思路广,经营活,也是可以成为龙头企业的。需要政府部门研究出台更多政策,整合更多资源支持龙头企业发展,使蓝莓生产、加工规模化,营销网络化,逐步形成完善的蓝莓产销链条。
6.4建设蓝莓标准化体系
为确保蓝莓产品安全,全州应该坚持高标准建园,走优化结构、扩大面积、提高单产、改善品质、增加效益的路子,构建“生产有标准、产品有标志、质量有检测、认证有程序、市场有监管”的标准化体系,使蓝莓产业在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产业化经营等各方面得到更大突破。同时,通过蓝莓行业协会为企业提供平台,加强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包括生产企业、加工企业和销售企业的和谐发展,建立企业联盟,在协商共赢基础上,整合资源,规范市场,加强行业自律,共谋发展。
参考文献
[1]顾姻,贺善安.蓝浆果与蔓越橘[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2] 屠鹏飞, 胡迎庆, 刘江云.越桔属植物的化学成分与开发价值[J]. 中草药,1996,27(9):565-568.
[3] 王辉, 王鹏云, 王蜀,等.我国蓝莓的发展现状及前景[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08, 29(2):250-253.
[4] 聂飞.我国兔眼蓝莓栽培研究进展与发展前景[J]. 贵州农业科学,2009, 37(1) : 153-155.
[5] 聂飞, 文光琴, 方品武.5个兔眼蓝莓品种在黔中地区的表现及栽培评价[J]. 江苏农业科学, 2012,40(8): 126-128.
[6] 聂飞,安明太.贵州野生越桔种质资源及其开发利用[J]. 亚热带植物科学,2008,37(1):60-62.
(责任编辑:唐 岚)
作者简介:李洪鲜(1984~),女,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