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雅琴
作文是很多孩子的老大难,说话有条有理,讲故事绘声绘色,一旦提笔,却不知从何开始。其实,作文有章法,如同种一棵树,先构建枝干,再丰富枝叶填充色彩,就容易多了,就如最近流行的《秘密花园》,因为它有了黑白线条的底稿,即便没有任何美术功底的人,只要拿起彩笔涂涂抹抹,瞬间就能画出一幅美丽的图画。
构建树的主干
细心理清要求 小学生作文题型主要是写人与记事,考试或者平时的练习中,仔细审题即可梳理文章需要涵盖的要素。
例如,有这样一个练习:
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许多品德高尚的人。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许多这样的人:老师、父母、邻居、朋友;素不相识却热情帮助过你的陌生人;工作在各个岗位的普通劳动者;甚至是你自己。请用一件具体的事情表现她(他)的美好品质,题目自拟,把语言写通顺,事例写具体。
我们应该怎样去写这个人?“请用一件具体的事情表现她(他)的美好品质”就是文章的重点要求;接着我们再看题目中的细节,有几点要求,第一需要写身边的人,第二需要用具体的事情来表现他的美好品质,第三需要学生自己拟定题目,第四要语言通顺,事例具体。
像搭积木一样构建主干 细心审完题目后,我们就可以开始构建框架了,像搭积木一样,慢慢地从最基础的搭起,也就是叙事四要素。
时间:在我十岁的时候
地点:住在我家隔壁的
人物:张阿姨
事件:张阿姨总是很节俭,我很好奇,后来才知道,她把省吃俭用的钱寄给了灾区儿童。
构建框架就这样自然而然的构建好了,一目了然地知道我们要写什么,这样的方法让孩子们学起来更简单容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让孩子更知道,我要写的是什么。
让枝叶更丰满
当有了大致框架,应该如何让它枝繁叶茂呢?
让开头更新意 大多数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可能并没有花很多心思放在开头,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一篇作文之所以吸引读者,通常都是因为有一个“凤头”,开头漂亮,自然也就让人有不由自主看下去的冲动。上面的文章,通常的开头是:“我的隔壁住着一位张阿姨,她总是早出晚归,也特别的节俭,我很好奇。”
如果略微改一下:“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就知道隔壁住了一位‘怪阿姨,大家都喊她张阿姨,而我总爱私底下叫她怪阿姨,因为她总是早出晚归,也不太爱笑,几乎每天都穿着那件已经洗到泛白的碎花衬衫,和那条裤脚已经磨得有点烂掉的蓝裤子,我很好奇怎么会有人这样生活。”
对比以后不难发现,一般的开头有着我们常说的“开门见山,直接点题”的手法,但是改变后的开头,却更有让人想要读下去的欲望,因为它体现了一个“怪”字,这恰恰就是这篇习作足以引起读者兴趣的一种悬念——张阿姨为什么“怪”?
让过程更出彩 当你去叙述一件事情的经过时,你要怎么去想,又怎么去写呢?写自己独立睡觉,一般单纯的描述是这样的:记得一年级刚入学不久,在妈妈的鼓励下,我正式开始了独立睡觉的经历。可我到了半夜都没睡着,妈妈没办法,只得把我抱上大床,我的第一次独立睡觉以失败告终。过了一段时间,我又提出要一个人睡,这一次,我终于成功了!
其实这样写,也把事情都说清楚了,但是如果在里面加些“障碍”,可能会让经过更出彩:记得一年级刚入学不久,在妈妈的鼓励下,我正式开始了独立睡觉的经历。那天晚上,我一个人睡在小房间里,关上灯,屋里一片漆黑。躺在床上,我总感觉床底下仿佛藏着什么东西,窗帘好像一直在抖动,天花板上似乎有许多妖魔鬼怪在朝我狞笑。我害怕得用被子蒙住头,一会儿哇哇大叫,一会儿号啕大哭,到了半夜都没睡着。妈妈没办法,只得把我抱上大床。我的第一次独立睡觉以失败告终。
过了一段时间,我又提出要一个人睡,妈妈欣然同意。那天下午,我就开始着手准备起来。床头放上我最喜爱的“小白虎”,床边放上几把“冲锋枪”,橱柜贴上“孙悟空”。我想象着这么一布置,妖魔鬼怪就不敢来侵犯了。晚上,我在“他们”的陪伴下钻进了被窝,渐渐进入了梦乡。
这样一对比,就会发现有了主干,再把过程详细地写出来,枝繁叶茂,才会让习作更精彩,更让人想要读下去。
不容忽视的结尾 结尾往往是一篇习作的“句号”,而这个“句号”既不应该写得太过冗长,也不能少了全文中心。因此在结尾处,我们往往要做到“三要”:要简洁,要中心,要感悟。
除此之外,饱满的语言,细致的描写也非常重要,怎么把干巴巴的文字变成生动的描写呢?比如交代时间,傍晚用“太阳就要落山了”描绘是不是更形象?清晨用“太阳慢慢地探出了它的脑袋”是不是更有趣?这些“加工”都是为了将一个个干巴巴的点丰满起来。
写作,犹如培植一棵枝繁叶茂的树,真正让这棵树枝繁叶茂,离不开长久的练习,多练多写,逐渐就会领会作文的精髓,写出美妙的文章。
编辑 刘建淑 3146063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