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丽
在学生的心目中,多姿多彩的数学课堂生活是他们永远的期待。
多姿多彩意味着什么?意味课堂生活的人文化,没有“学生和老师”这一生命的思想、知识、人格的萌生、滋长、对话、提升、丰富、完善,就没有多姿多彩课堂的内在含义。
老师和学生都是活生生的生命,都有思想、有个性,由师生所构成的课堂就充满生命成长的气息和生命碰撞产生的智慧火花,以及情感的流动。人文化,应该成为新课程理念支撑下数学课堂的核心价值取向。
人文化理念下的“平等、共享”,要求师生彼此敞开心扉,沟通吸纳,平等互动。在“平等、共享”的课堂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知识的积极建构者,教师承担的是“人格引领”和“学业指导”。师生同是课程资源的享用者和开发者,师生的和谐互动为快乐学习增添了羽翼。
我在教学《8加几的加法》时,课堂出现了这样一幕:
师:你们还会算哪些“8加几的算式”?
生1:我会算8+8=16。
生2立即大声反对:不!8+8=17。
(众生哗然。生2满脸通红,嘴里嘀咕着:早知道就不说了……)
师(微笑着):大家先别急,说不定这位同学有什么新发现,听听他怎么想的,好吗?
生2:昨天我计算9+8=?时。不是说过9向8借1来凑十吗?计算8+8时也一样,8向另外一个8借1,另外一个8就剩下7。不就等于17了吗?
(原来是受到9加几算法的负迁移影响,找出了症结后。我把生2的想法板书在黑板上。让大家了解其中原因。也让学生2明白自己的疏忽所在,最终算出了正确答案,教室又归于平静。)
师:通过刚才的争议,同学们都明白了计算8加几有一种方法就是8和2凑成十进行计算……
(我话音未落。生2又激动地站起来发表意见)
生2:我明白了,计算8加几就拿2凑成10,以后计算7加几就拿3凑成10,计算6加几就拿4凑成10……这样算快多了。
(生2语速很快,观点之妙,让全班同学刮目相看)。
在教学中,当学生8+8=17的答案得到众人的一致反对时,我选择的不是施展权威的否决,而是引导学生宽容接纳、亲和带引。
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考角度,善待学生的思维“错误”,正是这种人文化的包容、点化,学生才能自由地伸展思维的翅膀,才能充满数学课所需要的纯真和童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