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思武
2015年6月12日,星期五,沪深A股市场双双创下七年半新高。数以亿计的中国股民对未来充满了憧憬,畅想上证综合指数气势如虹,一举突破2007年10月创下的史上最高点6124。
中国普通股民的这种乐观情绪一直持续到6月15日股市开盘。当日沪指小幅高开,但证监会严控场外配资风险,以及国泰君安等20多只新股开始集中申购等不利因素不断发酵,市场流动性和投资者情绪已悄然发生了转变。创业板指数率先调头向下大幅调整,当日收盘暴跌超过5%,上证综指、深证成指也收跌约2%。
海外舆论异动
回顾尚未完全平息的这轮股市波动,从6月中旬到9月初,A股共出现了三轮幅度较大的调整,多次出现单日暴涨暴跌的现象,共出现至少16次千股以上跌停,其中上证综指共有7个交易日单日下跌超过5%,多个交易日单日暴涨3%以上。
一些分析师和机构事先发出了“A股正处在泡沫当中”的警告,但始于6月15日的这轮A股市场大动荡仍让很多人始料未及。其幅度之大、影响之广、持续时间之长可谓令人惊心动魄,整个过程更是一波三折。可以说,A股市场波动无疑是6月中旬以来外界关注中国的头号焦点话题。
在A股前两轮调整中,国际资本市场大体上与A股波动绝缘,基本不太受影响,但从专注市场报道的市场观察网MarketWatch到主流媒体《纽约时报》、CNN等,海外媒体对A股巨幅震荡依然紧咬不放、反复聚焦,报道基调多半处于幸灾乐祸、隔岸观火的状态。而8月下旬发生的A股第三轮波动则伴随着国际市场的共振,不少海外媒体趁机大量炮制“中国崩溃论”、“市场改革倒退论”、“国际危机源头论”等悲观论调。一些报道甚至夸大A股动荡对全球其他地方的负面影响,称中国股市“崩溃”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大于希腊因债务违约可能退出欧元区的负面后果。这些论调将世界经济放缓的矛头直接指向中国,不仅容易打击国内外投资者信心,也给我国带来较大的舆论压力。
主动出击社交网络
牛津大学路透新闻研究所最近调查了12个国家2万名新闻消费者,于6月份发布《数字新闻报告2015》,结果显示脸谱和推特等社交平台已逐渐超越搜索引擎和新闻网站成为海外用户获取新闻的主要来源,其中脸谱与朋友交流为主,而推特用户以主动获取新闻为目标。
一般来说,股市报道由于数字多、术语多、专业性强,缺乏个性的例行公事式报道往往显得枯燥乏味,较难吸引普通外国读者。但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如果国家通讯社在海外社交平台的股市报道一直是空白,无疑将市场舆论主导权拱手让人,因此趁股市大幅波动之际将股市报道纳入海外社交平台成为当务之急。
经过前期多次调研,6月26日下午3点刚过,新华社推特法人账号发出首条股市推文:“又一次!黑色星期五。中国股市深跌7.4%,创2008年6月以来最大单日跌幅。”这条英语推文配了一张醒目的下挫曲线图,在沪深股市刚一收市即成功发出,成为近期新华社在推特报道股市的开篇之作。这条推文短小精悍,总共才15个英文单词,加上配图也没有超过140个字符,却在社交网络上引发很大的反响,网友纷纷转发、分享,自然阅读量迅速超过5万次。
小推文里的大学问
股市推文首次亮相即取得良好传播效果,让新华社海外社交媒体编辑团队士气大振。此后,股市消息逐渐成为新华社在推特、脸谱等海外社交平台的报道新常态。
但是,一个新问题又摆在采编人员面前:如何避免推文沦为让读者厌烦的千篇一律的“机器人”写稿模式?
连图片在内,推特强制规定每条推文内容不能超过140个字符,相当于后现代版的“电报体”新闻报道,对文字要求更加精炼。新华社海外社交媒体编辑团队从一开始就动了一些脑筋,要求尽量发掘当天股市的特点,做到图文不重样,每天有新意。“第三个黑色星期五。股市下跌5.77%,一周急挫12%,自6月中以来已回调29%”、“抛盘停不下来。中国股市最多下跌7.6%,低收3.3%,两周已跌20%”、“中国股市在战斗,震荡不已,一度跳水6.4%,后跌幅收窄至3.5%,总市值已蒸发四分之一”、“中国股市熊出没,周三急坠5.2%,周二猛涨5.5%,周一下跌3.3%”等等,所配发的图片也包括跳水、火箭发射、爬山、牛、熊等有意境的抽象照片。
与股市传统报道不同,这些推文使用个性化的语言,创新对外传播的方式,主动设置议程,不仅回应了外界对中国资本市场波动的关切,更利用推文的趣味性和可读性,使报道更加符合社交媒体的传播规律和受众需求,成功打动了网友。据不完全统计,这段时间股市推文的阅读量均高于新华社推文的平均阅读量,不少海外媒体机构账号和认证记者都纷纷关注新华社推特账号,部分推文更是被《纽约时报》等海外主流媒体直接引用,进一步放大了新华社推文的声音,提升了影响力。
“软漫画”述说股市“硬波动”
自从新华社2014年开始试水海外社交平台报道以来,这样“一句话述说中国”的探索其实每天都在上演。开设推特法人账号短短一年多以来,关注新华社账号的海外网友数量目前已接近270万,而且还在不断增长中。这些“粉丝”来自世界各地,文化背景、教育程度各不相同。如何使股市推文吸引人,编辑团队经过认真分析社交平台稿件结构和“粉丝”构成,决定下大力气继续创新报道方式,尝试采用“推文+漫画”等轻松的方式报道股市,进一步拉近与“粉丝”的距离。
在不断尝试中,股市推文也逐渐摸索到一些经验。比如,开始固定使用“#ChinaStocks”(中国股市)热词标签,增加被搜索、关注的机会。另外,社交媒体互动性比较强,有网友留言提出,中国股市报道,为何不用熊猫的图片?在后来的推文中,我们虚心接受他们的意见,配发了一张改造后的功夫熊猫图片,受到网友欢迎。
8月24日,全球资本市场一片风声鹤唳,周末暴跌的欧美股市尚未开市,亚太地区股市交易仍在进行当中。较晚开市交易的沪深股指周一刚开市不久就跟随区域内的股市大幅下跌,沪深两市超过2000只个股跌停,上证综指跌幅迅速达到8.5%,创8年多最大单日跌幅,表现在当日世界股市中最差,全球为之震动。
编辑团队意识到,外媒之前在社交平台报道中国股市的速度很快,如果要让新华社股市推文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必须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快、人快我优”。于是,编辑当天一改全天收市后才播发的套路,抢在8月24日中午收市后即迅速发出有关推文,达到了先发制人、抢先定调的目的:“黑色星期一。中国股市加入全球恐慌性抛售,午盘深跌8.5%,半日跌幅为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最大。”
为了配合这条硬新闻的推文播发,编辑团队专门制作、配发了一张水牛被冲走的生动漫画,结果收到了奇效。
《经济学人》在“中国股市大坠落”的报道中直接引述新华社推文称8月24日为“黑色星期一”。《华盛顿邮报》驻华记者艾米丽·劳哈拉在转发推文时更表示惊讶,她评论道:“新华社居然会发漫画?”《Storyful》亚洲编辑伊安·马丁则形容为“超现实主义”。英国广播公司也直接引用新华社推文及漫画作为节目开头。据推特后台统计数据显示,这条“推文+漫画”的总阅读量将近21万,转发将近800次,创下新华社非突发事件推文的最高纪录,也大大超过欧美主流媒体推文的类似报道。不少海外媒体同行纷纷评论说:“新华社推文速度超快,诸位要小心了。”而对新华社频频在推文中使用漫画的做法,路透社记者保罗·卡斯滕甚至将之昵称为新华社的“卡通君”。
在推特平台实时报道A股市场这轮波动的实践证明,新华社尽管在推特、脸谱和优兔等海外社交平台起步较晚,但编辑团队敢想敢试,经过不断探索和创新,只要报道体现中国风格,生动犀利、深入浅出,有逻辑、接地气,就能掌握话语权、占领海外舆论的制高点,中国媒体拓展至海外社交网络上的影响力大有可为,下一步仍需继续运用国际通行的表达方式,不断探索其他题材的社交媒体报道经验,为抢占海外舆论阵地、传播中国声音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