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华
【摘 要】目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弊端,教师应该积极采取措施,达到“教”与“学”这两大要素的平衡。加强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良好习惯。同时配以示范性引导、实证性引导、逻辑引导、反驳性引导和探索性引导等措施来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化学 优化 课堂 教学过程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10.072
进入高中阶段的学习后,许多学生都对化学产生惧怕的心理,这一心理直接导致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不能很好的相互配合。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导致教学流于平淡,因此优化高中化学课堂的教学过程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明白课堂教学是一个“教”与“学”的过程。“教”与“学”处于一种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状态之中,通过“教”与“学”的和谐互动,会让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动态平衡的结构。在高中化学课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的“教”占了学生“学”的时间,或者只要求学生的“学”而忽视了教师“教”的时间,这两种状况都不能称之为和谐的教学。要知道课堂教学并不是要求“教”与“学”从量上做到平分秋色,因为“教”与“学”是教学过程中的两大主要因素,因此我们强调优化高中化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也主要是要求调动这两大因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针对目前高中化学课堂上学生不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教师的教学不能引起学生的兴奋和激情等问题,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优化高中化学的教学过程。
一、加强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师应该明白,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促进其学习能力的发展。学生积极性的调动,主要就是要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只有在学习中有了主体意识,才能产生学习的主动性,才能在学习中根据自身发展的需求、社会发展的需求和自身的知识水平,有目的、有计划、有选择地学习教学内容,形成自我学习能力。
在化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方法是:首先,要设法让学生“多思”,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相信学生有自学的能力,并多给他们创造一些自学的机会。例如,在讲到一个新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先去分析这个方程式,让学生在分析中发现问题。在分析完以后,由学生来提出自己疑惑的部分,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们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相互议论,教师在旁边加以点拨,最后再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自学能力就得以充分的显现。其次,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的高低,取决于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堂上,教师应该锻炼学生在课前自学教材,在上课时集中精力专心听讲,积极提问发言,课后认真做小结的习惯。高中化学的学习与数学、物理不同,它需要牢记许多不同的反应方程式,学生要想学好化学这门课,应该教会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通过引导在教学中开发学生的智力
教学过程具有巨大的作用,就在于它既能传授知识,又能开发学生的智力。有研究表明,人类拥有巨大的智力潜能,而通过各种各样的引导加速开发学生智力从而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是完全可能的。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发学生的智力不能放任自流,教师必须加以引导,笔者认为以下几种方法对于在化学课堂上开发学生智力很有好处。
1.示范性引导。
对于高中化学教材中的一些原理和方程式,教师的讲解应该要有深度,要做到知识源于课本但高于课本,为学生学习新内容起到示范带头作用。教师讲课,不仅要从学生已经有的知识水平出发,而且要高于学生的现有水平,从而引导学生在知识能力方面向更高的层次发展,使学生在听讲以后,不仅能在知识上释疑,更重要的是在如何观察、分析、思考问题方面受到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从而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当中去。例如,当学生在化学课程中学到了肥皂和香皂是如何通过化学反应制作而成的,学生可以回家自己制作肥皂和香皂,这样就能让学生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
2.实证性引导。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使学生能够理解一些化学概念、方程式、化学反应等,常常需要通过做实验的方式让学生来直观的感受,帮助学生认识这些化学知识。这种引导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有利于学生将思维具体化。
3.逻辑引导。
化学的学习是一门逻辑性极强的学习过程,学生的智力活动也是按照一定的逻辑进行的。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注重加强对学生的逻辑引导,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这对于学生通过一些表面的化学反应区认识其中包含的化学原理很有作用,也有助于学生将一些化学原理同生活中的事物联系起来。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智力和学习成绩。
4.反驳性引导。
学生在化学课堂上讨论一些问题时,有时学生给出的答案距离教师想要的满意的“正确答案”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为了对学生进行严格的思维训练,提高他们对待学习的严谨、周密、仔细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师就要适当引导学生通过举一些相反的例子来反驳,进而启发学生寻找正确完善答案的决心和永不放弃的毅力,以提高教学效果。
5.探索性引导。
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内容。在课堂上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就要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在化学课堂上,学生们在讨论问题或是回答问题时,常常会出现一些思想上的瓶颈和短时间的停滞,这时就需要教师提出一些假设和设想,引导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让学生带着兴趣和激情去思考和钻研问题,直到自己有所突破和发现。用探索性引导方法可以避免学生的思维过程出现停滞,还可以使学生自始至终都参与到思维的形成过程中去,并使学生从原有的思维水平提高到更高的思维水平。久而久之,通过这样长时间的引导,就会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很好的培养。
“应试教育”的缺点就在于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忽视学生的身心和谐,教师只顾教,强迫学生去记忆、理解,教学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学也超过了学生的心理负荷,使“教”与“学”脱节、达不到和谐,从而丧失了最佳的教学时机,达不到优化教学的目的。在当今高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为了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教师们应该努力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不同的方式去引导学生思维能力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高中化学课堂的教学优化过程还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这就需要广大教师团队们发挥自己的创造力,集思广益,促进高中化学课堂的优化改革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