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全球化时代下“人的自觉”

2015-05-30 09:01陈海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5年10期
关键词:自由全球化美学

陈海

内容摘要:魏晋时代“人的自觉”一去不复返,当代全球化语境下的“人的自觉”有其出现的必然性,但也有自身的内在矛盾。我们揭示其内在矛盾,目的是回归“人的自觉”的美学宗旨:对人的精神自由的肯定。

关键词:全球化 人的自觉 美学 自由

一.全球化时代“人的自觉”的出现

首先,从政治背景上看。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大陆经历了一百余年的大动荡。建国后战乱方止,并且保持了繁荣稳定的局面。这样的政治环境,客观上使得人们可以反思历史,对比今昔,从而使大多数人会更珍惜现时的存在。同时也为个人的价值实现提供了土壤。其次,从经济上看。建国后至今,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中国首次出现了以城市白领为代表的中产阶级,他们代表的城市消费文化所有的审美倾向正日益成为审美的主流倾向。而中产阶级的审美倾向中就包含了对人的自我张扬的肯定。再次,从思想发展上看。马克思主义一统天下的状态被打破。西方现代、后现代思潮对本土思想文化的发展造成了不容低估的影响。尤其在大众传媒领域,由于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介正在迅速普及。麦克卢汉提出的“媒介即信息”揭示了媒介的文化意义。因此新的媒介不仅是一种媒介形式,更带来新的思维方式。新媒介塑造了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尤其是以市场导向的现代经济体制的建立,向传统文化习俗提出挑战。在人们的审美对象从高大全的英雄形象向生活中的平凡人身上转变,也是向人自身的关注。这也是一次“人的自觉”。

二.全球化时代“人的自觉” 与魏晋时期的差异

魏晋时期的“人的自觉”,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反叛的姿态。名士们处于社会礼教的边缘,他们推动当时整体的审美风尚的转变。当代“人的自觉”是由下及上的全民觉醒过程,也是由世俗文化向主流文化的辐射过程。它的立足点是大众的自觉启蒙,而非经由了少数名流的启蒙。当代具有先锋性质的现代艺术家们也不再处于与主流意识形态相对立的立场,他们本身就是现代国家主流意识形态所竭力争取的对象。这一点从近几年政府对文化的开放姿态可以看出(例如对先锋的电影展,雕塑展及画展的默许态度)。这两种看似相似的"人的自觉"潮流与主流意识形态的关系恰恰相反。原因就在于前者的反叛是以封闭的传统文化的破裂期为背景,思想正处于一个巨大的转型期。因此新的文化思潮往往和旧的文化背景剧烈冲突。而后者的反叛则是在全球化文化传播的条件下,传统文化被动的接受全球化文化潮流的冲击。在相对弱势的文化条件下,这种冲击更多的表现为我们对全球文化的适应。所谓“人的自觉”不过是一种西方古老的但我们才刚刚接触的“新”思潮而已。它在本质上是西方文化对我们的挑战,与我们当代文化发展是相适应的,故而不会如魏晋时期“人的自觉”那样对本土主流文化有巨大的冲击力。

三.全球化时代“人的自觉”的内在矛盾

“全球化”将当代“人的自觉”与魏晋时代“人的自觉”置于截然不同的文化状况。一方面,“人的自觉”要求我们释放自我的需求,获得自我肯定,抒发自我性情;另一方面,全球化又要求个体与个体之间密切联系,协作共赢。魏晋时代“人的自觉”回避了合作问题,而今天全球化时代的生产以及建筑在此生产之上的全球化文化都要求“人的自觉”必须包涵合作内涵。但是这一要求与“人的自觉”所希望达成的目的是矛盾的。因此广泛的“痛苦”必然出现。从庄子到魏晋名士,自由就是高扬人的精神自由,因此具备精神上的反叛性也就顺理成章。然而当代“人的自觉”只是自觉到了人自身的价值,并不具有内在的反叛性,甚至这种人的自觉反而成为主流文化进步的动力。当我们发现这一事实,同时也就将出现对“人的自觉”的怀疑。然而,“人的自觉”却还是有存在的价值,这样就会使我们怀疑自身,产生精神的苦闷。

基金项目:本论文系陕西省社科界2015年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陕西网络文学产业的媒介生态学美学研究”(项目编号:2015Z112)、陕西省教育厅项目“媒介环境学视域下的网络文学研究—文学与传播学的视域融合”(项目编号:14JK2123)之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西安文理学院)

猜你喜欢
自由全球化美学
仝仺美学馆
盘中的意式美学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全球化陷阱
纯白美学
“妆”饰美学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俄青年
美国垄断不了“自由”“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