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克松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读”一词有三个义项:①阅读理解;②分析,研究;③理解,体会。在生活中,对一篇文章、一种现象,不同的人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解读。相反,从不同的现象也能读出相似或相同的结论。你有过这样的“解读”或被“解读”的经历和感悟吗?
请以“解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诗歌除外,任选文体。
一、结构出彩
考试作文属于“急就章”,讲究的是明白清晰。由于阅卷时间短暂,要让阅卷者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把握文章内容,提纲挈领,文章结构务必清晰。
如有同学的考场作文,就是以高清晰的结构取胜的。
雾里看花,难以观其娇美;水中望月,难以赏其本真。惟有拨云散雾,近距离地解读,才能得到心中的答案。
对于生活,我们既要解读,也要付诸以行动。解而不做,难以有大为;做而不解,亦是如此。行动建立在解读的基础之上。惟有解读地透彻,行动才能更完美。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李白,曾经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如今被赐金放还。官场上的失意并未让他感到悲凉,相反,他还对这一“失意”进行深度解读,剖析,并付之行动。“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从此,他遨游于天下,反而造就了更多的脍炙人口的名篇。正是他对这失意的解读,才能让他更能抒展胸怀,救赎自己,从而“秀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
古人在解读,今人亦在解读。解而知其所想,读而寻其所为。
史铁生,在21岁的花季年华里,失去了自己的双腿,从此禁锢在轮椅上。他也曾绝望狂躁,也曾怨天尤人。但在与地坛的对话中,他超越自己,深度解读自己的缺限,并以此为动力。“双腿没有了,可我还有双手!”他用笔释放出了自己的灵魂,平复了内心的苦楚。这一切的一切,都因为他解读了自己的缺陷,并付诸以实际行动。若他当年没有从深渊中走出,没有扼住命运的咽喉,没有系上指引着他的希望的绳索,又哪来《我与地坛》这一名作呢?
由此观之,当面临失意苦厄时,我们要试着解读自己,解读心中的失意,并且要解读地透彻。这样,我们才能够走出挫折,迈过心中的坎。
二、感情出彩
考试作文应是李白,不似杜甫。李白虽然来得浅白些,但如那二锅头,入口浓烈,历久弥香。杜甫固然高格,沉郁顿挫,虽像那龙井茶,愈泡愈香,但来得嫌慢。考场议论文亦如此,感情浓烈,喜则大喜,悲则大悲,赞则盛赞,贬则痛贬,三分琴心,七分剑胆。
有同学在作文中如此写道:
凄风苦雨,杨柳在雨幕中忘我地扭动袅娜的身姿,这是它对风雨的解读;大雪肆虐,青松伟岸挺拔笑看雪的暴戾,这是它对雪的解读;大浪翻涌,礁石千疮百孔仍执着地仰望长空,那是它对巨浪的解读……
漫漫长生,你如何解读?
赐金放还!这是命运在捉弄他。可命运又如他手心的掌纹,任它错纵凌乱,终在他手。他吟着“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倚一长剑,走山访水,浪迹天涯,好不快活!
洒脱!
既然此处不容我,那何必屈身久留。李白读懂人生。他似那苍穹中飘浮的云彩,他所到之处,必遮天蔽日。如若此处忍不下他的光芒,那便另寻一片乐土。洒脱自由,是诗仙对人生的解读。所以洒脱。
文王姬昌,自己被纣王羞辱,忍了!长子被杀,也忍了!被迫吃下其子遗体而做的肉饼,竟然还是忍了!君子报仇,十年未晚!励精图治,忍辱负重。终到那天,他站在爱子的坟前,将“商”的亡来祭奠他。
忍得好!
伟人之所以伟大,在于忍常人之不能忍,想常人之不敢想,做常人之无法做。我们可以想象文王被羞辱时的愤怒,噩耗被传入耳中时的悲痛,吞下子之肉时的绝望。可他都忍了。任何风浪,都无法激起他心中的波澜。蛰伏,是周文王对人生的解读。所以成功。
三、语言出彩
近几年的高考满分作文,语言炫,文艺范,时时带着悠悠古韵,淡雅书香,不铺秦砖,就弄汉瓦,不说唐风,就道宋雨,以引发思古之幽情,遗世独立于当下。
有同学的考场作文,文采飞扬,语言出彩。
时光清浅,年华易逝。时光似一指流沙于无声中寂静消逝,永不回头。渐然成熟的心灵懂得了成长,懂得了去解读那如烟火般灿烂而逝的人生……
“人生若只如初见”,当人人都惊羡于容若显赫的家世、无比的尊荣,感叹中华五千年有谁如他般幸运时,又有谁人懂得去解读你那背后的沧桑与寂寞?
“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起初,我也仅仅惊叹你那举世无双的才华。后来,再读你时,发现他心底已满是沧桑与皱纹。解读容若,我看到一个即便家世显赫,也满心无奈的人;解读容若,我读到了一个男子满身的孤独与疲惫;解读容若,我懂得了成长与蜕变中的深刻痛苦……
刘同,在那泛黄的书页中,曾如是说:“你笑起没心没肺,没人知道你哭起来只能无声流泪,要让所有人觉得毫不费力,背后必须极其努力。”纳兰容若,你的一生正是如此。
解读容若,我读懂了成长是一段痛苦历程,你若不勇敢,无人会替你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