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祖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见。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那么如何达成这个目标呢?从写作教学指导的角度来说,较高效的方法就是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课文作为写作教学指导训练的材料。
一、状物写景技法指导训练的好材料
我在教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时发现《春》这篇课文,在状物写景上是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的优秀材料。朱自清先生的《春》一文中对“春花”的描写层次感很强。“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从方位上来说,由“树上”到“花下”再到“遍地”,采用了由上到下的空间顺序;从色彩上看,由红而粉而白,颜色由艳丽到淡雅,符合人的视觉规律;“花里带着甜味儿”一句把视觉很巧妙地转移到嗅觉,有了由色到味的变化;由花的甜味联想到果实,由实到虚的这一神来之笔引发了“春华秋实”的意韵。以上所讲述的都是静态描绘,一句“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让文章顿时就有了动感。该段通过通感、虚实、动静、高低结合等手法,描绘出一幅五彩缤纷富有立体感的春花图。
我在引导学生读懂这一语段,感悟这一语段优美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仿照写景顺序、表现手法等进行写自己眼中的春、夏、秋、冬景的写作训练。
二、塑造人物形象技法指导训练的好材料
(1)外貌描写技法指导训练的好材料
如《音乐巨人贝多芬》6~9段,作者不但从远到近、由上到下对贝多芬的肖像进行描写,秩序井然,而且以形传神,从对贝多芬的肖像描写中,表现出他的生活遭遇、个性气质和特有的精神世界。从而可让学生明白肖像描写既要有一定的描写顺序,还有抓住人物的个性特征,做到以形传神。
又如《藤野先生》中鲁迅抓住了“清国留学生”的“大辫子”,这一外貌特征,把一群胸无救国之志,生活糜烂庸俗的“清国留学生”描绘得入木三分。课后可以让学生抓住外貌特征,运用外貌描写表现人物的慈祥、狡猾、冷酷、刚强、天真、文静等性格特点。
(2)动作描写技法指导训练的好材料
吴敬梓的《范进中举》中的“攥”“舒”“缩”“揣”等几个动词,包含着丰富的讽刺意味,揭示出胡屠户贪财而又虚伪的性格特征。屠户见财心喜,但又不能不推让,“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他假意推让,又生怕弄假成真,范进当真收回,使已经到手的银子又失去了。所以,他推让时仍“攥”着拳头,而且动作那么不爽利,是慢吞吞地“舒”过来。一“攥”一“舒”,刻画出他口是心非的嘴脸。一听范进真心相送,他就再不“客气”,动作又做得那么快,跟“舒过来”截然不同,是“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一“缩”一“揣”将其贪图钱财的小人相展示得淋漓尽致、惟妙惟肖。利用这些技法可以指导学生通过动作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
(3)语言描写技法指导训练的好材料
《羚羊木雕》一文可谓是典范:“说”这个词是常常用的。如: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对话中有时不用“说”这个词,如:“您已经给我了”,“是的,这是爸爸给你的,可并没有允许你拿去送人啊”。对话有时用其它的“说”,如:“那只羚羊哪儿去啦?”妈妈突然问我。在“说”字之前加上“态度”,如:“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的说,“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呢?要不我和你一起去!”。用“神情”表示“说”或在“说”字之前加上“神情”。如:“要说实话……是不是拿出去卖啦?”妈妈变得十分严厉。通过这篇课文的语言描写材料的展示,我们可以让学生学会运用怎么样多角度地进行对话描写,学生的作文也就显得鲜活和灵动了。
三、详略安排技法指导训练的好材料
我在解读《第一次真好》这篇课文时,发现这篇文章在材料的选择和结构的安排上很讲究,是一篇详略安排得当的好文章。于是在授课时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文章写了几件有关“第一次”的事情?请用“第一次……”叙述。大多学生极易回答为两件。这时,我引导学生,文中“第一次露营,第一次做饭……”也是在记叙事情,只不过这六件事是概括叙事,前面两件事则属详细叙事。能否全部详写或全部略写呢?通过分析讨论,我引导学生明白了同样能表现文章主题的几件事情,应选取比较典型的有代表性的事情来详写,一般详写两件,最多详写三件,其余则一笔带过,这样就做到详略安排当。最后,我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写作技巧,并布置作文练习:以“十三中学真好”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随笔,要求写几件事情,夹叙夹议。由于前面指导清楚,学生在经过构思后,纷纷开始下笔,并在一节课内完成了作文。两天后,检查学生所写的文章,绝大多数学生能较好运用所学的写作技巧仿照课文模式进行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