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保芹
【摘要】新安医学起于宋元盛于明清,于民国时期逐渐走向没落,为徽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中原文化南迁、地理环境优越、徽商经济繁荣、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新安医学的催化剂,儒医众多、家族传承、医籍浩繁、流派色彩纷呈是新安医学主要特点,新安医家的医德、医风、医术是新安医学得以发展的内在动力。新安医学源远流长,在其坎坷的成长过程中培养了一大批深明大义、宅心仁厚、医术精湛、医风淳朴的医家,对整个中医药理论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新安医学;新安医家;成因;特点;动力
【中图分类号】R-09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9-0027-02
新安医学起于宋元盛于明清,于民国时期逐渐走向没落。在短短几百年中,新安地区(古徽州)涌现了大批的医家,医家之众多,医著之宏富,卷帙之浩繁亘古未有,在地域医学中堪称首富。作为徽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鼎盛于一时的新安医学对整个中医药理论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时至今日,新安医学研究灿若星河,人们不断探索其当代价值。
“新安”原为历史地区郡名,即新安郡,系今安徽皖南休宁、歙县、祁门、绩溪、黟县和江西省婺源六县,徽宗年间更名为徽州府,后世沿用至今称新安为徽州之别称,诞生于此的医家以“新安人”自称,新安医家也由此而得名,新安医学以此为发源地。
1 中原文化南迁、地理环境优越、徽商经济繁荣、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新安医学的催化剂
唐宋以来,新安地域安定,因历代政治动乱因素导致北方士族文人大批南迁,在这些南迁人士之中,大多为官宦之家、名门望族,及俊逸儒流、文化精英之辈。为了躲避战乱,他们不得不寻找一块可以栖息的良地,而新安地区,四面环山,峰峦叠嶂,新安江自西向东横贯其中,如此环山抱水、密而不封之地实为韬光避难、休养生息的世外桃源,加之南迁之人大多为文人雅士,自然晓得地理环境优越之理,因此古新安成了大批南迁文人的避乱之地。随着他们的定居,中原文化便由此植根于皖南这片沃土上。此外因徽州山多,可耕地少,不盛产粮食,但盛产竹、木、茶叶、煤炭等山货,这样便可与外界加强商业交流换取粮食、食盐等生活必需品。商业的兴盛促进了经济的全面发展。至明清时期,徽商进入鼎盛时期,新安商业大兴,徽人从商已成风习,高度繁荣的徽商经济为新安医学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徽州人素来尊儒重道,徽商“贾而好儒”,加之徽州為程朱理学之邦,文化底蕴浓厚,自明代中期以降,书院学馆林立,这便为医学文化的交流提供了众多场所,从而形成强大的儒医群体,新安医学应运而生。
2 儒医众多、家族传承、医籍浩繁、流派色彩纷呈是新安医学主要特点
据史料记载,新安医家由士儒而习医者占70%,30%为继承家学的专科医生。新安为“商贾之乡”、“程朱阙里”,又为儒教圣地,文风昌盛,明贤辈出。受传统文化的熏陶,生于此地的医家多虚心好学,不耻相师,废寝忘食。不避昼夜熟诵儒家经典,深研医家之理,考据严谨,师古而不泥古,推陈出新,阐发新论,故而形成庞大的儒医群体,并以儒家风范名蜚行林。《休宁县志》卷四称:“自井邑四野,远山深谷,居民之处,莫不有师有学,有书史之藏”,诚如清初名医程衍道所说:如欲知医,必好学,读书而不能医者有之,绝未有不读书而能为医者,是道也非苦心十年不可得[1]。新安医家之所以走上儒医的道路与其生长环境和个人因素是分不开的。很多医家因仕途不顺,壮志难酬,“学而仁则医”,于是他们便放弃仕途,专攻医事。另有医家因其自身或至亲患病多年,卧榻不起,延医无效,加之他们深受“为人子者不可不知医,何得究竟秘奥,俾葆和吾亲无恙之心”等儒家思想的影响,从而弃儒从医,走上业医之道。亦有因出身医学世家,幼承家学,加上本人的不懈努力,从而成就一代名医。家族传承也是新安医学的特点。据研究统计,自北宋以来,世医家传三代以上的共有63家,如歙县黄氏妇科、新安余氏医学、西园南园郑氏喉科、新安王氏内科、吴山铺程氏伤科、休宁舟山唐氏内科等均为有名望的医学世家,代代相传,经久不衰,为新安医学的传承立下了汗马功劳。
医籍浩繁是新安医学的另一重要特点,新安医家多为儒医,当时文风昌盛,著书立说蔚然成风,很多医家将自己的临床经验心得笔之于书,公之于世,加之当时徽商经济高度繁荣,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的发明更为医籍的传播提供了便宜之道。很多徽商乃一代刻家,他们“以藏书宏富而高标风雅”,出巨资印刷书籍。据《新安医籍考》记载,产生或成名于新安一带的医家共编纂中医药学术著作800余部。南宋张杲,秉承家学,潜心医学50载,于宋淳熙十六年著成《医说》,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史传记。在近代中医公认并推崇的“全国十大医学全书”之中,出自新安医家之手的就有三部:明代医家徐春甫编纂的《古今医统大全》、清代名医吴谦所著的《医宗金鉴》以及程杏轩历40年之久撰著的《医述》。在医籍的编纂过程中,新安医家大多以《内经》为蓝本,重视对《伤寒论》的研究,他们博览古今医籍,穷究医理,在对经典医籍研究的基础上阐发新知、著书立说成为一代名医。汪机私淑丹溪之说,精研医理,学验俱丰,成为明代全国四大名医之一。吴昆的《素问吴注》注释详明,为后人称颂,其所著《医方考》为我国第一部注解方剂的专书。方有执重编《伤寒论》,历20年之久,力求恢复其原貌,著成《伤寒论条辨》,被誉为错简重订派的鼻祖。此外,明代医家孙一奎的《赤水玄珠》、程嘉谟的《本草蒙筌》、清代汪昂的《汤头歌诀》和《本草备要》、程国彭的《医学心悟》、吴澄的《不居集》等皆为作者的不朽之作,对后世影响深远,为医者入门必读之书。此外,新安医学流派众多也是其一个重要特点,目前公认的流派有汪机开创的“固本培元”派、明方有执为代表的《伤寒论》“错简重订”派、清郑梅涧为代表的“养阴清润”派、叶天士为代表的“时方轻灵”派、汪昂为代表的“医学启蒙”派等等,流派虽多但杂而不乱,许多医家不以门户而立,兼取诸家之长,补己之短,冶众说于一炉,相互融通,互相学习,兼收并蓄。
3 新安医家的医德、医风、医术是新安医学得以发展的内在动力
新安医家大多以儒通医,深受儒家、道家思想的熏陶。他们崇尚医德,务真求实,深研医理,考据严谨,急病人之所急,本着“仁爱”、“救人”的理念,以一颗赤诚之心济世活人。明代医家汪机曰:“医乃仁术,笔之于书,欲天下同归于仁也”,明代医家徐春甫倡集成立的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民间学术团体——“一体堂宅仁医会”便体现了“仁”的理念。新安医家淡泊名利,穷究医术,“医乃仁道,活人为心,奚可较利?贫者尤当尽力施剂而疾救其苦”(明·徐春甫)。清代名医程杏轩以内、妇、儿科见长,为人和蔼高尚,求诊者户限为穿,活人万计,医名远播,时人谓:“有杏轩则活,无杏轩则殆矣”[2]。新安医家,不仅医德高尚,医术精湛,而且他们虚心好学,博闻强记,问师会友,博采众长。如吴崑“未及壮年,负笈万里,虚衷北门,不减七十二师”。孙一奎“下惟诵读,口完心惟,无间寒暑”[2],游彭蠡、历庐浮沅湘、探冥秦淮、掩迹三吴,所到之处遇有所长,即往请益,但遇明哲,则折服其前。程衍道虽医名噪甚,但闻上海李中梓名,亦前往师之,叶天士先后从师17人。“闻见博而智益明”,“识之多则理明”,新安医家这种治学作风将会永远激励后世学医之人。
综上所述,新安医学源远流长,在其坎坷的成长过程中培养了一大批深明大义、宅心仁厚、医术精湛、医风淳朴的医家,为徽州沃土注入了无限生机,福泽永存,同时也对整个中医药理论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时至今日,也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张玉才.新安医学[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
[2]陈雪功.新安医学学术思想精华[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
(收稿日期:2015.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