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航拍的产业“嬗变”

2015-05-30 17:26唐潇霖
综艺报 2015年11期
关键词:嬗变航拍

唐潇霖

一部热门综艺《爸爸去哪儿》,让神秘的无人机出现在大众视野中;汪峰的一次求婚,让无人机再次登上各大媒体头条。随着无人机以“极客”姿态飞入普通人生活中,这一市场的巨大潜力开始凸显。

近日,关于无人机的新闻格外多。4月24日,无人机拍摄的微电影《“无人”救援》,在河南南阳无人机文化小镇开机。该微电影时长十五分钟、有故事情节、有语言对白,最大的亮点是全部镜头均采用无人机拍摄,难度大、精度高,这种拍摄手段国际上亦属鲜见。

4月27日消息,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络(CNN)获得由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颁发的牌照,将无人机用于新闻报道领域。

4月29日消息,优酷土豆宣布与无人机制造商大疆公司共同推出无人机航拍频道。

“去年是无人机产业的爆发年。今年,行业会进一步催热和普及。”湖南经视《都市大直播》制片人刘贤志告诉记者。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院副院长曹三省表示,“从宏观角度判断,过去2-3年,无人机是一个新兴、快速崛起的市场,目前仍属于跑步前进的阶段。”

三维视角引发创新

王迅、张睿昕、郝淳,是3位贵州小伙子,他们创立的斯凯威科技有限公司,因为参与羊年央视春晚片头《新春序曲》的航拍工作,渐被业内认知。今年,他们与贵州卫视签订了为期一年的合作项目,与湖南卫视的长期合作也即将敲定。

4月底,他们三人创办的全国首家无人机4S店,落户贵阳数字内容产业园。这个集无人机销售、维修和技能培训为一体的4S店,是他们的梦想结晶。斯凯威即英文“Sky View”的音译,意思是天空视野。在王迅看来,更高的角度,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视觉效果。

今年3月,斯凯威团队去航拍贵州平坝的万亩樱花园。拍摄前,他们曾询问当地管理员,这片繁花似锦的樱花园背后是什么,管理人员说应该是一片荒山。但当无人机升上天空后,大家都惊呆了,原来竟是一片场面更加壮阔的怒放中的樱花海洋。

管理员在那里工作了很长时间,却不知道樱花背后还有樱花。用更高的视角,挖掘生活中的美,正是无人机的魅力所在。

“空中拍摄是一个全新的视角,是所有导演都希望获得的,它会启发导演的开创性思维,并反映在作品中”,无人机影视航拍专家巴特告诉《综艺报》。他不久前结束了位于曹妃甸的新首钢专题片航拍工作,这部专题片制作完成后将在央视十套播出。

作为总制片人,曹三省是《“无人”救援》的重要推动人之一,他告诉记者,“任何影视作品,它的表现力,包括技术上的创新突破,都是影视行业前进的动力。无人机可以承载很多第一视角、虚拟角度,建立视觉乃至情节的新体验。”

他认为,无人机带来的变化,是视觉在空间维度上的提升。以往的拍摄方式,在三维空间内的纵深未被充分打开。“在三维空间拍摄中,传统技术手段仅相当于实现了‘直立行走,无人机则将这一进程推进到‘现代化交通时代。”

从创作者角度看,在无人机进一步小型化、轻量化及安全性提升之后,无人机可以提供“沉浸式”影视艺术创作环境。比如演员、新闻拍摄对象,可以处在一个完全没有任何摄像机位、拍摄人员在场的情景中,表演、表达、讲述和行为都将更为自然。“这也将在一定层面上引起艺术形态、新闻业态的创新,影响深远。”曹三省说。

拍摄优势

“无人机近两年热起来,是因为它无可比拟的成本优势和灵活性。载人直升机的航拍每天费用在几万元,而且需要申报空域、要有停机坪,要有起飞场地,还有些地方是禁飞的。高度、角度也会有限制。比如我们拍摄新首钢,如果想在北京城上空动用直升机,几乎是不可能的。只有奧运会等大型国家级活动,才能办到。”巴特告诉记者。

刘贤志表示,“航拍历史很悠久,像环法自行车赛,或是大型马拉松赛事等,航拍可以进行全景展示和动态跟踪,而无人机的续航能力则比较有限。”

据巴特推算,奥运会开幕式的航拍,飞机租用费至少在百万元级别。航拍需要提前半个月甚至一个月准备,要制定航线、试飞等,这期间飞机也必须租借。但无人机的拍摄价格跟载人航拍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上,连1/10也不到。”

“在无人机拍摄兴起前,我试过几乎所有的其他方式,但是都不理想。我们以前一直玩固定三角翼、动力滑翔伞、无动力滑翔伞等。固定翼速度太快、滑翔伞对场地有限制、热气球不够灵活、载人航拍太昂贵,只有无人机体现了多种优越特性。”

无人机在影视拍摄方面,表现出的强大优势包括:拍摄价格低、机器便宜、操控灵活,而且没有航线、起落场地等限制。

据刘贤志以往经验:做户外大型直播,一般都会选空间开阔的场地,需要全景视角向观众呈现。在无人机航拍兴起前,方法是选一个制高点,架设全景机位,但固定机位显然无法动态表现,画面特别机械化。“当然也可以多布几个点,但非常麻烦。直升机拍摄费用太高,对地面频道来说很难负担。”

“现在买一个6轴或8轴的无人机,不过几万块钱,甚至有的4轴无人机只需要1万多块钱。它的机动性优于载人直升机,可以穿越一些狭小空间,镜头视角更灵动。载人直升机大型场合需要,续航里程长,稳定性高,中小型场合无人机完全可以解决。”刘贤志说。

目前,中国有多个相关文件提及无人机的飞行任务规则。2013年出台的《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驾驶员管理暂行规定》指出,无人机(空机质量小于等于7千克)在三种情况下飞行无需证照管理,分别是:在室内运行、在视距内运行,在人烟稀少、空旷的非人口稠密区进行。所以,一般视距内的无人机拍摄,是无需空域申报的。

在国内综艺节目兴起后,尤其是户外真人秀的增多,大量催生无人机的使用场景。最初应用是大型赛事、活动,以及电影拍摄。随着无人机价格快速下降,逐渐在电视领域得到普及,包括纪录片、专题片、户外真人秀、新闻报道等多个方面。

从航拍到特拍

未来,无人机的拍摄空间将拓展到何种程度?或可完全代替轨道、摇臂、三脚架,改变传统意义的拍摄方式,替代现在看来必不可少的常规设备。

这不是夸大其词,六集纪录片《大美湘西》制片人周小明告诉记者,“如果飞控手操作得好,无人机完全可以替代摇臂和轨道。”

《大美湘西》是湖南广播电视台与央视合拍的大型人文纪录片,预计在明年登陆央视九套和湖南卫视。目前该片正在筹备中,周小明正在挑选航拍团队。“湘西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很多山区我们根本没有办法使用常规拍摄方法实现。沉重的轨道、摇臂都没有办法搬运到险峻的山区中,必须要借助无人机航拍。”

周小明正在就价格问题和航拍团队商讨。目前,国内顶级航拍团队的费用为每天万元以上,普通航拍团队收费区间在4000-8000元/天。“航拍团队的水平和价格差距比较大,水平高的团队少,要价当然也高。我们主要根据拍摄需求和预算,挑选最适合的。”选择依据,主要看团队此前拍摄过的作品水平。

航拍的难点在于飞行器的操控和镜头的运行配合。无人机航拍通常由二人配合完成,一个飞控手,一个云台手。飞控手主要负责观察飞机位置,控制无人机的飞行姿态、速度、高度和路线走位,云台手主要负责操控摄像机,通过观察实时传输回地面的监控屏画面,控制云台旋转和摄像镜头的推拉摇移等。

有些无人机配备小型高清摄像机,例如GoPro,对画面拍摄要求不高,也可由一人操控。目前已有将飞行器和摄像机集成在一起的无人机,操作更加简便,一人足可完成。

周小明告诉记者:“随着无人机稳定性和操控水平越来越高,现在可供选择的搭载设备,空间越来越大,设备越来越高级。”专业级无人机载重负荷更大,可以配备Canon 5D系列等高端设备。当拍摄电影、微电影时,要求画面更加精巧好看,还是需要两人配合。

“无人机拍摄不是单纯的摄像,飞行轨迹直接决定镜头的运镜方式,技术高超的人才可以飞出比较漂亮的镜头。”刘贤志说。

微电影《“无人”救援》,全部采用无人机拍摄,将进行大量全新视角的尝试。创作团队将运用追踪航拍、旋转航拍、俯冲航拍、穿越航拍、空中定点悬浮等多种电影中的特技镜头。

“无人机拍摄最初源于传统航拍,以往主要侧重在俯视角度,进行远端拍摄。但是现在,它已经从航拍逐渐发展成为特种拍摄(简称特拍)。可以把它理解为一个空中机器人,用于拍摄不同景别,呈现各种视角。例如实现低空飞行、近距离拍摄等。”曹三省说。据悉,此次微电影将尝试在距离人50cm的位置,做空中悬停,拍摄人物近景的特写镜头。

未来,无人机所创造的固定机位拍摄效果甚至会不亚于三脚架一类的地面固定装置。当然对于这一点,目前业内有不同观点。乐观一些的观点认为,携带方便、灵活多用的无人机将最终替代现有设备;谨慎一些的观点则认为这种替代只是一种设想,从技术条件到经济性上都不可行。“如果从长远趋势来看,我更看好前者,技术的飞速发展会带给我们更多可能性。”曹三省表示,持保守态度的观点主要原因在于担忧目前无人机在飞行中的抖动会影响画质,而大风等恶劣天气也会对无人机拍摄造成制约。

随着户外真人秀的深化,很多拍摄地点选在更加偏远的山区;纪录片也需要到一些崇山峻岭中拍摄,沉重的拍摄器材难以运输,这种情况下无人机的优势变得明显,甚至可以实现远程遥感拍摄。

去年底,纪录片《飞越山西》获得第二届英国伦敦华语电影节“最佳航拍纪录片特别奖”和“最佳航拍摄影奖”两项大奖。该片超过三分之二的镜头由航拍完成,无人机拍摄地点达到近300个,有许多近景产生了意想不到的绝佳效果。

曹三省认为,技术革新超乎人们想象。“目前,技术处于争论的中间地带。今天,人们提到无人机还理解它是一个飘在天空中的东西。但未来它完全有可能发展为,不仅在天上飞,还可以伸出几条腿落到地面,向下一搭就是三脚架。再安上几个减震性能好的轮子,运用未来更成熟的技术,还可以替代滑轨。甚至可以设计成触手式,像八爪鱼一样,如果旁边有树,可以将其悬挂在树上拍摄。”它的创新空间,人们还远未观测到边界,无人机将有一个全新、值得期待的发展方向,曹三省乐观预言。

在采访中,多位节目制片人表示,目前专业的无人机拍摄团队,其操控精准度已经可以达到取代轨道、摇臂、三脚架的水平。但租用成本方面没有明显优势,且风险更大。因此,这或许不完全是技术问题,还有经济、意识等综合方面的考虑。

市场规模百亿以上

今年2月,《湖南新闻联播》新春走基层节目中,连续5天做了直播惹巴拉,聚焦位于湘西北部的原生态土家古寨,引发观众和网友强烈关注。这个直播节目中用到的航拍团队,由湖南广播电视台4位普通员工组成。

“四人之中有些负责网络,有些负责视频,平时工作接触中,发现他们玩手持设备的操控游戏非常好,很有潜质。后来就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练习无人机操作,我们加入了一个由几十人组成的航模兴趣小组,一起练习、提升技能。”《直播惹巴拉》负责人李越胜告诉《综艺报》。

由于无人机成本大幅降低,越来越多的飞行爱好者和电视工作者加入到无人机拍摄的行列。“飞行的精准需要练习时长的积累,就像飞行员训练需要达到一定小时数一样。这一职业需要复合型人才,首先他要对影视艺术有感觉,其次是熟练的飞行操控,同时还要精通摄影器材和航空飞行器材,达到镜头的连贯性,并将情绪表现出来,通过高超摄影水平满足导演意图,体现作品氛围。”巴特总结到。

“每个飞控手,没有摔过几架无人机是不太可能的。”李越胜说,“一个优秀的航拍手,都是飞行器组装高手,要对自己的设备非常熟悉。”

曹三省告诉记者,与影视拍摄有关的无人机产业链从顶层上的构成是:基础层——制造企业,中间层——以北上广深一线城市为龙头兴起的专用小型无人机航拍传媒文化企业,还有庞大的个人消费市场。

我国无人机制造企业这些年厚积薄发、迅速成长,已成为全球行业佼佼者。2015年,美国CES无人机展区内,中国企业占到一半。全球每卖出10架无人机就有7架是中国制造。热播美剧如《神盾局特工》《国土安全》中的一些镜头,也是利用国内企业大疆无人机航拍完成。

在无人机多项应用中,影视艺术创作属于价值聚焦的商用领域。相比农业、气象等先导型应用,航拍更多用于院线电影、新媒体微影视、影视剧创作、综艺节目拍摄方面。由于创作投入成本更高,资金密集助力产业发展,使其处于类似苹果iPhone在智能手机行业中所处地位。

新兴产业虽然无法确切预估未来市场规模,但百亿以上的可能性很大。曹三省判断说:“具体数字不重要,重要的是呈现了一种不可忽视的存在,现在人们只是观测到市场和应用的冰山一角而已。”

目前,无人机产业问题在于,国内大部分企业还主要集中在产品的生產、销售领域,在最高端的技术研发上投入不足。同时,国家对民用无人机还没有形成权威的技术质量标准,这无形中拉低了国内民用无人机的竞争门槛和性能保障。

此外,无人机拍摄中隐私问题,以及闹市区安全问题等也亟待解决。目前行业默认规则是,不在闹市区人群上空飞行,至少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在创新过程中,办法永远比问题多。目前,已有国外创客团队提出新的设计思路,在无人机外面使用条状物编织出类似“藤球”样的包裹外壳,它的本意是应用在智慧家庭中,利用无人机在沙发、床下等不易触及的角落,帮人寻找东西。这一创意或许可解决无人机的安全和抗摔问题。

总之,新技术推动新型产业,其发展潜力往往在初期被低估。随着技术演进、成本降低,以及各种应用的创新,产业边缘会向外拓展延伸。目前,无人机产业正处于“嬗变”期,未来的发展和应用领域不可限量。

猜你喜欢
嬗变航拍
航拍下的苗圃与农场
航拍巴彦呼硕
航拍,苍穹下的醉美视角
基于航拍无人机的设计与调试
难忘的航拍
《航拍中国》美得让人想哭
古希腊罗马神话中的双性同体意象及其嬗变
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采集方式的嬗变
文化强国视角下的区域文化嬗变动态浅析
关于衡州花鼓戏的嬗变及传承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