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海外本土汉语师资培训的几点思考

2015-05-30 15:15邓淑兰
现代语文 2015年10期
关键词:培训模式

摘  要:随着汉语需求市场的持续拓展,汉语师资的市场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培养海外本土汉语师资已经成为中外专家的共识。本文以比利时鲁汶大学的汉语师资培训为例,分析其“精耕细作、以师带徒”“请进来、走出去”的汉语本土师资培训模式,由此探讨海外本土汉语师资的培训问题。文章认为,在海外各国集中培训一支优秀的海外本土培训师队伍,由这支队伍承担本土的汉语师资培训工作,贯彻终身教育的理念,与时俱进,可打造一支可持续发展的海外本土汉语师资队伍,有效推动汉语的海外传播。

关键词:海外本土汉语师资  培训模式  请进来

一、引言

随着汉语需求市场的持续拓展,对外汉语教学不断地走向国际化,汉语师资的市场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培养海外本土化汉语教师已经成为中外专家们的共识。德国汉学家柯彼德教授(2012)指出,现在海外汉语教师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海外汉语教学的需求。国家汉办派遣志愿者赴海外任教只是一个权宜之计。要使汉语真正走向国际化,就必须有一支更大、更强、水平更高的师资队伍。只有这样,才能使海外汉语教学长期稳定地发展。如何打造这样一支可持续发展的教师队伍呢?笔者认为,当务之急是要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师资培养模式,以满足海外汉语教学市场的需求。虽然师资培养是教育界老生常谈的问题,但对海外汉语师资培养模式的探讨则是一个新形势下的新课题。谈到这个新课题,笔者将结合近年来海外汉语教师培训师的培训经历来探讨这一问题。

受国家汉办派遣,笔者于2011年赴比利时进行海外汉语教师培训,借此考察了比利时汉语教学的现状及其师资培训情况。令人欣喜的是,比利时的汉语教学水平整体较高,以有着近700年历史的鲁汶大学为突出代表,在历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汉语比赛中,各届鲁汶大学的参赛选手分别获得过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在与鲁汶大学汉语系的师生进行交流时,笔者切身感受到在他们科学、严格的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了一批优秀的学生,因而在比利时乃至欧洲树立起了高水平的汉语教学品牌。

是什么样的师资力量培养出了如此优秀的学生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与比利时鲁汶大学的汉语教师进行了较为深入的交流,了解了一些具体情况。

二、“精耕细作”的培养模式

(一)比利时的汉语教学现状

目前,汉语教学与推广在比利时呈现“全面升温”的态势,有4所高校(鲁汶大学、根特大学等)开设汉学系或汉语专业,4所孔子学院和30余所成人学校、中小学和中文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汉语教学和文化推广活动。今年又新增两所大学与孔子学院总部签署了合作协议。随着孔子学院的工作逐步进入正轨,以大学汉学系、汉语专业为骨干,以孔子学院为主阵地,以中文学校为补充的汉语教学格局已基本形成。比利时的汉语教学与推广工作已步入稳健发展的新阶段。

比利时的汉语师资队伍和其他大多数国家一样,主要由公派的中国教师、志愿者和比利时本土教师组成。而本土教师大部分是本土优秀的汉语言专业毕业生。比利时成立了汉语教师协会(BCLA),协会成员之间有共同交流的网络平台,不定期地组织培训与交流学习。

以比利时鲁汶大学为例,该校的汉语教师队伍主要由汉办公派教师和本土教师构成,本土教师为该校汉语系的毕业生,另有1名由中国移民定居比利时的资深教师。

鲁汶大学是如何培养本土汉语教师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与从教30余年的赵教授进行了深入交流。她借用了北京语言大学一位曾在鲁汶大学进行汉语师资培训的老师对他们的教学评价,即“小农经济般的精耕细作”。笔者认为,正是这种“以师带徒”“小农经济般的精耕细作”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汉语言专业毕业生,而这些毕业生经过深造又成为了本土汉语教师,他们继承了前辈的优良教学传统,同时,又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与创新力。这一良性循环无疑是他们汉语师资培养的成功之路,更好地推动着比利时汉语教学事业的良性发展。

(二)“精耕细作”的语音教学模式

鲁汶大学素来以高淘汰率①而著称。笔者认为,该校汉语系语音教学值得推广。自1998年以来,鲁汶大学汉学系中文专业一二年级增加语音授課时间,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严格进行正音训练,使每个学生都能用准确、流利的普通话进行表达。下文以语音教学为例,展示其“精耕细作”的特点。②

首先,教师对学生是高标准、严要求。具体来讲,就是:到一年级期末,力争让百分之百的学生发好百分之百的音。虽然这两个百分之百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如果教师从一开始就认为学生的发音差不多就行了,就会放弃对一些学生和一些发音的要求,而学生也会因此放弃相应的努力,导致学生本来通过努力可以发好的音也没有学好。因此,在教学中,即使是小偏误,教师也会一一指出;即使是问题再多的学生,教师也不放弃对他的帮助与要求,直到第一学年结束。

多年的教学发现,他们坚持“两个百分之百”的结果是:90%以上的学生发音的准确度至少达到90%,但语调的正确度还达不到这个水平。相反,之前没有这样的坚持,结果差很多。

因为学生在汉语学习中时常受到母语的影响,所以教师通常在教学中从语音比较入手。讲解发音时不仅要讲怎样发,还要讲不能怎样发,然后让学生模仿。如果这时学生的发音不对,教师便分析其错误的原因,并指明改进的方法。

如果不清楚其错误原因,教师就设法模仿其错音,以便了解其发音方式,找出错误原因。然后从他的做法出发,讲解应该如何调整舌位或口型,发出正确的音。

整个语音学习有3个阶段,检测语音学习的效果就是在每个阶段结束时有一次测验。第一次测验是在学完全部声、韵母前,测验以发音为重点。第二次测验则以语音和语调为两个并列的重点。不过,前两次测验都是只念拼音,没有汉字。第三次测验在学期末,要求学生全面掌握语音、语调、拼音和汉字,学生既要念拼音,又要念汉字。测试的内容既有词也有句子。

在语音学习阶段的辅导课中,少数语音错误比较多的学生,每次除了念新教的音外,通常只练习一组学过的有共同特点的音,而非练习全部尚未掌握的音,从而避免让学生同时面对多种困难。对其语调错误只是概括地指出,暂不一一纠正。每个学生都有语音辅导和语音测验中所出错误的记录。初期每次辅导时,教师除检查新学的部分外,还根据记录检查学生前次的错音是否已能发好,使其清楚还有哪些部分需要练习。此后,学生根据记录的问题,自己选择相应的练习在辅导时念。

通过语音问题记录和语音纠错与测验,学生的语音基本纯正,几乎没有洋腔洋调的现象。因而其学生在历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汉语比赛中表现突出,树立了一个教学品牌。这种培养模式下的优秀毕业生也就具备了担当本土汉语教师的基本素质。

三、“精耕细作”培养模式的启示

(一)以本土师资培训为主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世界各国学习中文、了解中国、增进与中国交往的需求日益增强,全球“汉语热”持续升温。我国政府已经将汉语文化的国际推广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国家汉办主任、孔子学院总部总干事许琳在《关于2010年孔子学院总部工作计划的汇报》中谈到了“进一步加强孔子学院院长和师资队伍建设”,其中强调了“扩大本土汉语教师的培养培训规模”。③可见,加快汉语师资本土化培训已经成为国家汉办的官方指导方针。国外本土汉语师资的培训已成为国际汉语推广的工作重点,本土教师也将成为国际汉语推广的主力军。赵金铭(2011)也指出,“培养合格的国际汉语师资,是发展国际汉语教育的关键”。另外,周小兵(2008)也从7个方面探讨了海外汉语师资的队伍建设问题。

当前中国孔子学院和国际汉语教育的师资来源主要是我国的汉语教师和汉语教学志愿者,这些师资流动性大,一般都是1~2年或3~4年的阶段性海外教学。由于师资的来源无法稳定,海外孔子学院的教学工作很难有效地承接。

特别是汉语教学志愿者这一群体,专业多样,水平参差不齐,尤其是非汉语言专业的志愿者,他们既没有汉语言专业的知识,也没有对外汉语教学的经验,还要适应海外的语言和文化,要想让他们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确实难度很高。因此,海外汉语教学机构对汉语志愿者也提出了不少反馈意见。

崔希亮(2010)指出:“从决策者的角度来看,我们需要培养大批能够适应汉语国际教育形势发展的教师;从教师的角度来看,要成为一个合格的汉语教师应该具备一些基本的要素。教师要生存,要发展,要有成就感,就必须考虑知识发展、素质发展、专业技能发展和职业生涯发展四个方面的问题。”

而柯彼德(2012)指出了这样一个现实:国外著名的高等院校,一般不太乐意接收中国的汉语志愿者。原因是他们对汉语教师要求比较高,而汉语志愿者往往难以满足他们的条件。但他们的高要求其实对二语教学来说是必备的,即:熟悉学习者的母语、具有汉语言专业学位、接受过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专业学习,有对外汉语教学的实践经验等必备的知识和技能。这是我们必须正视的一个现实问题。

那么,鲁汶大学“以师带徒”“精耕细作”的培养模式是否适合其他高校、其他国家的汉语教学呢?笔者认为,任何模式不是不可复制的,但也不是万能的,对汉语教学规模相对较小的机构和学校也许比较合适,但对教学需求很大的院校也许不一定合适。因为长期“以师带徒”的模式不利于教育的良性发展,“精耕细作”的模式难以应对广大的市场需求,也会因其严格而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更多的院校采取的是集中培训模式和系统培训模式,以适应市场的更大需求。

(二)“走出去”和“请进来”

1.“走出去”

鲁汶大学“精耕细作”的培养模式,其前提是自身具备优秀的教师培训师。如果一个教育机构或学校缺乏这样的领头人,就无法开展这样的培训。因此,笔者认为,当务之急是“走出去”——派遣优秀的中国汉语培训师赴各国集中打造一支优秀的海外本土汉语培训师队伍,再由这支本土培训师队伍承担该国的汉语师资培训工作,充分发挥各国汉语教师协会的作用,使汉语教师在世界各地开花结果。

当然,虽然目前海外汉语师资仍然缺口很大,但是不能因为紧缺而降低要求。相反,应该规范质量标准,完善教师准入制度,只有高要求才能为今后的国际汉语推广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可以借鉴西方二语教学的师资标准,把外语熟悉程度、普通话水平、汉语教学能力等设置一定的制度标准,符合要求者才能任教。

目前的“走出去”,还包括我们要派遣高水平的汉语教师到国外的孔子学院等机构任教,要逐步提升外派志愿者的质量,加大志愿者的岗前培训和岗位培训力度等。

如何“走出去”呢?笔者认为,集中培训海外本土培训师的工作要有部门统筹安排,制定切实可行的有效方案。笔者结合作为汉语培训师赴海外的培训经历,认为“走出去”一定要目标明确,这个目标就是以接受培训者的需求为重心。因此,培训师要与接受培训的海外教师尽早取得联系,了解培训对象的基本情况,调查对方的培训需求,然后再根据需求有针对性地准备培训内容。这样的培训事半功倍,备受欢迎。

2.“请进来”

同时,借鉴英语作为二语的师资培训模式,笔者认为汉语师资的培训还要采取“请进来”的策略,与“走出去”齐头并進。“请进来”,一方面是将有志于从事汉语教学的外籍教师吸引进汉语教师的队伍,加大对海外汉语教学人才的培训工作,通过资质提升和考核,对海外汉语教师资质进行认证,强化各国汉语师资的自我造血功能,并由其本土汉语培训师队伍承担该国的汉语师资培训工作。另一方面,把海外的汉语教师请到国内进行培训。这项工作汉办已经投入了大量人力和物力。不过,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走出去”比“请进来”更经济,更有效。

如何“请进来”呢?众所周知,把英语作为二语教学的各个国家的英语师资主要是各国的本土师资。借鉴英语作为二语教学的经验,孔子学院和国际汉语教育事业的推广,绝不能单靠中国一国之师资,而需要在中国大好的经济形势下,吸引世界各国政府及师资的有效介入,把“请进来”变为他们自觉自主的行动。

正如白乐桑先生所说的,当各国把汉语教学作为中小学教育的必修课时,汉语就真正地走向国际化了。而当这一天真正来临的时候,“请进来”也就是一种自觉自主的不请自来了。

四、结语

随着对外汉语教学不断地走向国际化,新的二语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法在不断地影响着二语教学。对外汉语师资培训也要与时俱进,各国要根据自身的需求情况,采用多层次、多渠道的培养模式,注重贯彻终身教育的理念,重视教师的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的统一,对汉语教师不同等级(大、中、小、幼)不定期地组织教学研讨会或专门培训。而各国的汉语教师协会作为一座桥梁,在组织培训和交流学习中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注释:

①鲁汶大学的学生每年有一次大考,有7月及9月两个选择,如果第

一次考试失利,可申请在9月再考一次,如果仍旧败北,就必须全部重修。考试沿用数百年的口试制度。考试时,学生候在教室外等待召唤。被点到名后,教授先发一个题目,给予20分钟思考时间,然后当场作答。待所有学生考完,就是教授的圆桌会议,讨论哪些学生可以升学,接着公开唱名,公布结果。淘汰率高。

②本部分资料均由鲁汶大学赵伊露副教授提供,谨此致谢。

③许琳.关于2010 年孔子学院总部工作计划的汇报[EB/OL].

http://www.chinese.cn,2009.12.30.

参考文献:

[1]崔希亮.汉语国际教育——三教问题的核心与基础[J].世界汉语

教学,2010,(1).

[2]何丽英.泰国教师培养的现状、问题与思考[J].西南农业大学学

报(社会科学版),2010,(4).

[3]柯彼德.汉语教学的国际化与中国文化“走出去”策略——兼论

德国汉语教学近况[Z].在中山大学国际汉语学院的专题学术讲座,2012.

[4]国家汉办.汉语作为外语教学能力等级标准[Z].北京:北京大学

出版社,2005.

[5]王瑛.法国本土化汉语师资培训模式的建构[J].云南师范大学学

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0,(6).

[6]赵金铭.汉语作为外语教学能力标准试说[J].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7,(2).

[7]赵金铭.国际汉语教育研究的现状与拓展[J].语言教学与研究,

2011,(4).

[8]周小兵.海外汉语师资的队伍建设[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

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8,(5).

[9]谢安邦.教师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完善[J].教育发展研究,2007,

(7).

[10]徐奎鴻.美国教师培养模式的演变及其启示[J].现代教育论丛,

2006,(5).

[11]袁礼.试论孔子学院和国际汉语教育的制度化建[J].华侨大学

学报,2011,(1).

(邓淑兰  广东广州 中山大学国际汉语学院  310003)

猜你喜欢
培训模式
“产培研”一体化的高中通用技术学科培训新模式
浅谈医学院校生物信息学专业青年教师规范培训模式的建立
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 推动我国农业健康有序发展
退役士兵职业培训模式与就业途径探讨
师徒帮带退役士兵“333”培训模式探索与创新实践
新常态下教师进修学校语文教师培训模式的分析
运用多元化的培训模式“建优质师资,促园所发展”
基于学习共同体的大学生数学竞赛培训模式
高职院校化工总控工技能大赛的培训模式与对策分析
运用远程教育手段开展党员培训模式与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