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光宇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也是科学课堂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它与以往的课堂教学相比,更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體性,有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新课程实施以来,小组合作学习的广泛应用,给思想品德课堂带来了勃勃生机,培养了学生思维、表达等多种能力。但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发现存在着诸多问题,有不少小组合作学习仅仅停留在形式上。比如,有的教师调控、指导不及时;学生不会倾听和补充,各行其是;小组合作学习缺乏有效的反馈和正确的评价等等,致使整个课堂时间和效率失调,不能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为此,我结合自己的探索和尝试,就如何开展高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效率,谈一点浅显看法。
一、思想品德教师应该具有全新的教育理念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体现全新教育理念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如何在实践中避免走入误区,思想品德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对小组合作学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1、要准确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精神实质。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真正符合‘改革这一术语的教育改革”,其终极目的不是为合作而合作,也不仅是通过合作完成教学任务,而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交际能力和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自尊心、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果教师能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和把握小组合作学习,那么,初中思想品德课就将成为教师和学生进行一项快乐的创造性活动,教师也将赢得社会和学生对他的最崇高的尊敬。
2、要用动态的、发展变化的观点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既是一种教学方式,又是一种学习方法,有其自身的基本理念,如“角色分配”和“学习目的”等,这些都是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和把握的。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模式,教师要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和合作学习的内容决定,不能一味地照搬死套。
3、要重新定位思想品德教师角色,创设一种宽容的环境。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淡化知识传授者的角色,以一个积极主动的团队合作者、学生的合作伙伴和学习合作者的角色,构建“学习共同体”,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创设一种安全宽容的教学环境,还学生以真正的思维自由。
二、思想品德教师应该做好实施前的准备工作
思想品德教师必须在实施合作学习前做好认真的准备工作,否则,就会使合作流于形式。整个课堂貌似热闹,实则杂闹无序,导致效率低下,这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准备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做好科学合理的分组。每个学生的生理心理素质、个性特点、生活环境、兴趣愿望和能力特点等都存在着差异,他们在学习中有特定的优势和不足。所以,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分组恰当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习的效果与质量。在教学中,要根据事先对学生情况(学习成绩、组织能力、性别、能力等)的摸底,把全班同学每4~6人分成一组,这样就使每一小组内的学生之间在能力、个性、性别等方面是不同而且是互补的,便于他们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2、教给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技能。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学习的方法上不免有些生疏,合作时要么七嘴八舌乱讲一通,要么干脆不说坐享其成,要么人云亦云盲目随从,对小组内的意见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成或反对。因此,要想高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思想品德教师,应该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合作技能。比如:在小组分工学习时,要教给学生分工的方法,根据不同成员的能力,让他们承担不同难度的任务,保证任务的顺利完成;在小组讨论、交流学习时,教给学生要尊重对方,理解对方,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有不同意见,也要等对方说完,自己再补充或提出反对意见;碰到分歧或困难,要心平气和,学会反思,建设性的解决问题。
三、思想品德教师应该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有效的控制
1、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对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监控。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并不是无所事事,而是要担负起更大的管理责任。自主不等于自流。在教学中,每次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要深入到每个学习小组,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对活动开展顺利的小组,及时予以表扬;对角色分工不清,讨论混乱无序的小组,帮助学生明确角色,使他们尽快进入有效的讨论;对讨论偏离主题的小组,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将他们引回到学习任务中来;对讨论时出现本节课要求深入理解的问题,拿出来供全班同学思考、讨论,引导各小组关注该问题,尽量让学生自己找到规律,解决问题。
2、把握好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思想品德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合作需要,有选择地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一般来说,较简单的学习内容,只需要个人独立学习或开展全班教学,而较复杂、综合的学习内容,则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安排小组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把合作落到实处。在学生思维受阻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学生意见不统一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问题的答案不唯一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从而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启迪,思路得到开阔,训练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但一节课中不宜安排过多的小组合作学习次数和时间,防止随意性与形式化。
3、建立激励性评价机制。小组合作学习的终极目的不是简单地解决问题,而是通过学生的行为参与、情感参与和认知参与的整合,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民主平等意识、交往能力和敢于创新的精神。在教学中,教师要在时间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让更多的小组及其成员展示其成果,鼓励学生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及时地用激励性的语言评价他们的发言,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的尊重和认可,培养他们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的重要学习形式,也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的重要形式,要想开展高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解决的,这种能力的培养要经过长期的训练才能达到。思想品德教师应从学生低年级起就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这对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创新人才有着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