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台法制节目推进依法治国的三个落脚点

2015-05-30 04:08唐巍巍
中国广播 2015年11期
关键词:法治文化依法治国

唐巍巍

【摘 要】本文结合实际,分析了城市台法制节目以往在选题切入点、落脚点理念和实践上存在的不足,指出:城市台要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中有所作为,就要围绕法治经济、法治制度、法治文化,精心选择本土题材落脚,使法制节目更具时代特色、贴近本土受众。

【关键词】依法治国 法治经济 法治制度 法治文化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部署。地方广电媒体在推进“四个全面”落地生根中如何才能大有作为,值得探讨。笔者长期在一家城市台法制频道从事节目策划、采编工作。回顾以往,我们的法制栏目改版扩容主要精力放在板块设置和节目形式上,设置的栏目如《现场直击》《以案说法》《深度报道》等,形式偏重于说事情、讲案例、访专家、谈法规。而节目内容大多根据热线电话、群众投诉去采访录制生产节目。结果造成舆论监督内容太多,反映社会治理中违法违纪、人间万象的消极内容分量太重。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领域广泛而深刻的革命,它开阔了法治格局、丰富了法治内涵、开拓了法治外延。法治是规则之治,没有规则就谈不上法治。在法治规则下,所有人都应遵守法律规则,不允许任何人处于规则之外或凌驾于规则之上。法治是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的统一,需要多方面力量协同共治、推动实现。以往零星、凌乱的法制宣传报道,显然在理论上形不成系统,实践上形不成重点和合力。因此笔者认为,城市广电台要办好法制节目、推进法治建设,必须抓准、抓好以下三个落脚点。

一、围绕法治经济,在倡导公平竞争和有序博弈方面寻找选题落脚点

经济是社会生活的基础,搞好经济建设是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中心。市场经济是自由交易经济,市场交易有效有序进行的基本条件就是法治。只有依法管理经济领域内的各种交易行为,才能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只有在法治框架内公平竞争和有序博弈,市场经济才能健康、有序地发展。公平竞争必须有规则,有序博弈必须有程序。在现代社会,这些规则和程序,主要以法律的形式存在。因此来说,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我们现在的法制节目中经常报道的依法惩治偷税漏税、非法集资、合同诈骗、电信诈骗、假冒伪劣、掺杂使假、短斤少两等现象,都是种种挑衅法治经济的违法行为。而城市广电台的法制节目也大多是逮伪捉劣,就事论事,以案说法,形式较为单一。采访的深度和厚度有限,就很难上升到法治经济的层面进行深入剖析,也不能有效推进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更不能有效倡导能动司法,维护司法公正,促进法律服务业发展。因此,法制节目报道常常给受众一种社会生态雾霾重重的错觉。某地方发生非法集资案,集资人以超高回报骗得钱财卷款跑路;某企业假冒某品牌商标贴牌生产劣货受到查处;某经营者勾结黑社会团伙欺行霸市,垄断经营……把五花八门、各种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丑陋现象“捡到筐里都当菜”。事件虽然说清楚了,但法规、法理解剖升华不够,难免给人一种社会世相乱糟糟的感觉,更没有让受众得到深层次的法律熏陶和有效的普法教育。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依法治国的总体目标和各行各业的系统战略部署以来,江苏盐城广播电视台的法制频道改变以案说法的报道方法,约请本市法院系统和律师系统20名资深法律专家组建“法制宣传智囊团”和“法律援助顾问团”,精心选择有代表性的经济类案例作典型宣传和深度解析,在依法治企、依法经商、依法治农、依法履约、依法保护知识产权等方面,请行业专家和法律专家参与指导报道。2015年3月,盐城市亭湖区工商部门查处地下作坊勾兑假酒后,我们就请法律专家解析如何有效保护知识产权、私自勾兑假酒犯了什么法,如何依法制裁。报道某农贸市场商贩私自销售未经检疫检验的病死猪肉后,就请工商执法人员和食品质检监督部门专家及法律援助团顾问讲解规范市场秩序的相关条文,分析如何有效防止劣币驱逐良币,如何维护市场秩序健康运行。今年4月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发了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新《广告法》,并确定于今年9月1日实施。新《广告法》与我们媒体关系甚大,以往一些明星、幼童的代言广告,诸多带有拔高、夸大、虚假成分的食品、药品、保健品、医疗保健器械广告必须下架。贯彻执行新《广告法》是法治经济的应有之义。因此,我台在新《广告法》颁布以后,马上请法律专家为广告经营人员讲解新《广告法》,并主动停播、拒播一些违背法规的广告,以守土有责的理念和高度的文化自觉捍卫新《广告法》的尊严,践行媒体的社会责任。

二、围绕法治制度,在推进法治民主、规范权力运行方面寻找选题落脚点

以往地方台的法制节目报道,很少涉及宪法和法治民主这类大选题。一是认为地方台的人力资源欠缺,法律通晓水平不足,宣传报道实力达不到高层次的要求,重大法治选题应该由中央或者省级台去选题报道;二是认为地方台覆盖面有限,受众主体是城乡百姓群众,他们更注重一事一议的普法。现在看来,这个认识是一种偷懒的想法。建立健全法治制度是依法治国、依法治理各行各业的重要保证。而法治制度的基石是宪法,树立宪法权威就是要求任何人都必须服从宪法。只有这样,才能维护国家统一,才能保障人民民主和社会发展。确保法律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才能有效整合社会各个方面。法治与民主密不可分,法治与民主是国体大厦的两根擎梁柱,缺一不可。法治只有得到民主的滋润,才能根深叶茂,有效运行。反过来,民主只有在法治的构建内,才能有序实施,持续发展。公民只有积极行使民主权到,如选举权、知情权、发言权、参与权、监督权等,民主才能生机勃勃。法治制度的关键是制约公权,只有这样,才能使任何一种权力都无法凌驾于法律之上,从根本上解决权力滥用问题。

司法是否公正,对法治至关重要。地方台法制栏目不能过度说教,事件性、故事性、可视性、法理性要兼而有之。对地方台法制节目来说,解读法治制度、司法公正等确实是个棘手问题。一是请法律专家来解读分析,往往会因理论性强、不通俗,受众不易接受;二是采用个案分析,往往又难以找到司法不公正和权力滥用的典型个案。更棘手的是这涉及到舆论监督,要曝光地方执法部门某个案件执法不公的来龙去脉和权力滥用的细微末节。在目前地方媒体生存环境下,地方媒体的舆论监督权微乎其微,即使采访某一反面典型,出于不同考虑的层层把关往往也导致节目难以出炉。那怎么办?“活苍蝇”不好打,解剖“死苍蝇”诠释法治制度建设的重要是可行的。于是,我们与法院联系,创办了《庭审实录》栏目,与市政法委合作创办了《盐城政法报道》,与市纪委、监察局合作创办了《黄海廉潮》。利用市法院、市政法委、市纪委等权威部门的声望,对已经被立案审查、已经被庭审判刑、已经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的涉及司法不公、权力滥用的案例进行深入解剖,让社会公众从个案中感受到司法审判的中立性和解决纠纷的程序性,使当事人、当事人亲属和社会公众接受裁决结果,同时彰显建立健全法治制度的极端重要。例如,今年1~5月份,我台《7点看法》《庭审实录》《盐城政法报道》《黄海廉潮》栏目先后报道了多个“拍蝇”案例,其中涉案厅级干部1人,县处级干部10人,乡科级干部近20人。他们有的滥用职权,参与土地拍卖、工程承包、土地流转、农田建设、学校扩建等方面的法定程序,为他人谋取利益,从中接受贿赂;有的干扰司法部门独立办案,造成执法不公,事后接受当事人的好处;还有的执法人员接受原告、被告钱财,违背司法程序,成为典型的“吃了原告吃被告”,造成群众丧失对司法公正的信赖和信任。这些案例报道由于既注重事件和故事的展现,又侧重于法治制度的诠释和演绎,都收到了良好的传播效果。围绕法治制度建设选题做报道,方向与路子都是对的,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和社会影响力。

三、围绕法治文化,在培育全社会对法治的信仰方面寻找选题落脚点

法治文化是孕育法治观念,引导全社会学法、护法、守法、用法的有力推手。文化的深层因素是道德观念和伦理价值,法治文化是一个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植根于特定民族或国家的历史传统。如果没有合适的法治文化,无论法治经济和法治制度多么健全和先进,都无法有效运行。法治文化是建立在法律信仰基础上的,法律不被信仰就形同虚设。十年动乱期间,法治和民主都遭到严重破坏,人们对法律的信仰几乎荡然无存,道德观念滑坡,伦理价值模糊。“文革”结束近40年了,但仍有一些人受错误的道德观念和伦理价值影响,对社会主义法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识肤浅。违法、丧德、坑人、害己的事时有发生。究其根源,也有法治文化不健全、不繁荣、不能够深入人心的因素。倡导和普及法治文化是一项艰难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鼎力合作、不懈努力,广电媒体更是责无旁贷。事实上,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法治文化资源,如“刚正不阿包青天”“一代廉吏于成龙”“大宋提刑官宋慈”“神探狄仁杰”等历史人物,“民贵君轻”的民本主义,“法不阿贵”的平等观,“伐放暴君”的反抗专制精神等。这些法治思想对于今天的法治文化建设仍然有现实意义,我们可以进行转化和升级,使之适应现代社会。提升和发扬传统法治文化,有助于在民族文化基础上形成现代法治文化。弘扬传统法治文化,易于得到人们的认同和信仰。

现代法治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易于新闻媒体宣传和推广。如,近些年各地推进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生态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工作,各地方台都利用传统媒体和网络、手机App、车载楼宇终端、LED彩色大屏及微信、微博、QQ群等新兴媒体,对与创建工作相关的国家《森林法》《环保法》《爱国卫生法》《大气污染防治法》《交通安全法》《广告法》等进行了大力宣传,各种文明用语广告牌、交通安全横幅、文明行为规范风俗画、漫画、宣传画、公益广告等随处可见,特别是广播电视的法制节目对法律条文的宣传,对典型案例的播报,对不文明行为的监督,营造出浓郁的法治文化氛围,使社会公众受到有益的法治文化熏陶,这对培育全社会对法治的信仰及教育引导人们学法、守法、用法,做有道德讲文明的公民,促进社会和谐进步都是大有好处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广播电视台)

(本文编辑:刘园丁)

猜你喜欢
法治文化依法治国
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
依法治国 法平天下
当代大学法治文化的构建
试论用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推进依法治国
创新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路径的思考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需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
新媒体情境下法治文化宣传研究
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途径
“德”“法”辨证与依法治国
关于依法治国若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