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彩俊
古诗文学习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方面,中华五千年的文学艺术源远流长,而且有大量的奇珍异宝,其中包含的思想性特别是古圣先贤的“忧以天下,乐以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保家卫国的献身精神,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特别是古人“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仁爱品行、“父母在、不远游”、“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孝亲美德,都是今人缺乏的,很有必要通过古诗文的学习传承下来。
古代诗文作品在全套教科书中的比例,约占45%,古代诗人的选目以传统经典名篇为主,也适当扩大了选材范围,新选了一些古代优秀作品” ,如魏徵的《谏太宗十思疏》、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等。其次,在练习的安排上,设计了“研讨与练习,精读课文一般有四道题,略读课文两至三道题。这些题目一般首先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题目,以帮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突出学习重点,激发学习兴趣与主动性;然后是文章写法上的,或最具特色的或结构上的,帮助学生从结构上把握全文,学习写作方法;第三个主要是语言方面,如一些精彩语句的品味,文言文有重要的实词、虚词、句式方面的练习,重在积累,帮助学生领悟语言魅力,掌握驾驭语言的能力;
古文学习历来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学懂课文之外,还要学会方法, 怎样学习呢?首先要端正态度。中国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丰富的宝库。欧美人远涉重洋,尊孔子之思,悟老庄之道,学韩非之法;日本人商海独步,凭《孙子兵法》,运筹于帷幄,百战无不胜。吾辈如果有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则为东方巨人;反之,则是忍气吞声的乞儿,因何不学呢?孔子学院在国外很受尊崇,而在中国却视而不见,有个母亲抱着孩子路过孔子像,孩子兴奋的指着说,妈妈,看那个圣诞老爷爷。文化大革命期间大肆批判“孔孟之道”让国学一度受辱。改革开放造福了中国,但是也滋生了很多毒菌,首富大亨高官贵族侵吞占有中国的大量财富,完全丢弃了仁义礼智信,肆无忌惮不择手段的向着顶尖级突飞猛进,讲的是仁义道德,实际上男盗女娼学习古典作品就是要学习古圣先贤的大同思想和平等理念,抱着这样的思想理念学习古典作品就可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情趣和学习动力。
其次要明确目标。学习古文,无非不是诵其文——悟其義——懂其法——明其思——晓其理——创己新。也就是说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学习古人文化的精髓,为我所用,这是目标也是学习步骤。如果有几十篇优秀作品储存在脑中,那么阅读和写作就不必发愁了。古人不是说过“背会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其中道理不言而喻。所以我们第一要诵其文,即熟读成诵,烂熟于胸,甚至可以过目不忘,进而达到下笔如有神的境界。第二,悟其义。古人的文章远离我们所处的时代,单独抽出一个词、一个句子,不易确定词义、句义,因此必须把它们放回原文中去理解,即要分析语境。怎样分析呢?就是我们常说的字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瞻前顾后,前思后想,才能真正领悟它们的含义。如“其实”一词,在“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中应理解为“它的果实”;在“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中应理解为“他实际上”;在“自以为得其实”中应理解为“它的真相”。必须结合语境,搞不好就会张冠李戴,大相径庭,甚至还会贻笑大方。第三,懂其法。法即指古汉语语法规则和读法。此步的要领在于掌握古今不同,贵在以近推远,以已知推未知。古今不同可简化成“四字词”、“四句式”,四字词即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四句式即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通假字每篇文章平均十个左右,只要找出记住即可,否则会影响理解。如“将军禽曹,宜在今日”中禽通擒,意为抓住,还有雷—擂、炎—焰、张—涨等。古今异义如《赤壁之战》中“初一交战”一句,应理解为“刚一交战”,要理解为“大年初一交战”,就会闹笑话。一词多义以课后题为准,不赘言。还有有人把“君子成人之美”理解为“君子长大成人就变得美丽了”闹出很大笑话。词类活用如“左右欲刃相如”,刃为名词不能带宾语,就要变成动词,意为“用刀杀”。这种现象很多,应小心处理。再如文言文的阅读理解在中学语文学习中是难点,而给文言文断句,即句读,则是难中之难。而断句能力标志着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的高低。因此提高文言文断句能力是每个中学生急待解决的问题。
再次,学习古诗文要首先感悟作品的思想感情,学生刚开始接触古诗文时,即使多读几遍也不能感受到作品的感情色彩,这就需要教师在授新课前介绍作品产生的历史背景,讲述作者写作前发生的故事,每个人特别是孩子对故事有着特殊的爱好和倾注,利用这种心里状态和感情基础把握作者在写作前的思想感情基调,教师利用几分钟时间讲解古诗文大致的意思,让学生了解作品的大概内容,为感受作品思想感情做一些铺垫,接下来教师通过富有感表情的朗读和表演,感染学生,调动起学生的感情,当教师、作者、学生三者的感情逐渐形成互动沟通时,作品的思想感情也就会循序渐进的渗透进学生的内心。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体悟感受的古诗文描绘的美丽景象、美好事物、美好感情,学生在整体感知的情况下,凭着中国人的从下到大的汉语环境、汉语基础和语言积淀,凭着人性相通的感情共鸣,抓住学生对美好事物欣赏的角度和美感,寻找学生对古典美文描写的美好事物的敏感点,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要点燃学生在学习古典美文中的火星,让火星堆积连片,形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气势,让理解随着感情循序渐进最终感染和激发学生。当然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班级,认识水平不同、人文环境不同、生活环境不同、家庭及家乡背景不同也会有不同的效果,虽然不能按照每个学生的认识和感情角度欣赏作品,但是可以大致归纳出几个不同的群体类型,选择作品的不同角度和切入点,按照古典文学作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特色,设计好教学思路方法,借异曲同工之妙,收殊途同归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