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惠陆
韶关,地处北江上游,韶关的环境安全,事关下游清远、佛山、广州等地近千万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近年来,韶关接二连三发生重金属污染事故,重金属污染形势极为严峻。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韶关重金属污染整治。2013年,省委书记胡春华在韶关调研时,强调粤北山区是广东省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必须承担起生态保护的责任,坚决守住生态底线。今年8月31日,经省政府同意,省环保厅印发了《韶关市涉重金属行业环境综合整治方案(2015-2020年)》(以下简称《方案》)。
为加快推进韶关市涉重金属行业环境综合整治工作,23日,省环保厅在韶关召开《方案》实施推进会,督促韶关市加快涉重金属行业环境综合整治方案各项任务的分解落实,确保涉重金属行业环境综合整治各项目标任务落实到实处。
省环保厅党组书记陈光荣在会上表示:“韶关是全省重金属污染工作重点,‘重剑高悬,韶关不安,全省难安,须重典治乱。”
根据《方案》,韶关将实施落后产能淘汰、产业整治提升、土壤污染修复治理示范、环境监管能力建设等四大类工程项目,总投资估算为27.8亿元。
事关千万人口饮水安全
韶关不安 全省难安
乐昌市粤X化工厂厂区废水处理设施破漏,跑冒滴漏严重,厂区地面矿粉到处撒漏,雨污分流不完善,涉重废水有外排隐患。
武江区福兴机械配件厂,车间废水横流,治理设施和生产工艺简陋,废水含铊、锌等重金属,却位于人口密集的市中心,紧挨居民区……这是笔者近日随省环保部门在韶关走访时,发现的部分重金属环境隐患。
“心头之患,寝食难安。”陈光荣透露,韶关重金属污染隐患突出,是全省环境整治的重点,近10年来,我省发生的重大重金属污染事故和血铅事件,超过80%发生或起源于韶关,特别是2005年12月北江镉污染,是建国以来广东最大的一次污染事故,2010年北江又发生韶关引起的铊污染,甚至对当时的广州亚运会造成威胁。可谓,韶关不安,全省难安。
据了解,韶关市大部分地区位于国家和省重点生态功能区,是我省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区,关系到当地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关系到北江下游广州、佛山、清远等地九百多万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环境地理位置异常敏感,是全省重金属污染整治的重点。
省环保厅总工程师陈铣成透露,在《广东省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确定的7个国家一级重点防控区中,4个在韶关。130多家涉重企业,在韶关遍地开花。
2005年以来,韶关先后发生镉污染和铊污染两次重大污染事故,仁化董塘和翁源铁龙林场血铅等一系列重金属污染事件,对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教训非常深刻。
对此,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省主要领导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多次召开现场办公会协调解决相关问题,并对重点工作进行部署。
经省政府同意,省环保厅先后印发了《大宝山矿区及周边地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和《仁化县董塘镇环境综合整治方案》,加强对综合整治工作的指导和督办。近三年,省环保厅已争取国家和省财政支持韶关环保资金约3.09亿元推动韶关重金属污染防治等重点工作。
“十二五”以来,韶关市通过贯彻落实《广东省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以大宝山、凡口铅锌矿及其周边地区等重点防控区为重点,全面开展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截至2014年年底,韶关全市共投入各级重金属资金9.76亿元,完成大宝山李屋拦泥库污水处理厂,槽对坑尾矿库污水处理厂,以及矿山清污分流工程等在内的90余项重金属污染治理工程。
据统计,与2007年相比,韶关全市4个重点防控区的铅、汞、镉、铬、砷的排放量分别下降42.5%、55.5%、50.2%、66.1%和38.3%,完成五类重点重金属比2007年减少13%以上的任务。修复土壤29.96万平方米,初步完成北江流域饮用水源水质预警监控系统和北江重点流域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开展了粤北典型地区大气重金属污染监控预警体系建设,提升了环境风险预警预报水平。
历史遗留问题多
产业结构不合理
“有成效,但是还不够,与人民群众环境质量期待,与省委省政府要求还有差距。”陈光荣指出,当前韶关环境隐患突出,环境风险极大,防治形势依然严峻。
这其中,有历史遗留问题的原因。韶关是有色金属之乡,涉重金属行业在地方经济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历史老矿山、涉重金属企业众多,大宝山、董塘等地区存在环境本底偏高的现状。
此外,涉重行业工业布局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据介绍,目前全市有6家涉重企业位于生态严控区内,12家厂址与城市规划不符,7家与居民点、学校等距离过近,极易发生重金属污染事故。
如仁化县银海有色金属综合回收公司,储存、处置大量危险废物,当地政府规划时,却将其划为县城规划区,周边居民、建筑众多。
丰富的资源,成就了韶关优势的重金属产业,然而,也正是这种资源优势,让地方政府发展理念患上了“资源产业路径依赖症”,产业转型升级缓慢,产业结构长期单一、粗放,资源利用率不高,布局不合理。
据统计,韶关涉重金属行业占韶关市生产总产值30%,产业结构明显单一。涉重行业整体上装备工艺水平不高,低水平的冶炼等工业产值占涉重行业总产值85%以上,深精加工行业产值比例不足15%。年产值在十亿元以上的大型企业仅5家,占全市企业总数量的3.6%。众多涉重企业分散于各县、区,难以集聚发展。
再者,韶关涉重企业大部分规模小,不愿加大投入完善环保设施,不少企业环保守法意识淡薄,企业环境管理、治污水平整体不高。
据统计,2014年度企业环境信用评价中,韶关参评的19家涉重企业中,仅有两家获得绿牌,红牌黄牌各1家,蓝牌15家,整体环保等级在全省偏低。
面对如此严峻的重金属污染防治任务,韶关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却严重滞后,市、县两级环境监察部门“小马拉大车”,没有一个达到国家标准化要求,县级环境监测机构的重金属监测能力严重不足。
《方案》介绍,积极实施落后产能淘汰、产业整治提升、土壤污染修复治理示范、环境监管能力建设等四大类工程项目,总投资估算为27.8亿元。
成立督办小组
整治任务未完成将“一票否决”
“重剑高悬,涉重行业整治刻不容缓。”陈光荣表示,下一步要切实明确和落实好三个责任,一是韶关市政府落实《方案》的主体责任,二是省环保厅监督韶关市政府落实好《方案》的监督责任,三是企业要落实治污责任。
“这两年,我们每个月都来韶关督查一次。”据介绍,省环保厅近年来加强韶关重金属污染整治的督查工作,“为了一个污染要素,固定每个月来一次核查,这在我省环保史上也是少有的。”据悉,下一步,省环保厅还将成立督办小组,继续强化跟踪督办,2018年对方案实施情况开展中期评估,2021年进行最终评估。
“韶关将严守生态环保底线”韶关市代市长骆蔚峰介绍,2005年韶关发生北江镉污染时,他在番禺任职,番禺喝的北江水,当时非常担心。此经历让他深刻体会到保障北江下游百姓饮水安全的责任重大。他要求,对未落实工作责任、未能按要求完成《方案》整治任务的,将追究有关领导和人员的责任。
韶关市副市长许志新表示,韶关市政府将尽快成立涉重金属行业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将整治任务分解落实到有关单位和个人,有序推进方案落实。
《方案》明确将综合整治工作纳入环境保护目标责任考核,强化对各责任主体的问责,对因掩盖问题、回避困难影响工作进展的,要通报批评;对未完成整治方案任务、未达到整治方案目标的地区,要在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中直接“一票否决”,并提请省政府按有关规定进行问责。
企业不消灭污染
污染将消灭企业
整治涉重企业,促进环境改善和转型升级,是《方案》的重中之重。
“对小、散、乱企业的整治,将为高、精、尖企业的发展腾出环境容量、土地等空间。”省环科院专家表示。
“不是不让韶关发展,而是要帮助韶关实现更有质量地发展,在发展的同时给人民良好的生态环境。”省环保厅表示,对于小散乱涉重企业的整治,不但是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也是韶关自身发展要求,将为产业转型升级腾出环境空间容量。
“方案的制定,由省委省政府领导亲自作出指示,历时一年反复论证征求意见。”省环科院王博士说,“为了做好方案,省环保厅还组织国家、省里的专家在韶关进行了近半年的调研,韶关130多家涉重企业,每一家的现场我们都仔细看过。”
据介绍,淘汰整治提升涉重行业,是整个《方案》中最重要、最有效,同时也是难度最大的工作之一,是韶关市解决重金属污染问题、促进涉重行业升级改造、提升行业绿色发展水平的重要举措。
根据《方案》要求,韶关市要在2020年底前完成“关停37家落后产能企业,搬迁改造11家企业,整治提升93家企业”的目标任务。
“企业不消除污染,污染将消灭企业。”陈光荣表示,逾期未完成整治任务的企业,要依法依规予以查处,并对所在区域和企业实行限批,暂停其新增重点防控污染物排放的建设项目审批。并且定期曝光一批环境违法企业及相关责任人,健全鼓励公众监督举报的机制,营造全社会共同保护环境、打击环境违法犯罪行为的良好氛围。
“严格准入,不欠新账”陈光荣要求,提升风险防控水平,防范再次发生污染事故和环境群体事件是韶关当前重金属防控工作的重点。
《方案》明确,在重金属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禁止新建、扩建新增重金属污染物排放的建设项目,技改项目必须通过“区域削减”实现增产减污;非重点区域新(改、扩)建重金属排放项目必须严格落实重金属总量替代与削减要求,新建项目须进入依法合规设立的工业园区,引导涉重产业有序发展,从源头预防污染产生。
此外,《方案》还要求着力解决大宝山、董塘、铁龙林场等地区历史遗留问题,加快矿区周边农田土壤和工业污染场地环境管理和土壤修复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