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静
2015年11月,在福州举办的2015农业信息化高峰论坛上,为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和“互联网+”现代农业的新要求,农业部信息中心联合全国31家省级农业信息中心共同发起成立了全国农业信息化联盟。旨在围绕促进全国农业信息化工作,建立政产学研沟通、交流、协同工作机制,统筹规划,共建共享,深化合作,持续增添农业信息化工作动力与活力,驱动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的深度融合发展。
据介绍,该联盟是一个非官方、非营利性质的农业信息化沟通、交流、协同、协作组织,将以繁荣农业信息化事业为目标,以具体项目为基石,以扩展业务应用为出发点,以资源共享为突破口,通过资源开放、集聚和融合,实现业务创新和价值增值。联盟成员将充分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人才优势,整合需求、形成合力,构建全国统一以及区域性应用大平台,统筹业务系统建设,统筹应用宣传推广,实现业务协同。
按照总体规划,全国农业信息化联盟包括了全国农业信息化智库、农业信息化30人论坛、农业信息化培训基地、“12316”研究院、部省协同业务部等工作板块。其中,全国农业信息化智库涵盖了战略规划、通讯网络、系统建设、安全保障、监测预警、新媒体应用、服务推广等七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建设目的在于形成农业信息化各领域的核心引领团队及领军人物。农业信息化30人论坛将充分依托全国农业信息化智库,挑选农业信息化领域内具有极高知名度与影响力的领军人物组成,并邀请在政府、学界、商界中具有一定影响力、在农业信息化领域中具有深厚理论背景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作为特邀嘉宾。论坛将通过定期及不定期的组织活动,为论坛成员提供一个充分沟通交流的平台。农业信息化培训基地主要是利用全国农业信息化智库资源和农业信息化30人论坛平台,提升全国农业信息化人员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素质,并向农业信息化领域输送适用人才,以适应农业信息化发展要求。12316研究院主要负责制定“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规划编制、方案设计、规范制定、应用推广以及专家队伍组织管理等工作,以此挖掘12316潜力,充分发挥12316的作用。部省协同业务部旨在统筹协调部省信息中心重点工作,建立协同工作机制,统筹规划,共建共享。
会上,联盟发起方农业部信息中心宣读了联盟倡议书。
这一倡议是根据党的十八大“四化同步”的发展战略而提出的,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要加快互联网在农业中应用,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迫切需要加强彼此间的配合,融通农业信息化研究、管理、服务和实际应用开发工作,促进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信息化全面协调发展,共创农业信息化事业美好未来。全国农业信息化联盟的成立,顺应了这一发展趋势,密切农业信息化组织间的联系,形成持续增强农业信息化工作动力与活力的机制,有助于进一步推进农业信息化事业持续、健康和快速发展。
农业信息化与现代农业的发展相互促进,互为支撑。信息化要为农业农村服务,就要解决四个实际问题:一是生产智能化;二是经营网络化;三是管理高效透明;四是服务便捷灵活。在促进生产智能化方面,国家发改委批准的国家物联网示范工程智能农业项目,就是从产业的角度解决生产智能化的问题。而在经营网络化、管理高效化、服务便捷化方面,农业信息化联盟将发挥巨大作用。农业信息化能够推动“互联网+”的思路广泛深入到农业农村各领域,解决农产品生产出来之后,如何借助于电子商务、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全流程设计,以解决“卖难”和增收的问题。在管理的高效透明方面,农业信息化联盟促使资源共享,合作发力,使农业管理问题能够在一个平台上运行,大大降低管理成本。服务便捷方面,农业信息化联盟将推动新媒体在农业生产和农业信息传播方面的巨大作用,增强与农户之间的互动,能够精准地捕捉到农业到底需要什么信息和服务。
全国农业信息化联盟的成立在业内引发了高度关注,申报工作非常踊跃。目前,申请加入联盟的单位总计2516家,加盟人数达60710人,申报主体涵盖了政府行政管理部门、农业信息中心体系单位、科研院所、企业、中介组织(包括社会团体及协会),以及农村合作社、家庭农场、养殖大户等经营主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