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蓉 张希三
海绵城市是比喻城市像海绵一样,遇到有降雨时,能够就地或就近吸收、存蓄、渗透、净化雨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在干旱缺水时有条件把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它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
它是城市建设的一种新思想、新理念。是将良好的生态循环系统引入景观化城市,使人们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美好的城市生活环境。它是尊重自然水循环,尊重生态过程的一种新的设计方法。
由于它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尽量缩小和避免开发和破坏之间的矛盾,所以称之为“低影响开发”或“低冲击开发”(美国)。由于它本身具有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功能,所以它是我国城市建设发展的主要方向和一项重大任务。
海绵城市的主要内容和构建原则
构建海绵城市的原则为:生态优先,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的各环节,并考虑其复杂性和长期性。
海绵城市的技术和措施
海绵城市的技术和措施按其功能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1)渗水工程措施
①透水铺装:透水砖铺装、透水水泥混凝土铺装和透水沥青混凝土铺装,嵌草砖、园林铺装中的鹅卵石、碎石铺装等也属于渗透铺装。
②下沉式绿地:下沉式绿地指低于周边地面或道路200mm以内的绿地,一般应设置溢流口(雨水口),其顶部标高应高于绿地50mm以上。
③渗透塘:是一种用于雨水下渗补充地下水的洼地,有净化和消峰作用。
④渗透管/渠:指具有渗透功能的雨水管/渠,可采用穿孔塑料管、无砂砼管/渠和砾(碎)石材料组合而成。
(2)滞蓄水的工程措施
①湿塘:指具有雨水调节和净化功能的景观水体,雨水同时作为其补充水源,一般由进水口、前置塘、主塘、溢流出水口、护坡及驳岸、维护通道等构成。
②雨水湿地:与湿塘构造相似,是具有净化作用的调蓄雨水的一种湿地,分表流和潜流两种,常采用防渗以维持雨水的水量。
③路牙开槽。
④水泡景观。
⑤景观水池。
⑥雨水花园:是生物滞留措施的一种。
(3)净水工程措施
①生物滞留设施:指地势较低的地区通过植物、土壤、微生物系统蓄渗、净化径流雨水的措施。
②植草沟:指种有植被的地表沟渠。有收集、输送、排放径流的作用,并有一定的净化作用。可分为传输型、渗透型(干式)、有水型(湿式)等。
③植被缓冲带:植被缓冲带为坡度较缓的植被区,经植被拦截及土壤下渗作用减缓地表径流流速,并去除径流中的部分污染物,植被缓冲带坡度一般为2%-6%,宽度不宜小于2m。
(4)用水、排水工程措施
在渗、滞、蓄、净水措施完成之后,海绵中已蓄满了可用之水,如何用这些水呢?传统的技术措施如抽水、提水、引水、输水等均可与上述措施配套设置,从而达到用水的目的。
排水的方式、海绵城市与原有的传统方式是不同的。原有城市的雨水、洪涝水总是尽快排掉,海绵城市则非如此,设计标准以内的雨水,要层层渗、蓄、滞、留,然后用过的水或多余的水再慢慢排掉,超标准的洪涝水,则启动应急方案快速地排放,故应有两套排放系统的设置。
当前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的状况
2015年3月,财政部、住建部、水利部三部组成了2015年“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的申报和审批,结果有16个城市被批准,将获得大量的资金外助(4~6亿元/年),一定三年。最终16个城市是:迁安(冀)、白城(吉)、镇江(苏)、嘉兴(浙)、池州(徽)、厦门(闽)、萍乡(赣)、济南(鲁)、鹤壁(豫)、武汉(鄂)、常德(湘)、奎宁(桂)、重庆、遂宁(川)、贵安新区(黔)、西城新区(陕)。
建设海绵城市是需要有条件的:试点面积要大于15平方公里,多年平均降雨量要大于400mm。所以不是什么地方、什么城市都可以提“海绵城市”。如果年降雨量只有80mm,哪来的雨水?又何能成海绵呢?例如甘肃嘉峪关市。
近日,全国第一部“海绵城市建设标准图集”在广西南宁市出台,包括了渗水井、下沉式绿地、雨水利用、生物滞留措施、植草沟等10余种大样图或详图。为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所以说,海绵城市不仅仅只是这16个试点城市,符合营造条件的其他城市也都在跃跃欲试地进行着。为了知道海绵城市建设,住建部在2014年10月颁发了“海绵城市建设指南”。
2015年7月,住建部又出台了海绵城市建设效果的“考核办法”,拟定了六个方面的考核指标: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水安全、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并分“城市自查”“省级评价”及“部级抽查”三个阶段进行考核,这无疑将进一步推动和搞好海绵城市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