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博
谷恋村是山西省第二批历史文化名村。村东两公里就是全国有名的旅游地——乔家大院。过去,从乔家大院到谷恋村就是一条官道,它北通太原、北京,南达陕西、四川。村西不到两公里,就是当年最繁华的交通重镇——贾令镇。当年,贾令镇是各地客商南北必经之地,店铺林立,车水马龙。
谷恋村原名叫圐圙(kū lüè)村。圐圙在内蒙古方言中指围住的土地,特指牧民为了保护草场不被他人的牲畜破坏而用铁丝网围住的一片草原,称为“草圐圙”。山西方言中借用蒙语,指土围墙。谷恋村原来由姓高的先祖从山东渤海迁往陕西渭南,明洪武初年再奉命经山西洪洞大槐树徙至此地。过去,谷恋村村外东西南北四面四条马道齐整地围起一座堡,四周筑起土堡墙,堡墙留有东门、西门和南门,现在寨门只剩下西门一座了。西门两旁的堡墙已经看不见了,替代它的是村民们新建的房屋后背。堡门并不大,也谈不上气派,一个圆洞上建一间房屋,相比其他村庄的堡门差远了。不过,门洞上镌刻的“挹霞”二字还依稀可见。
从西门进去便是一条主街,主街二三百米的右侧,原来有一眼井,当地人叫“鱼眼”,现在已经被村民建在了房里,已难寻踪迹。据说,当年,谷恋村有两眼井,分别在西门内右侧和东门内右侧。全村就像一个八卦图,堡墙是外圆,西门到东门为阴阳分界线。真没想到,谷恋村还隐藏着“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可惜,谷恋村大多人都不知道鱼眼的具体位置。
顺主街东行,在街左侧有一个庞门大院,院门上雕刻精美,镌刻的字也看不清了,门旁悬挂一不锈钢牌匾,上书“文化大院”4个字,这里记录了谷恋村的4个名人,分别是:秀才高远义、举人高锡泰、翰林高锡华、戏曲大师高锡铭,他们都出生在这个大院里。
主街中间北侧有一个胡同,顺胡同便到了一个开阔的地带,这里东西一条街,街南是一座戏台,不过是一座新建的戏台,据说老戏台也在这里,只是后来拆除了。街北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古庙。谷恋村原来有八座庙,现在只剩下这座关帝真武庙。关帝真武庙分前后两院共一千多平方米,坐北朝南,四柱支撑,纵向九尺的挑角门楼高大雄伟,左右两侧是重檐四角攒尖亭式钟鼓楼。
谷恋村的旧居保留下来的也不少,分散在全村各处。堡南门西边,有应财主家建于明代的统楼院,它和北马道高家的明代四合院,算是谷恋至今保留最早的建筑了。东门里有高执杰家建于清代的统楼院,文昌庙巷子里,是高著元家的清代三合院,往东北角走,则是良必财主家的一处闷房院。这些民宅形式多样,统楼、明楼均为两层,为明清时期普遍流行的样式;牌楼院、明式四合院、清式三合院,闷房院、牛房院应有尽有。笼统看,大致特点有三:一是外墙高,墙头有垛口,防盗,防风;二是屋顶为单坡顶,方便雨水从房顶上单向流进院子里;三是院落以北为正,南北长东西窄。街门多数开在东南角,称“巽”字门,院中水道盘门而过,雨水绕门流出。
过去谷恋村是一个很富有的村子,有银谷恋之说。谷恋村的主要财源是6个大财神,分别是在陕西眉县齐镇靠农业起家的高尔雄、到山西沁洲(现为沁县)开了当铺的高永庆、在北京打出一片粮庄的高全喜、江西景德镇做大买卖的高昭鉴、太谷粮王高必明、闯关东的高全秀。
谷恋村是个文化底蕴浓厚的村子。在解放前,谷恋村就有大学生十几个,谷恋人还把那种田间地头农民自娱自乐的秧歌加上戏曲的元素,成了大戏。
谷恋村充斥着许多传奇人物:高进登千古一跪,讲的是谷恋村高进登大雪天跪在马家堡村中,为谷恋村争得引水浇地的故事,千古一跪,泽惠全村百多年;高必明和孔祥熙阎锡山交手的“粮王”,讲的是粮王高必明做粮食生意敢和孔祥熙、阎锡山比拼,虽然输了,但他用自己的生命向“固若金汤”的“潜规则”做了一次悲壮的抗击;高钟英当官,愿来可来,想去必去。讲的是高钟英一生当过祁县中学校长、国民党县长、政协委员三种官,分别采取不同态度,表现了正直和正义;狗蛮师傅高锡禹——戏曲之魂。讲的是高锡禹改革中路梆子和祁太秧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