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飘 张冬 李哲 吕锦航
增强高校学生的人文素质,受到全社会的关注。文学教育是借助文学作品为载体的教育活动。高校文学教育与素质教育中审美教育、文化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关联性,文学教育在增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体现出至关重要的作用。运用科学安排课程、提升校园文化等方式,可以强化学生人文素质。此过程中要重视明确教育目标,不要将文学变得模式化和庸俗化,并逐步增强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文化素养。
文学教育大学生人文素质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认识到人文教育在促进民族和国家振兴方面作出的重要贡献。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涉及到环保素质、审美素质、科学素质、文化素质、法律素质等教育。而文学教育则是以文学作品为途径来教育和培养人才的活动。文学教育与学生提升精神境界、健全思想品德、增强审美能力、提高读写水平、掌握文化知识等方面具有直接关系,其在培养高校学生人文素质时发挥出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现阶段高校学生人文素质概况
(一)课程设置的科学性不足
现阶段,我国在设计高校课程体系时,对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视不足,此现象在学分和课程设计方面体现出来。部分高校没有制定具体方式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而将其与人文素质的课程进行调剂与补充,与专业课的重视程度差距较大,使其逐步边缘化。在课程和师资配置方面的投入不足,没有完善统一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具有明显的教学随意性;部分高校尽管开设人文教育课程,但缺乏完善的整体规划、培训方式和培训目标,没有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学生只是被动、机械的学习,没有达到教学效果。面对上述问题,高校要研究出推动学生提高人文素质教育的策略和新措施。
(二)校园文化没有结合人文素质教育
就当代大学生来说,多层次、多种类的校园文化实践与课程教学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其延伸了课堂教学,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方式。现在我们已经进入网络化时代,大学生很多的课余时间用于上网,部分学生甚至沉溺到网络,但很多人没有利用网络来阅读经典文学名著。在此背景和环境中,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是特别必要的。就现在出现于校园文化中的问题,很多高校没有进行整体和特色设计,部分高校片面的理解校园文化建设,认为开展活动、增强人文景观就足够了,造成特别严重的同质化现象。大学生是建设校园文化的主力军,要在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中体现出他们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
二、高校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作用
(一)文学艺术对于透视心灵的作用
优秀的文学作品,尽管属于虚构的“真实”,但此“真实”是浓缩和提练历史与生活,所以体现出传神凝练、形象生动的特点,可以更加深入地触动人们的灵魂,更加广泛地传递真理,使其更加具有哲学的意味。高校大学生既要拥有科学文化知识、专业技能、文明修养,也要拥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康德所指出“能够征服精神的两种事物,人们越是深入的思索,越感觉敬畏和赞叹,此事物是心灵的法则与头上的星空。”而现阶段此方面却让人担忧不已。当道德准绳和心灵法则被忽略时,人文素质培养就是一纸空谈。因此,文学艺术在透视心灵方面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二)文学教育对于传承文化的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中体现出较强的审美性质,以有趣生动的形象培养学生,是进行人文精神和先进文化教育的好方式。文学艺术因为其形象更生动、直观,在潜移默化中体现出教育的作用。通过审美和艺术修养,转化世俗、引导人们,建立起人人都尊重人性、崇尚文明的社会。文化修养高的人,是知书达理、善于审美、超越世俗功利的人。而目前,传统的流失直接造成人文精神的匮乏。文学作品是弥补缺失的重要途径。文学作品运用其生动的形象揭示真理、抒发情感、再现生活,让人们在文字中体验并提高审美,体现出文学所具有的审美教育作用。
三、高校学生提高人文素质的途径
(一)设置课程
人文素质教育以课堂教育为重点,科学的安排课程是提高课堂教育水平的关健。借助有趣生动的形象培养学生,是推广人文精神和科学文化的优秀方式。文人素质教学中以通识教学为重要载体,兼顾专业方向课、专业基础课和通识教育课,在通识教育中开设选修课和必修课,让大学生在课程选择方面不但能体现出人文教育的重要性与必须性,也要拥有灵活性与机动性。既要在艺术类、语文课上提高人文教育理念,也要增加古代汉语、修养与文化、中国文化史、西方文学、经典著作、经典文献等课程。设置课程要以实际为切入点,以学生专业为核心,根据高校的特点及具体情况,明确课程学习的时间与学习种类,让专业课和文化素质课形成互补与互动。在教学方式和方法上,要选择不同的形式,如情境教学等,围绕着学生开展活动,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能动性,在互动中让师生产生共鸣,进而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重视实践活动
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也是提高学生文人素质的重要方式。优秀的校园文化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和重要作用。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生周围的环境使其拥有生动的思想,是资源丰富的宝库,教师要成为营造教育环境的人。”高校文化环境能够对学生造成影响,学校管理者与教师都要建立起与时代同步、以人为本,具有优雅格调的文化环境,逐步增强学生审美情趣。借助诗社、文学社等活动以及进行征文比赛、人文讲坛等多样化活动,让学生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提高社团活动的思想性与人文性。在活动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培养方式通常具有更加鲜明、持久的作用。在建设校园文化时,能够强化教育目的、突出校园氛围,建立校园文化对于塑造性情、培育情怀、陶冶情操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四、结束语
推动高校人文教育和文学教育的融合,建立起素质教育的科学理念,是妥善解决大学生缺少人文素养的重要方式。本文提出文学教育在透视心灵、传承文化方面发挥出重要作用。但目前高校在人文素质培养中存在一定问题,需要通过科学设置课程、重视实践活动等策略来解决问题,完善人文素质教育。高校要逐步树立起综合素质教育的意识,不断提升学生精神品位,将他们培养成为有境界、有道德、有志向、有理想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孔增强.论国学教育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J].思想教育研究,2014,(05).
[2]张颖.文学教育与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4,(12).
[3]杜艳云.多元化艺术教育与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J].艺海,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