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奇缘》插曲《Let It Go》三个汉译本对比及浅析

2015-05-30 20:19孟嫄
校园英语·上旬 2015年12期
关键词:冰雪奇缘功能对等

孟嫄

【摘要】韵律和画面是影视歌曲翻译必须遵守的硬性要求,失去了韵律,歌曲就失去了可听和可唱度。如果人物的口型、动作和歌词出入过大,观众的观感度就会受到影响。由剧中人物演唱的影视歌曲无论是内容还是风格都应与原曲保持一致。本文以迪斯尼动画《冰雪奇缘》的插曲为例,借用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对该插曲的三个汉译本进行了对比。

【关键词】冰雪奇缘 影视歌曲翻译 功能对等

一、引言

《Let It Go》是美国迪士尼公司于2013年底制作的动画《Frozen》(大陆译《冰雪奇缘》)中的插曲。该片于2014年年初引入中国,诞生了香港粤语、台湾国语和大陆普通话三个汉语配音版本,这首插曲也自然拥有了三个汉译本。

何谓歌曲翻译呢?“歌曲翻译是文学和音乐的联姻”(薛范,2002: 56)。歌曲同诗歌一样是语言的艺术,是语言的语音特征和形象意义的集中展现。歌曲翻译与诗歌翻译虽属同源但前者更强调音乐性,所以歌曲翻译“必须结合音乐作整体的考虑,把歌曲作品看作是一个动态的综合体”。(2002: 221)这意味着进行歌曲翻译时,除了追求形式和语义的对等,还必须考虑可能引起的听者反应。

奈达提出的功能对等理论以接受者反应为中心,强调功能对等的同时也强调形式对应,特别是当形式对应本身就是所要传达信息的内容之一的时候。(谭载喜,1999: 27)本文借助功能对等理论,从韵律、画面、情节和情境四个方面对该插曲的三个汉译本进行对比和简要分析,希望对三个译本做一个较为客观的评价。

二、韵律

每一门语言都有其独特的音形系统,要在译语中完全展现原语的音形特征是一项不可能的任务,但我们可以用译语的音形特征仿照原文进行翻译,以便译文读者获得与原文读者相似的读者反应。(1999: 21)

相对于其它体裁的翻译对“义”的重视,歌曲翻译受原曲旋律所限必须以“音”为重,译者除了要具有良好的双语基础和文学修养之外,还需要掌握一定的乐理知识。(薛范,2002: 225)囿于能力、水平所限本文仅从诗歌常识出发,对三个汉译本(以下简称:港版、台版、陆版)在韵脚和节奏方面同英文原版(以下简称:原版)进行简要对比。

1.韵脚。《Let It Go》的原文歌词主要采用尾韵,大部分以元音为韵脚。经粗略计算,整首歌曲约使用长元音韵脚(/i:/、/?:/、/u:/)8处、双元音韵脚(/?u/、/ei/、/ai/)12处、元音+鼻音韵脚(/in/、/?n/)8处,以及爆破音韵脚(/t/、/d/、/k/)9处。从语音角度来说,以长元音或双元音结尾,发音更饱满、响亮。大量元音的使用能使歌曲更富感染力,常见于歌曲的高潮部分;爆破音更具力度,赋予歌曲更强的节奏感,这是各语言共有的语音特点。

中国的诗韵通称为“十八韵、十三辙”。依据薛范先生整理的韵辙表(2002: 83-84)对比三个汉译本可以看出,港版主要押“二波”韵(o)和“十八东”韵(ong),陆版主要押“一麻”韵(a)和“十六唐”韵(ang),台版则主要押“十二候”韵(ou),间或有“九开”(ai)、“十三豪”(iao)、“十六唐”等韵。按西方的语音分类这都属于开音节,具有同原版所用长元音与双元音韵脚相同的表现力。在可唱和可听度层面,三个汉译本均朗朗上口,演唱起来优美动听,情感起伏上也和原版一致。

2.节奏。歌曲翻译在节奏方面应至少做到两个“一致”:字数同原曲音节一致,字词停顿同原曲停顿一致。(2002: 111-35)翻译难点在于汉语以语调区分语义,节拍的强弱同正常的语调颠倒就会产生歧义;汉语同英语的句式也有差异,翻译时需要注意字词停顿是否会影响词义切分。以头两行为例:

原版:The snow glows white on the mountain tonight

Not a footprint to be seen.

港版:寒风冰山将心窝都冷冻

冰山冰封仿似梦。

台版:白雪纷飞一片银色世界

放眼望去是沉寂。

陆版:白雪发亮今夜铺满山上

没有脚印的地方。

原版第一行八个单词,共十个音节;第二行六个单词,共七个音节,遵循一音节一汉字的原则,三个汉译本的头两行均各取十字与七字。后面的译文也同样践行这一原则,语音上没有产生歧义之处。

三、画面

影视插曲翻译在形式上不仅受限于韵律,还受限于画面,其中最突出的是人物的口型和动作。

1.口型。人物的口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选词,尤其是特写镜头时,观众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人物脸部。一般来说,一句话开头和结尾处的口型是注意力的焦点,其中又以结尾处为重。这首插曲由主角艾尔莎独唱,面部特写较多,口型较明显的主要有/ai/、/i:/、/?u/、/ei/、/?:/、/?n/、/?/七个音。发/ai/、/ei/、/?/三个音时,人物口型张开较大;发/?u/、/?:/、/?n/三个音时,口型呈明显的O型。

原版:Let it go, let it go

…The cold never bothered me anyway.

港版:忘掉那/无形锁

……自信冷酷也未必伤到我

台版:放开手/放开手

……从不畏惧征服冰霜风雪

陆版:随它吧/随它吧

……反正冰天雪地我也不怕

从句末选字来看,第一行港版和台版贴近原版“go”的发音,口型一致,而陆版句末取字明显与画面不符;第二行句末发/wei/这一音时,人物口型有一个从小到大的变化,“雪”字发音时口型恰好符合了这一变化,“怕”字同画面出入不大,“我”字则欠妥。

2.动作。声画同步的要求还体现在肢体动作上。肢体语言不仅可用来加强语气,还可对话语进行辅助性说明。

原版:My power flurries through the air into the ground

港版:我用我能力奏出冰天的赞歌

台版:力量强大从地底直窜上云霄

陆版:我力量从空气中扩散到地上

三个汉译本中,港版意译成分很大,可看作译者的再创作。值得注意的是台版和陆版的翻译,陆版同原版语义一致,那台版是否是误译呢?动画中,艾尔莎唱到此处时双臂向上一挥,魔法便盘旋直上勾勒出雕梁画栋,台版的唱词和该动作正好吻合。这句歌词的功能是展示艾尔莎法力的强大,无论法力从天上来还是地上来都不会影响观众的理解。歌词是“能唱的诗”,因此薛范先生解释道:“译诗不似译科技文章,无需去证实他们是‘坐、是‘站、是‘走、是‘躺,——因为这并不是原诗想要传递的、我们所要感受的信息”。(薛范,2002: 25)尽管台版和陆版的表达方式截然相反,但所表达的意义和功能是一致的。

四、内容

《Let It Go》除了是影片插曲之外更是剧情的一环,无论直译或意译,翻译时都必须考虑情节和情境的前后一致。

1.情节。译者除了考虑歌曲的可听、可唱度,还要在短短几字中保证情节的连贯,处理起来较有难度。

原版:…Couldnt keep it in, heaven knows I tried

Dont let them in, dont let them see

Be the good girl you always have to be

Conceal, dont feel

Dont let them know

Well, now they know

港版:……此刻心更慌/惊慌扰我梦

谁曾劝我/逃离心魔

不惹纷争/为凭善意辅助

埋藏以往/遗忘当初

遗忘自我

台版:……无法再压抑/最后的忍耐

不要靠近/不要相信

乖乖听话/安分一如往昔

隐藏坚强/拒绝表露

抛下所有

陆版:……只有天知道/我受过的伤

别让他们/进来看见

作好女孩/就像你的从前

躲藏不让/他们看见

已被发现

陆版语义上和原版最为接近,港版看似同原版联系不大,实际并没有脱离原有故事情节。开头一句描述的是艾尔莎不安、迷茫的心境;“心魔”暗示内心的恐惧;父母叮嘱她不要去想、不要去感受,可“不惹纷争为凭善意辅助”不过是一个自欺欺人的梦;“埋藏以往/遗忘当初”的代价是妹妹的记忆被修改,魔法成为禁忌;最后一句与其说是在陈述事实,不如说是在宣泄孤独和压抑之苦。台版倒数第二句翻译不当,“隐藏坚强”逻辑不通,后半句中“拒绝”一词主动性过强,与故事情节不符。

2.情境。情境体现的是一种言外之意,要求译者捕捉原文字里行间流露的情感。奈达将原文的信息划分为三个层次——句法关系、所指意义、内涵意义。(Nida、Taber,1982: 34)其中,内涵意义或言外之意强调的是信息传达者渴望在信息接受者身上实现的情感反应。(1982: 91)影视插曲的功能之一就是对观众进行情感上的引导,唤起共鸣,所以翻译影视插曲首先要找准情感基调,理解所要表达的言外之意。

原版:The cold never bothered me anyway.

港版:自信冷酷冷漠伤不到我

台版:从不畏惧征服冰霜风雪

陆版:反正冰天雪地我也不怕

这句歌词从情境上看带着些许自嘲。“cold”一词台版和陆版都是直接取冰雪这层意思,一方面描述冰天雪地的场景,另一方面隐喻冰雪魔法,符合原文暗含的自嘲意味。港版把“cold”用作了心理描写拆译为冷酷、冷漠两个词,可从前文来看,艾尔莎并非遭人冷眼才逃离王国,而是因为大家对她拥有冰雪魔法一事反应过于激烈,所以就这句歌词而言港版有些过度阐释。

原版:Its funny how some distance makes everything seem small

港版:当初惊天的一切/如今都变烂泥

台版:你我之间有距离/一切都变得渺小

陆版:这一点点的距离/让一切变精致

原版中的“distance”除了指物理空间上的距离,更突出的是心理空间上的距离感。港版的译文虽没有使用和距离相关的字词,但一句“当初惊天的一切/如今都变烂泥”把人物心态上的转变表现得酣畅淋漓。台版的问题在于前半句中“你”指代不明,语义上也和后半句衔接不上。陆版同样取“distance”的本意,只强调距离不提及对象避免了指代不明的情况,但“small”译为“精致”属于误译。“精致”是褒义词,多指工艺上的精巧或生活情趣上的细致、考究,明显不符合原文情境。

五、结语

本文以迪斯尼动画《冰雪奇缘》中的一段插曲为例,结合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从形式和内容上对香港、大陆、台湾三个汉译本进行了对比。总体上,大陆译本最忠实于原文,但氛围感营造不足;香港译本情感渲染到位,故事情节上没有产生偏离,整体风格和影片最为贴近;台湾译本在忠实原文和忠实风格之间掌握了一个较好的平衡。

参考文献:

[1]Nida,Eugene A,and Charles R.Taber.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Netherland: Brill.1982.

[2]谭载喜.新编奈达论翻译[M].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

[3]薛范.歌曲翻译探索与实践[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冰雪奇缘功能对等
《冰雪奇缘》的叙事线索和象征符号解析
《冰雪奇缘》:颠覆传统的救赎之路
从文学的社会功用“兴观群怨”看《诗经》翻译之功能对等
莱尔《老年的浪漫》英译本语言浅析
《冰雪奇缘》:重塑经典与动画的文化本性
解读翻译等值理论
科技英语翻译中的功能对等分析
《冰雪奇缘》开启迪士尼剧本角色新模式
The Delivery of the Sense of Humor in the Translation of Jokes in Frie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