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蓉
[摘要]歌唱模块是《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高二学年的选修模块,是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音乐或艺术课程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和发展,是高中阶段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结合个人教学实践谈谈上好合唱课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歌唱唱歌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330069
歌唱模块是《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高二学年的选修模块,是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音乐或艺术课程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和发展,是高中阶段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歌唱模块在增进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培养、发展学生演唱歌曲的兴趣和爱好,增强歌唱的自信心,培育良好的个性情感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下面就结合个人教学实践谈谈上好合唱课的几点看法。
一、深刻认识歌唱与唱歌的区别
一般来说,会唱歌并不代表真正意义上的歌唱,要想真正会歌唱,必需充分认识歌唱与唱歌的区别,这也是上好合唱课的前提。因此,只要提高歌唱的认识,理清唱歌的思路,爱好歌唱的每位学生都将会少走弯路,尽快掌握歌唱技能,积极投身于歌唱练习中。
二、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合唱意识
1.寻找适度恰当的切入点
音乐中旋律的横向发展能拓宽遐想的空间,而和声与织体的纵向表现,更加丰富音乐的美感。在课堂教学中,我常常用时下最受欢迎的娱乐节目《梦想合唱团》、《中国好声音》为突破口,这些节目中有颇受学生喜爱的流行音乐《隐形的翅膀》、《神话》等,把这些流行音乐作为切入点,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音乐中都有多声部合唱的加入,将每个声部进行单个强化训练,并不间断地加入另一个声部,锻炼学生的抗干扰能力,保持声部的稳定与和谐,同时,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久而久之,在浓厚的兴趣指引下,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合唱课的实践中来。
2.用同一音乐的不同体裁形式进行比较教学
在合唱教学中,要想让学生很好地掌握歌唱技巧,富于表现地把握歌曲内涵,这对于长期不被学生重视的音乐课来说,无疑是重大难题。鉴于这种情况,采用同一音乐的不同体裁形式进行比较性教学,会收到颇为理想的课堂效果。如,《牧歌》无伴奏合唱、男声独唱、交响乐演奏三种不同体裁形式,逐一让学生聆听,让学生对三种音乐声响进行深入的探讨,比较人声和器乐的差别,混声合唱与独唱的区别,引导学生感受多种人声营造的无限遐想的空间,体味各声部间平衡和谐的相互补充、相互映衬,感悟、提炼、升华多声部音乐所表达的思想、艺术内涵,在潜移默化中教会学生对多声部音乐作品的理解和认识,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
三、充分调动学生实践参与的积极性
对于没有声乐基础,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几乎为零的高中生来说,面对结构复杂,声部交错的合唱谱,会一时无从下手,针对学生的困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循序渐进,由易到难
在教会学生基本发声的前提下,先进行两个声部的简单练习,待两个声部的练习逐渐成熟,逐步增加三个,四个声部,循序渐进,一步一步树立学生合唱的自信心,为将来学生能独立排练合唱打下基础。这样的教学打消了学生认为学习合唱很难的疑虑,学生很愿意学习。
为了让学生感受和声的魅力,检验歌唱效果,不仅在课堂上让学生相互倾听,判断演唱的准确性,还要让学生走出教室,聆听其他同学演唱的歌唱效果,并在课堂上做出中肯的评价。这样可以使学生在不断地找出缺点中提高自己的合唱水平,同时,也充分体验了在合唱中的乐趣,享受团体协作的成果,增进同学之间相互融洽的交流。
2.因材施教,角色转换
我们通常理解的因材施教是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这种教育是把学生当作是受教育的人,在合唱课的教学中,应该把部分有能力的学生看做是教育人的人。给学习过键盘乐、音乐感觉敏锐、组织能力强的学生一个实践平台。在排练的过程中,将合唱伴奏教与学生,将指挥训练的技巧教与学生,各声部选一个声部长,教师只起到引导作用。有能力的学生组织各声部的协调排练,教师可以帮助较弱的声部一起合唱,纠正音准、节奏、力度、速度等问题,使学生信心倍增,积极参与合唱训练。通过这样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组织和管理能力,促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排练合唱水平和演唱水平很大幅度的提高。
3.提倡民主、尊重与平等
在课堂教学中,民主能使课堂高效达到最大收益化。教师要善于听取学生的意见,给予学生充分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新课程改革中,始终以人的发展为第一位,一节课的成败,决定于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当教师用欣赏赞美的眼光看待学生时,学生会积极配合课堂实践。当教师用激励与幽默的语言表扬学生时,学生就会获得学习的自信的心,就能够自豪地歌唱。
(责任编辑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