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鑫
摘要:辽东山区随着“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合理利用林间空地进行林药间作,不仅保持生态环境,而且提高经济效益。根据中药材喜湿耐阴、荫蔽怕晒的生长习性,实施以“药”养林、林“药”套种的高效种植模式。以林下栽培人参、西洋参为例,提出实施林药间作套种需注意的问题及栽培方法。
关键词:退耕还林;人参;西洋参;品种;技术
林药间作不仅能够提高土地、水肥和光能利用率,而且可增加短期收益,以短养长。另外,间作中药材可提高林地覆盖率,有利保持水土,防止杂草蔓延,亦可有效防止林木病虫害,促进林木生长;林木也为喜阴中药材提供了遮光条件,创造了有利环境。从而实现了林茂药丰、双赢高效的目的。
1 发展林药间作的前提条件
1.1 选择适宜品种
选定的中药材品种必须适应当地的土壤、气候条件,适宜在退耕还林地生长。其关键是植物种类、品种的选择及其空间上的合理配置。这主要取决于林木的株高、株型等生物学特性、行株距、生育时期以及药用植物的生物学特性,特别是药用植物对光的适应性。根据其对光的适应性,大致可将参与立体种植的药用植物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幼龄喜阴、后期或成株喜光的药用植物。常见的有党参、丁香、大叶清化桂等。此类药用植物,间作套种主要在其幼龄期进行。二是喜湿润、忌强光直射的药用植物,其中某些幼龄期对强光尤为敏感,对光的要求随生长年限而增加。常见的有人参、西洋参、当归、魔芋、半夏、贝母、东北龙胆、麦冬、柴胡、黄连、猫爪草等。此类药用植物间作套种时,需根据其本身所需荫蔽度的高低,从生育期、株型、株高等方面选择与之相伴的植物种类及品种。
1.2 注重药材产品质量
选定的品种不仅具有较高的产量,而且要有较高的药用有效成分含量,如果药材商品性状低劣,其有效成分含量很低,甚至根本不堪用药,这样的中药材就不可盲目发展。保证中药材质量的简单方法,就是优先发展本区域“地道药材品种”。对引进的外地新品种,经试种后确认其产量与药用成分含量,再在类似的生态区域内示范推广。
1.3 统一技术标准和技术服务
林药套种必须走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之路,应根据自身的资源与环境条件,通过认真分析、比较,因地制宜确定发展重点,并按照统一的种植管理技术标准(简称“GAP”)组织生产,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和种植效益。对于缺乏技术的地区或农户,应事先进行技术培训,建立相应的技术服务体系,从种到收全程提供技术指导,尽量减少技术失误,降低生产风险。
2 人参林下栽培模式
2.1 选择林地
野生人参一般生长在以红松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中,对环境条件要求比较严格,多生长在腐殖质深厚的阴坡密林中,阳坡见于荫蔽的石砬子及林木遮阳良好的地方。亦见于柞林内较湿润的地方。仿照野生人参的生长环境。选择排水良好。有15厘米左右厚的腐殖质土层,郁闭度0.7~0.8,半阴半阳坡,坡度15~30度,主林层以柞、椴、桦等树种组成的杂木林或红松人工林为宜。
2.2 直播和移苗两种栽培方法
2.2.1 直播(春播) 选择当年产的种籽,于l2月份进行室内催芽。先将种子浸泡消毒,河沙消毒洗净,按种子与河沙1∶2混拌均匀后,上再铺一层10厘米厚的细河沙,置于20℃温度下2个月,保持湿度,每间隔15天翻拌1次。后置低温7~8℃处放置2个月,管理同前。待种子有85%以上裂口后,便可播种。播种可散播、条播或点播,播种密度每平方米500~1000粒,播后覆土1~1.5厘米,再覆以碎小枯枝落叶。切忌干籽直播。
2.2.2 移苗 可在林内做床育苗。二三年后秋季移栽;亦可在人工参园中选择“园膀园芦”或“鞭条”参,无病虫害,生长健壮的参苗秋季移栽。栽植时一般采用斜栽法与水平成45度为宜。
2.2.3 扶育管理 林下栽植后,翌年春季要及时清除穴面或床面上的枯落层,促其正常萌发生长。但不要损伤穴、床中的其他草本植被,如山茄子、重楼、类叶牡丹、卵叶芍药、百合等,让其与参株形成植生组。夏季花期前及时摘除花序,减少开花结实对营养的消耗,同时使其秋季没有红榔头(果),更加荫蔽,免遭人为损害。参苗移栽6年后均明显出现山参形态,参皮变粗,黄、横纹增多,须根发达,珍珠庞多,芦头伸长。其中1年生上山苗形态最佳,长势以3年生参苗最强,预计10年可以作货。
3 西洋参林下栽培模式
3.1 选地
植被条件选择以柞、椴、桦树等为主的阔叶林或针阔混交天然林(阔叶占7成)。林木稀疏高大,林木郁闭度0.7~0.8,这是关系到林下西洋参保存率和参形及内在质量好坏的关键。土壤的要求pH值5.5~7,底土是黄泥,保水性能好。上层土壤疏松肥沃,腐殖质层为12~15厘米,具良好团粒结构,土壤含沙量占15%~20%,通透性好,保苗靠货。涝洼地,黏重土质禁用。种植林下西洋参对坡向与坡度也有一定的要求,选择向阳的东坡、南坡、东南、西南及东北、北坡(阴坡、阳坡、半阴半阳坡向)均可,风口坡向不可选用。坡度在15~25度之间,稍有沟棱、山岗、孤石等都无妨碍。
3.2 整地
种植前,将林下杂草及l米以下的灌木丛全部清除。种植区(带)宽4~6米,常依情况而定,上下左右纵横交错,设人行道宽30~40厘米,呈“井”字形或梯形。在林下西洋参基地四周方便看护管理处建警房,供看护管理人员使用。
3.3 播种
播种方式在春季播已经催过芽的种子。经过出芽处理的种子较干籽可提早l年出苗,且出苗率高。播种方式有3种,一是在林内用镐开长条穴,穴内种子之间距离约4厘米,穴距20厘米。播种量每公顷50~60公斤。二是开20厘米圆穴,穴距20厘米,每穴8~10粒种子。播种量每公顷25~30公斤。穴周围的树须根、草根、草皮都不要破坏。这两种播种方式播籽深度3厘米,覆土必须高于地表,否则播种穴土壤沉实后形成洼地,雨季积水容易发生烂参。覆土上面再覆盖3~4厘米厚的树叶。第三种方法是不做穴,用长20厘米、粗1厘米的木棒,一头削成尖状,在林地内选好播籽的地块拉上线,使播籽后成行,然后用手扒开枯落叶层,用木棒扎3~4厘米深播种穴,穴距15厘米左右,每个穴内放1粒催芽种子,然后把穴眼盖实,把枯枝落叶覆回原处。播种量每公顷10~15公斤。这种方法操作简便,既保护土层植被,又能防止西洋参生长过快,形体不佳,适于大面积种植林下西洋参。
3.4 林下西洋参的管理与看护
林下栽培对栽培地管理很粗放,参苗出土后不松土,不上土,每年林下自然落叶覆盖,增加防寒覆盖层。在有条件的地方,每年可在花期摘掉花序,目的是促进西洋参根部增重。如果播种量较少的林地或出苗率、保存率较低的林地,为了自然繁殖,在西洋参生长3~4年后,也可留2年种子,任其自然落子发展。当林下参龄达5年生以上时,需做好参园的看护工作,围绕基地四周架设铁刺网封山封沟,严禁外人及牲畜进入。另外在基地四周显要位置设置值班室,看护人员不定时沿山路巡山看护,注意不得随意进入种植区。林下栽培西洋参病虫害发生率很低,一般不需要用药剂来防治。如果出现成片死亡的比较严重情况时,分析病虫害发生类别,可参照大田栽培西洋参的病虫害防治方法有针对性进行药物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