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瑞昌
摘要]中学语文古诗词情感教学的开展有利于学生遨游于诗词文海寻情趣,是提升个人诗词审美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对于打造新时期高效的语文课堂有重要意义。从诗词吟诵、精推细敲、营造意境等方面阐述中学语文古诗词情感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情感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330033
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语言精练,情感动人,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关键之一,有利于提升学生鉴赏古诗词的审美水平,积累写作素材,锻炼写作技巧。中学语文课本中的古诗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内涵,教师要巧妙应用情感教学法做到诗词文海寻情趣,引领学生进步。
一、利用诗词吟诵,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
在中学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应用吟诵教学法引领学生体验诗词内蕴情感,品评诗词意象,感悟和掌握一系列写作技巧,包括情景交融、融情入景等,同时,在不断朗诵和阅读中,对诗词韵律深入探讨,合理利用个人想象与联想对诗词情境进行描摹,培养吟诵诗词的兴趣,并在感悟、体验诗词情感的过程中获得各种体验,提升个人语文素养。教师在引领学生进行诗词吟诵的过程中,要注意严格把握正确发音与诗词韵律、韵脚、平仄等,让学生感受到乐趣,并且在诗词意境中融入自己的情感,抒发自身情感。
例如,教学《木兰诗》这首朗朗上口的民歌,教师在学生了解文章大意、纠正字词读音的基础上,先播放一些相关朗读视频,让学生根据视频做好文章朗读节奏的划分,然后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感悟这首民歌中思想与情感的过渡与变化。如在“木兰归家”这一段,要着重表现亲人归来家人激动万分的感情,朗读时语调上扬,语速稍快,语气欢欣;在“木兰换红妆”这一段,则要重点表现木兰急于恢复女儿身的害羞与渴望之情,朗读时语速要缓慢,语调微微下放,语流悠长一些,语气是激动中夹杂着几分羞涩;至于“木兰红妆归来”这一段,要着重表现木兰出门看伙伴的羞涩及伙伴们的目瞪口呆,这时的朗读语调则又要发生变化。教师要通过这种融情入景的朗读方式让学生获得不同的情感体验,从而实现诗词文海寻情趣这一目标。
又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词十分适合学生进行吟诵练习,诗人赋予了这首词极为动人的情感,通过简陋的茅屋与萧瑟的秋风等意象传达了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感,为学生描述了一个身居陋室却忧心家国天下的优秀人物。学生在吟诵的过程中可通过作者狂放的笔触感受到其博大胸襟与崇高理想,与以往学过的“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理念不谋而合,实现对个人情感体验的升华。
二、利用精推细敲,帮助学生掌握情感
古诗词的学习重视推敲,无论是对字还是对词的妙用进行推敲都有助于学生进一步锤炼文字与提高语言能力,在反复阅读、赏析的过程中深入挖掘作者情感,有利于学生把握作者创作思想与情感,体味诗词意境,加深对不同诗词创作意象的了解与认知,提升个人语言应用能力。
比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中的“击”“翔”“竞”等字,都巧妙地营造了不同的情境趣味。学生在推敲赏析这些关键字的过程中可以结合诗词文意进行深入探讨,无论是将春天的勃勃生机淋漓尽致地展现的“闹”字,还是展现出伟人宽广胸襟与昂扬情怀的“击”“翔”“竞”等字,都有助于学生在推敲字词的过程中感悟作者营造的意境与传达的情怀,实现对作者情感的把握,也有利于他们掌握鉴赏古诗词的技巧与方法,提升个人诗词审美能力与趣味。
以中学语文课外诗词鉴赏练习中的《别董大》一诗为例,“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这句诗在某些版本中有人写作“十里”,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千里”与“十里”哪个词更好,为什么?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鉴赏与分析时要注意从两个词语营造的意境入手,千里境界壮阔,着力渲染凄寒悲苦的气氛,又与诗的后两句情调相谐,无论是从情感上还是意境上都更胜一筹。
三、利用诗歌意境,帮助学生感悟情趣
诗歌作为语言的艺术,是一种利用语言的合理搭配营造巧妙意境的题材,无论是含蓄精练还是优美动人的语言,都蕴含着不同作者的思想情感与意趣。教师要善于应用诗歌意境带领学生真切感悟不同作品的内蕴情趣,调动自身联想、想象等能力完成对诗歌意象的赏析、情境的解析,深刻感悟作者笔下传达的情趣。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全身感官融入诗词情境,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发掘诗词中的亮点,在融情入景的过程中调动自身积极性,达到培养、锻炼个人语文思维能力等目的,打造新时期高效课堂。
比如,赏析苏轼的千古名作《水调歌头》时,教师可放手让学生进行讨论,无论是联系著名歌手王菲的音乐作品《把酒问青天》,还是联系一些相关经典影视作品,让学生各抒己见,以多种视角去赏析这篇词,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等名句进行意象与意境赏析,感悟苏轼笔下的浪漫主义色彩,体会词立意高远与构思新颖,赏析清新如画的意境,体会这首经典佳作的情韵兼胜与境界。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融入情感教学有助于学生深入挖掘诗词内涵与情感,在感悟、赏析的过程中获得多种情感体验,提升个人诗词鉴赏能力,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责任编辑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