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秋平
[摘要]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树立学习意识,提升学生的自觉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培养和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初中语文学习能力优化结构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330031
新课程改革以来,语文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个人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升。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树立学习意识,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要培养和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就要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个重点。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江泽民同志这句话充分表明了创新之于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中学生是国家的接班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更是我们的责任,教师要通过用好教材,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
1.营造平等氛围,激发学生创新欲望。教育最关键的就是人的教育,人和人之间的心灵最微妙的相互接触,在这个过程中达到理解与沟通。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在相互接触中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一种积极快乐的精神体验,丰富自己的人生经历,最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平等、民主、尊重、信任。只有在平等、民主、自由的环境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拥有创新的欲望。
2.激发学习兴趣,奠定学生创新基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它使学生对某一事物产生一种向往、迷恋、积极探索的心理倾向,使整个认识活动兴奋起来,促使学生去追求知识,探索奥秘。兴趣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学生热爱学习、产生求知欲的基础,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情感动力和内部动力。兴趣作为学生学习成功的起点,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发展的根本所在。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从学生兴趣出发,灵活运用教学内容,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培养和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
3.引导学生对学习提出疑问。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激发他们的好奇心,然后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疑问。在这个思考提问的过程中,学生既增强了自己的创新能力,又开发了自己的发散思维。
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课改的推广冲击着传统教学课堂,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成为现代语文教学的重点。教师要真正做到优化课堂教学,就应该从整体把握,先从制定教学目标入手,然后优化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最终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1.教学目标的优化。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教师非常了解熟悉教材,明确大纲要求,然后通过一步步教学把每个目标分层落实。目标教学就是要求教师把握教学大纲,先拟定一个大的教学目标,然后根据实际内容,再把它分成多个小目标,通过完成每个小目标,而达到完成总的教学目标的目的。教师在完成每课小目标前先弄清楚这课的教学目标,然后把握好在达到这课目标的过程中需要按照什么样的教学步骤,分析学生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等一系列问题,有条理有步骤地带领学生完成教学目标。
2.课堂教学设计的优化。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中,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这就要做到教师指导与学生主动学习相结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由接受知识的被动者转变为主动探索知识的主人翁,最终变“学会”为“会学”。教师将课堂内的教学内容和课堂外的活动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参与教学活动,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3.课堂教学方法的优化。在课堂上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那么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学生学到了相应的学习方法,它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学习效果。要达到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就应该围绕提高学生素质发展这一点,在教学中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教师可以运用启发式、引导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最终一语道破,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直发挥引导的作用。还有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遇到困难时画出来,找出难点,然后再带着问题来听教师讲课。这样,当学生遇到困难迫切需要解决时,教师把握好关键时刻,恰到好处地 解答,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责任编辑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