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对代际流动的影响效应分析

2015-05-30 16:42:18马瑜王琪延
现代管理科学 2015年11期
关键词:社会分层教育

马瑜 王琪延

摘要:子女的社会经济地位获得同时受自致效应和先赋效应的影响,教育一方面有助于增强下层群体向上流动的机会和能力,另一方面教育获得机会受家庭背景影响较大,成为优势家庭保持优势地位的工具和社会流动的阻碍。文章基于2010年CGSS数据库,首先统计分析了中国居民现阶段的代际流动情况,应用有序因变量模型分析了教育对代际流动的影响效应。

关键词:代际流动;教育;社会分层;有序因变量模型

一、 引言

目前,中国正处于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系向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阶段,伴随着社会结构发生重组,各阶层社会利益格局也发生变动。如果这一时期的代际流动较弱,代际流动机会较少,教育不平等加剧,那么既有利益格局得以代际传递,同时社会阶层差距的不断扩大,社会阶层间的矛盾将不断激化。因此中国转型期教育对代际流动的影响效应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文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0年数据库,从不同角度对中国居民的社会分层和代际流动状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应用有序因变量模型分析了影响代际流动的自致效應和先赋效应。

二、 数据、变量和代际流动度量

1. 数据和变量。本文数据来源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0年度调查数据库。个体社会经济地位由其所拥有的经济资本、文化资本以及社会资本的多寡来体现。经济资本常用收入来度量,但被调查者往往有隐瞒真实收入的倾向,造成真实收入偏低,因此本文用住房资本的产权情况来度量。文化资本用教育水平来度量。社会资本可以从个体所从事的职业和户口来度量。职业阶层根据职业类型和单位类型分为4类:未工作过、务农、非农普通工作(包括无单位、自雇和自办(合伙)企业)、国有单位工作(包括党政机关、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军队)。户口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户口两类。

2. 代际流动的总体度量和代际关联度。处于优势阶层的父母往往通过代际流动将优势资本传递给子女,进而实现社会阶层复制。代际流动可以通过代际关联度来测量,代际关联度越强,代际流动性就越弱,社会下层向社会上层流动的可能性就较小。本文分别计算父辈和子辈在不同社会资本下的流动比例矩阵,除对角线以外的上三角之和为向上流动比例,即子辈比父辈的社会阶层高,对角线之和为不流动的比例,下三角之和为向下流动的比例。计算结果如表1~表4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对于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出生的个体,分别大约有30%和50%的房子产权部分或全部为父母所有,而父母能否提供住房支持将对减轻子女经济负担和获得教育资源都有重要影响。从表2可以看出,教育水平的代际关联度较强,代际流动性较差,出生于较低教育程度家庭的社会成员,其获得高等教育的可能性远小于高等教育的家庭。居于上层群体的父母拥有更长远的见识和更高的文化水平,他们在帮助子女获得学校教育成功方面有更多优势,并以此来传递其精英地位,促使阶层利益向上流动。从表3可以看出,职业的代际关联度也很强,父亲务农的群体中,4.99%的子女没有工作,39.44%的子女仍然务农,仅有15.31%的子女可以获得国有单位工作;若父亲是非农普通工作,子女获得国有单位工作的比例为28.43%;若父亲在国有单位工作,43.05%的子女仍在国有单位工作。从表4来看,父代若是农业户口,子代是农业户口的比例占到72%,仅有28%的子女可以实现户口的向上流动。城乡二元户籍不仅是公民身份和社会经济地位的标志,而且成为社会分层结构中高层对低层实施社会性排斥的工具,户籍和住房条件造成的居住隔离无形中将群体按社会经济地位分层,不同等级的户籍和住房条件意味着不同的等级的生活环境和教育质量。这种马太效应式的代际流动强化了社会阶层固化,使得代际流动性变弱。

三、 教育对代际流动的影响效应分析

1. 研究思路。子女社会经济地位的获得一方面通过先赋效应获得,即父母通过经济资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将社会经济地位传递给子女,另一方面,子女通过自身的努力即自致效应向上流动,而教育可以看作是努力的一个重要结果,当然还包括某些难以计量的优秀品质和技能。同时,父母的社会经济资本也会对子女的教育获得产生影响。社会所处阶层不同,其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本资源都有很大差异,这种差异在政策有偏的催化剂下就会演变成教育机会的不平等,又由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造成的教育过程不平等使得教育不平等雪上加霜,进而教育获得和教育回报在不同阶层间产生显著差异,最后教育获得更多的人群有更大的优势进入社会上层。

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下面我们用职业阶层获得水平来度量个体社会经济地位,应用有序响应probit模型来考察教育对代际流动的影响效应。

对于有序响应probit模型,若假定潜变量yi*与解释变量Xi呈线性关系,其中,Xi表示影响子女工作层次的自变量,残差项假定服从正态分布。

本文中被解释变量即子女工作层次类型yi存在4种情形,1、2、3、4分别表示没有工作、务农、非农普通工作及国有单位工作,yi与潜变量yi*存在如下关系:

有序因变量的条件概率是

2. 变量选择。有序响应probit模型的因变量为有序响应变量,本文将个体在2010年所处的职业阶层分类(无工作、务农、非农普通工作和国有单位工作)作为被解释变量。

模型的解释变量分为自致效应和先赋效应两类变量。社会经济地位获得的自致效应是指个体后天获得的能力和品质,我们这里用教育水平和工作经验度量。具体数据处理中,将问卷中学历转化为教育年限,工作经验通过“年龄-教育年限-6”估算得到,为保证工作经验计算的有效性,本文删减了60岁以上的人口。先赋因素也是社会经济地位获得的重要影响因素。首先,生在经济发达地区和具有非农户口的个体从小接触的视野可能更加宽广,对职业规划和获得有先天的信息资源优势。第二,由于女性在求职和工作升迁中往往处于劣势地位,因此性别差异是职业阶层获得的重要影响因素。第三,家庭背景对子女职业地位的获得的主要作用通过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来传递,文化资本主要表现在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优势能够给子女提供求职和职业规划经验,而社会资本是指父母利用自己职位便利和社会人际网络来获得信息优势。具体数据处理中,本文考虑性别差异、出生时是否为非农户口以及父亲的教育程度和职业地位四种先赋因素。

3. 实证结果。在有序响应probit模型中,回归系数需要通过计算边际效应来进行解释。虚拟变量的边际效应表示相对于参照组而言,落在某种工作类型的概率变化。连续型解释变量的边际效应表示在其他变量保持不变的情形下,自变量变化一单位所引起的对某类工作概率的影响。偏效应估计结果见表5。从中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几点结论:

从自致因素来看,受教育程度提高和工作经验增长均可助于获得更高职业地位获得的概率。个体受教育年限每增加一年,务农的概率下降3.3%,获得国有单位工作的概率将增加5%,这一方面说明教育是重要的个体职业流动力和人力资本,教育程度提高能够显著增强个体的素质和能力,是个体向上流动重要渠道。另一方面也说明教育具有筛选功能,它给招聘单位提供了一种工作能力的信号,通过个体的文聘的高低来决定是否录用或升迁。工作年限是工作经验的近似度量,是个体工作技能和经验的积累,同样对职业阶层地位有重要作用。工作经验每增加一年,国有单位工作获得或升迁的概率增加0.5%。

從先赋因素来看,以女性为参照组,男性增加了获得更高职业地位的可能性,降低了获得更低职业单位的可能性,相比女性,男性获得国有单位工作的可能性增加了6.6%。相比出生于农业户口的个体,出生时是非农户口的个体获得国有单位工作的可能性增加了12%。父亲的教育程度对子女职业地位获得在10%显著性水平下显著,父亲的教育程度每增加一年,子女获得国有单位可能性增加2%。父亲的职业阶层地位对子女的职业地位获得有显著影响,相比农民父亲,在国有单位工作的父亲,其子女仍在国有单位工作的概率增加9.9%。

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教育不平等问题应引起足够重视,否则,教育不仅不能促进社会有序流动,而且会成为社会上层向子女传递资源优势的工具。在教育成本攀升和居住隔离的背景下,择校费换取教育机会、高考地区差异和就近入学等政策都会使得经济资本对教育产生重要影响,不同社会经济地位家庭之间的教育机会和教育质量差距拉大,教育不平等程度也因此加剧,进而造成“考得好不如生得好”的现象。同时,处于上层社会经济地位的父母在人力资本、社会网络、信息资源以及文化资本方面也都占有优势,进而有利于子女教育机会的获得和选择,而下层群体由于信息来源匮乏而被排斥在教育机会之外。

四、 讨论和结论

本文基于CGSS2010年数据库,首先对中国居民现阶段社会分层和代际流动状况进行了统计分析,接着应用有序probit模型探讨了代际流动的影响因素,进而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中国居民的经济资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均存在着明显的代际传递现象,且代际流动范围具有较为明显的分割特征。工作作为个体所属社会阶层的重要身份标志,也具有明显的劳动力市场分割特征,工作地位较低家庭的子女往往很难摆脱家庭背景劣势的影响,跃升到较高的工作地位,而对于工作地位较高的家庭而言,子女很容易保持父母的优势工作地位,向下流动的风险是极低的。

其次,子女的社会经济地位获得同时受自致效应和先赋效应的影响,教育有助于提高代际流动,增强下层群体摆脱家庭贫困、向上流动的机会和能力。但不容忽视的是,只有在教育公平的条件下,教育才能保障代际流动力的实现。否则,教育不平等会演变成社会不公平和社会分层再生产的重要作用机制,社会上层利用各种资源优势,促进其子女获得更优质的教育机会、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以维护其地位的代际传递,造成阶层的固化。而且社会分化越严重,经济社会排斥赖以发挥作用的制度设计越有利于上层群体,那么教育不平等就越严重,代际流动力就越弱。经济和社会的排斥是造成教育机会不平等的直接原因,而教育体制和教育政策漏洞成为经济和社会排斥实现所依赖的条件。

顺畅有序的代际流动是社会均衡发展的必要条件,它可以有效促进社会结构的新陈代谢。教育在增强代际流动力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如果教育不平等,教育体制有偏于社会上层,那么社会阶层就会趋于固化,低层群体主要的上升通道被剥夺,教育成为优势群体维持其优势地位,避免向下流动风险的工具。因此教育公平是增强代际流动力,促进社会公平的首要问题,只有实现了教育公平,才能实现和谐中国梦。

参考文献:

[1] 周作宇.教育、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5):85-91.

[2] 郭丛斌,编著.教育与代际流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3] 杨俊,黄潇,李晓羽.教育不平等与收入分配差距:中国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8,(1):38-47,187.

[4]李煜.制度变迁与教育不平等的产生机制——中国城市子女的教育获得(1966-2003)[J].中国社会科学,2006,(4):97-109,207.

[5] 吴愈晓.中国城乡居民的教育机会不平等及其演变(1978-2008)[J].中国社会科学,2013,(3):4-21,203.

[6] 高艳云,马瑜.多维框架下中国家庭贫困的动态识别[J].统计研究,2013,30(12):89-94.

基金项目: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项目号:13JGA006)。

作者简介:王琪延(1959-),男,汉族,河北省衡水市人,中国人民大学休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统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时间分配、休闲经济;马瑜(1988-),女,汉族,山西省忻州市人,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社会经济统计分析。

收稿日期:2015-09-11。

猜你喜欢
社会分层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华人时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52
题解教育『三问』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软件工程教育与教学改革
软件导刊(2022年3期)2022-03-25 04:44:48
什么是“好的教育”?
当代陕西(2019年21期)2019-12-09 08:36:36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黄岛农村女性的社会分层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6期)2016-12-17 12:19:31
教育信号的兴起及对社会分层影响浅析
东方教育(2016年17期)2016-11-23 10:11:59
基于文化视角的社会分层与青年新移民的社会融合研究
文教资料(2016年20期)2016-11-07 11:43:38
社会分层研究:客观与主观的双重维度
理论导刊(2016年9期)2016-09-20 13:4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