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育教研三结合”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015-05-30 03:07韩燕来王宜伦王文亮梁世伟刘世亮
大学教育 2015年12期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韩燕来 王宜伦 王 玲 王文亮 梁世伟 刘世亮

[摘 要]为培养创新型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人才,根据国家战略需求和地方发展实际需要定位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根据不同年级大学生特点,分阶段、分层次地开展“雏鹰行动”、“飞鹰创新”和“雄鹰翱翔”计划(三鹰计划),实施阶梯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实施课程论证制度,构建、完善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和“多模块,多环节,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创新性课程开设促进了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通过创新型师资培养、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实行“大学生科研助手”计划等措施,促进学生科研能力培养。通过阶梯综合素质教育与课程教学创新、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探索出“育教研三结合”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 “育教研三结合” 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型

[中图分类号] C96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12-0141-03

当今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需要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1]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指导下,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与内容、实践教学体系与条件、教学方法改革、教学队伍建设等诸多方面进行改革和实践,探索科学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2]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结合国家发展的战略需求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实际需要,近年围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系列改革,逐步形成了阶梯素质教育、课程创新教学、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有机结合的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育教研三结合”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确立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

高等农业院校应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现代农业建设的需要,培养掌握现代化农业技术,综合素质高,知识结构合理,专业特色鲜明,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农业科技人才。[3]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以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以及根据河南省开展粮食核心区和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需求为导向,定位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是:立足河南,面向中原,服务三农,培养适合粮食主产区资源与环境事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农业技术与管理人才。

二、开展阶梯素质教育,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是进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学院在把握新形势基础上,根据各年级的不同特点,分阶段、分层次地实施“三鹰计划”,开展阶梯素质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竞争力。[5]

(一)“雏鹰行动”计划

“雏鹰行动”计划是阶梯素质教育的第一个环节,目的是让低年级学生及早认清专业发展趋势和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尽早树立自己的奋斗目标,从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专业知识与提高专业技能。“雏鹰行动”计划在实施中,有序地开展“走进资环”,“水滴讲堂”, “感恩自强、奋发有为”十八岁成人仪式, “榜样的力量”,“美丽心灵港湾”等系列主题活动、专题报告和文艺表演活动,让新生从院史院情和专业教育中认识学院和专业,从专业人士科普教育中增加对专业知识了解和增加对专业学习兴趣,从成人仪式礼活动中树立责任意识和独立自强观念,从大学生心理讲座中学会调整自我以适应社会环境变化,从专家教授、知名校友、高年级学生典型事迹教育中了解社会经济发展对创新型专业人才的需求和努力方向。

(二)“飞鹰创新”计划

“飞鹰创新”计划是阶梯素质教育的第二个环节,主要在二、三年级大学生中开展,通过组织实施“飞鹰科技创新”计划项目和“我为家乡作贡献”社会调查项目完成。学院设立专项基金促进上述项目的实施,其中“飞鹰创新”计划项目支持由学生独立提出的,受认知需求和应用需求驱动的研究项目,而“我为家乡作贡献”社会调查项目则支持由学生独立提出的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的选题。申请项目时学生需提交项目申请书,学院在初步审核的基础上,由大学生创新工作指导委员会以答辩会的形式进行项目立项评审。当立项后,学院指派老师指导学生开展相关研究和社会调查工作,指导教师要从项目的试验设计、技术路线、实验操作、数据统计分析、项目研究结题报告等方面给予全过程指导。每年10月份以课题组为单位(由3-5人组成)申请,研究期限原则上为半年到一年,资助金额2000元左右;项目结题评审工作由学院大学生创新工作指导委员会专家按照评审办法进行,评审通过后,颁发奖励和结项证书,不通过者,延长结题时间,进一步加强指导。每年有20多个团队受到 “飞鹰创新”计划的立项资助,每年有10多个团队得到“我為家乡作贡献”社会调查项目支持。

(三)“雄鹰翱翔”计划

“雄鹰翱翔”计划,是三鹰计划的第三个环节,也是阶梯素质教育的升华,主要针对大四学生开展,围绕学生就业与深造,组织开展“规划人生、设计未来”主题活动,让毕业生深入了解自己的优劣势,理性设计自己的未来,确立合理的职业目标;举办 “模拟校园招聘会”校验自己的知识积累和技能,增强实战能力;开展 “毕业思进、文明赴社会”系列教育与参观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尽快认识自我,主动适应社会需求,为就业和深造打下基础。

三、加强教学改革,建立有利于创新性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

(一)课程论证制度化,建立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是知识内容宽泛与深入并重、学科交叉性很强的专业,既需要学生掌握丰富而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多方面的专业技能,拥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专业培养要求学生系统掌握各种农业资源利用现状、存在问题与解决途径;系统了解资源与环境相关法律法规,掌握宏观经济经策与产业政策;具有满足农业种植、环境保护、肥料、环保等相关部门、行业和产业需求的专业技能。因此,需要结合相关部门、行业和产业的发展需求,制订相应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4]

改革前,我校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课程设置以认知性课程为主,与专业研究、应用相关的课程设置分散,课程间教学内容存在较多的交叉,实践教学环节薄弱,难以突出专业培养目标和特色。针对这些问题,学院实施了课程论证制度,每年邀请相关部门、行业的领导与专家、外校同类课程教师和毕业生等参加论证,请他们结合自身工作需要、科学研究需要,指出专业教学计划、课程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从而使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和课程实施方案等更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改革后的教学体系有以下特点:(1)围绕河南社会经济发展对专业的需要按土肥水资源高效利用与管理、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与新型肥料生产、资源区划与环境评价三个专业方向开设相关课程,突出了专业的培养目标。(2)对知识体系相近的课程进行了合并重组,根据学科专业发展删除了陈旧的课程,新开设了若干新课程,形成了以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为中心,突出专业培养特色的教学计划。(3)教学计划中降低了理论教学的比重,增加了实践教学比重,同时在保持原有课程实验实习环节的基础上,增加了课程综合实习环节,强化对学生在不同专业方向的实践能力培养。(4)结合课程相关知识和技术发展,不断删除陈旧的教学内容,引进新的教学内容。例如,在《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关于施肥方法与手段的教学中,近年来已压缩了有关常规施肥技术部分的授课学时,而充实了免耕施肥、灌溉施肥、自动化施肥、机械化施肥、精准施肥等肥料施用新技术方面的教学内容。

针对学校“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为主和基础宽厚、创新能力强的研究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通过课程论证,将专业实践教学根据课程性质分成不同的模块,根据实践教学实施环境和方式方法分为不同环节与层次,逐步形成了“多模块,多环节,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多模块即将相关实践环节结合专业方向课程分为三个模块,其中土肥水资源高效利用与管理模块主要包括涉农专业土壤肥料、资源与环境科学、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资源与环境监测分析等课程;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工程模块主要包括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工程、化工原理与化工工艺学等课程;资源区划与环境评价模块主要包括资源与环境信息技术、土壤调查与评价、资源环境评价和规划等课程。多环节即根据实践教学实施环境与方式方法不同分为实验、实习(实训)等不同环节。多层次即将实验课教学内容分为“基础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研究创新性实验”,将实习(实训)分为“课程实习(实训)、课程综合性实习(实训)和毕业实习(实训)”等不同层次实践。

(二)通过创新性课程开设,示范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开设创新课程是我校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在探索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方面的重要实践,最先选择“新型肥料生产原理与技术”课程作为进行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试验课程。创新性课程开设的特点是:(1)强化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弱化其对知识内容的直接灌输。课堂教学注重教学内容的概括性,尽量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了解课程知识体系的基本框架和主要知识内容,而将较具体的问题留给学生,给学生留下充分的知识拓展空间,启发和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去完善和补充知识,深化和提升认识。(2)尽量缩短课堂讲授时间,增加课堂讨论和学生自学的时间,给学生指出问题和参考资料,方便学生自学,同时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的跟踪指导,重点加强对学生获取信息、信息分析与总结、知识表达与交流等方面能力的培养。(3)改革课程考核方法,课程考核以答辩方式进行,5位以上老师组成答辩委员会,将问题随机分配给不同的学生回答,本组对2 / 3以上问题回答基本正确,考核方能通过。通过创新课程开设,促进教师重视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有效地調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向自主学习转变,从而提高了学生对专业相关知识的吸收与掌握。

四、加强条件建设,促进学生科研能力培养

(一)以创新型师资培养带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教师是实施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主导者,教师的综合素质与业务能力,直接关系着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关系到创新性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提高教师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是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前提和关键。为提高教师科研能力,学院学科利用学科建设费为青年教师专门设立了科研基金,使每位教师自进入学院起都有条件从事独立的科学研究工作,从而为教师顺利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早确立科研方向打下基础;同时通过不定期举办的内部学术交流会和总结会,组织教师外出参加各种类型学术交流会,选派教师去国内外知名大学和科研院所学习访问等方式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此外,针对教师队伍中青年教师学历层次高,理论知识丰富但接触生产实际少,实践能力有待提高的现状,通过组织教师深入基层举办农民科技培训班、开办农村科技小院、下乡蹲点、入住实习基地、深入企业顶岗劳动等方式促使教师深入生产一线接触实际,从而提高了教师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

(二)改善实践教学条件,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为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根据不同专业实践教学的需求,充分利用学院的科研和人才优势,开展校企联合,校地联合,通过共建研发中心,加强创新型实践基地建设。先后与企业合作建设新型肥料研发实验室3个,资源遥感与信息实验室1个,资源环境评价与规划实验室1个,满足了不同专业学生开展创新性学习与研究的需要。加强实验室网络化资源建设和实验室开放,在农业资源与环境省级实验教学中心网站上,放置了相关课程的教学大纲、实验教材、电子课件、教学案例录像、教学资料片等网络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便于学生了解实验室的服务功能和不同实验的要求、实验设计等。实验信息平台的建立打破了传统实验教学对学生学习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促进了信息交流,增加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有效地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三)实行“科研助手”计划,强化学生科研创新能力

为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农业资源环境专业在二、三、四年级学生中开展了“科研助手”计划,使学生提前接触到研究工作,通过从事较为系统的研究工作增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其具体办法是,由教师根据科研需要提出科研助手岗位设置申请,院审定批准后,对全体学生公布;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愿报名,指导教师选定后在院办公室备案。指导教师对学生研究工作进行指导,科研助手应严格执行有关纪律要求,积极主动地完成科研助手的各项任务。科研助手工作结束后,学生可直接跟随指导教师转入毕业实习工作,亦可在毕业实习前向学院提出申请,变更实习指导教师。教师可根据学生工作情况给学生提供适当的补助。每年约有90%的学生参与科研助手计划。

几年来,学院逐步构建和完善了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探索出切实可行的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途径和措施,并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课程创新教学、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紧密结合,保证了各项活动和培养计划的顺利实施,形成新的“育教研三结合”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近年我院学生的研究生考试录取率稳定在35%以上,其中绝大部分进入了985、211大学及国家级科研院所深造;专业人才培养亦获得省内相关部门、行业和企业肯定,学生一次就业率达98%以上;学生科技创新作品获2011年全国 “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铜奖1项、河南省特等奖1项,创业计划作品获河南省创业计划优秀作品一等奖1项;“三鹰计划提升大学生素质”被《河南日报》等7家媒体宣传报道[6];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于2010年被评为河南省特色专业。

[ 注 释 ]

[1] 靖国平.关于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思考[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5):172-176.

[2] 李正文,顾明华,袁涛.地方综合性大学农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12(1):14-16.

[3] 胡继超,申双和,周晓冬,等.完全学分制下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本科课程体系改革初探[J].高等农业教育,2008(3):53-55.

[4] 李旭霖,崔德杰,史衍玺,等.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学科群建设及课程体系设置探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8(10):56-58.

[5] 罗盘.从雏鹰成长为雄鹰[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07-11.

[6] 资源与环境学院.“三鹰计划”提升大学生素质[N / OL].河南农业大学网站[2012-04-06].http://www.henau.edu.cn / 2012 / 0406 / 7941.html.

[责任编辑:钟 岚]

猜你喜欢
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培养集聚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培养创新型播音主持人才的思考
高等教育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