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格涅夫简介
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1818—1883),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诗人和剧作家,被称为“现实主义艺术大师”。 屠格涅夫的创作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强烈的批判精神,他在诗歌、戏剧、小说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他的创作忠实于现实主义原则,善于把握时代的脉搏,敏锐地发现新的重大的社会现象,把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贵族知识分子和平民知识分子的生活和命运上。他的作品,主题鲜明,结构严谨,语言优美,尤其善于刻画自然景物的瞬息万变,并赋以诗意和哲理。
这是六月的最后一天。在周围一千俄里之内,便是俄罗斯——我的故乡。
均匀的蓝色染满了整个天空,天上只有一片云彩——不知是在漂浮呢,还是在消散。没有风,天气晴和……空气像新鲜牛奶那样清静!
云雀在高声鸣叫;鼓胸鸽在咕咕低语;燕子在静悄悄地翱翔;马儿有的在打着响鼻,有的在嚼草;狗儿没有发出吠声,站在一旁温驯地摇着尾巴。
空气里散发着烟和青草的气味,还夹杂着一点儿松脂和皮革的气味。大麻田里开满了大麻花,散发着浓郁的令人愉快的芳香。
一条深深的峡谷,两边种着成排的杨树,枝叶婆娑,下面的树干却已龟裂了。一条小溪沿着山谷流去,透过碧清的涟漪,溪底的小石仿佛在颤动。远处,在天和地的交界线上,出现了一条大河的碧流。
沿着山谷——一边是整齐的小粮仓,门儿紧闭着的小堆栈;另一边是五六间薄木板屋顶的松木小农舍。每个屋顶都竖着一根长长的掠鸟杆;每家门前都有一匹结实健壮的小马。粗糙不平的窗玻璃上,辉映出虹的色彩,木板套窗上描绘了花瓶。每座小农舍前,都端端正正地摆着一张完好的条凳;猫儿在土堆上蜷缩成团,耸着透明的耳朵;高高的门槛外边,是凉爽幽暗的阴影。
我铺开马衣,躺在山谷的边缘,周围是一堆香气扑鼻、刚刚割下来的干草堆。机灵的农人们,把干草散放在小农舍前,让它在向阳处晒得更干透一些,然后再从那放到草棚去!要是睡在那上面,再舒服不过了!
孩子们卷发的头,从每个干草堆里钻出来;有冠毛的牝鸡,在干草中寻觅着蚊蚋和甲虫;一只白唇小狗,在蓬乱的草堆里翻滚。
亚麻色头发的少年们穿着洁净的低束着腰带的衬衫,穿着笨重的镶边皮靴,胸部靠在卸了马的大车上,彼此交换着有趣的话题,谑笑着。
一个圆脸的年轻女人,从窗口伸出头来探望,她笑着,不知是听了他们的笑话呢,还是在笑干草堆里的孩子们的喧闹。
另一个年轻女人用两只有力的手,从井里拉出一个湿淋淋的大吊桶,吊环不住地颤抖,在绳子尾端摇晃,掉出长长的闪光的水滴。
在我面前,站着一个老农妇,穿着新的方格布裙子和崭新的毛皮鞋。
一挂大空心串珠在她黝黑瘦弱的脖子上绕了三圈,一块染有红点点的黄色头巾裹着她的头发,直垂到黯淡无神的眼睛上边。
可是,她那对老眼睛却含着欢迎的笑意,整张布满皱纹的脸上,堆满了笑容。想必这位老太太已经年逾七旬了……然而即使在现在,也还可以看出来,她年轻时候曾是个美人。
她伸开晒黑的右手手指,直接从地窖里拿出一壶上面浮着一层奶酪的冷牛奶;壶唇四边沾着点点奶汁,好像一串串珍珠。老太婆用右手递给我一大块还热烘烘的面包。“吃吧,”她说,“祝您健康,远方的客人!”
一只雄鸡忽然高声啼鸣,并且烦躁地拍着翅膀,响应它的是一头拴着的牛犊不急不忙的哞哞声。
“啊呀,多好的燕麦!”传来我的马车夫的话声。
呵,俄罗斯自由之村的富足、宁静、丰饶啊!呵,和平和幸福啊!
我于是想到:对我们这儿的人来说,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教堂圆顶上的十字架,以及我们城里人所孜孜追求的一切,又算得上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