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思成
【摘要】本研究以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地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阳泉市农村体育公共产品的供给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阳泉市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中存在着资金来源单一,供给不平衡;民主决策机制不健全;群众体育组织不完善等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拓宽农村体育资金来源渠道,实现供给的平衡发展;健全民主决策机制,保障农民参加体育锻炼的权利;发展农民体育组织等建议,来为阳泉市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献计献策。
1 前言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体育强国,推进体育事业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特别是在农村体育领域,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农村居民的健身积极性不断提高,从而增强了人们对体育公共产品的需求,但是由于我国农村体育公共产品的供不应求,进而制约了我国农村体育的发展。本研究选取了阳泉市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现状为研究对象,对阳泉市30个农村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阳泉市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现状为研究对象,在调查过程中主要选取了阳泉市的30个村庄的60个村民与30个村干部进行调查访问。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以“公共产品”、“体育公共产品”、“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体育产品供给”等为关键词,查阅相关文献50余篇。通过对山西省和阳泉市相关网络搜索,对自2005年以来山西省和阳泉市农村的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的信息进行了系统的梳理。
2.2.2访谈法
对高校社会体育学教师和所调查村庄的村干部进行专访,对阳泉市农村体育场地设施的配备、利用、管理情况,体育资金的来源情况,以及农村体育活动的组织开展情况进行了针对性的调查,从而对目前阳泉市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现状有了较为宏观的把握。
2.2.3 实地调查法
实地考察、走访阳泉市的30个村庄,了解到了当地的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的具体情况并收集到了更加真实的资料。
2.2.4 问卷调查法
通过到阳泉市的30个村庄向村民发放问卷,以及实地调研,准确详细地得到了当地公共体育产品供给情况的第一手资料。在发放问卷之前,为了确保问卷内容及结构的有效性,笔者请教指导教师等专家,对问卷内容和结构的有效性进行了检验,使该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共发放问卷60份,回收问卷60份,收回率100%,有效率为100%。
2.2.5 数理统计法
对问卷得到的数据,运用EXCEL进行处理、比较和分析研究。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阳泉市农村实物型体育公共产品的供给现状
3.1.1 阳泉市農村体育公共场地器材设施供给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30个村庄中有体育公共场地设施的占总数的87%,有13%的村庄没有相应的体育公共场地设施。农村体育公共健身场地设施是农民进行体育健身的物质基础,设计合理、数量充足的体育公共场地设施,能够激发农民主动参与运动的热情,引导人们进行健康的体育锻炼,进而改善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状况。而阳泉市农村的体育公共场地设施的建设情况距离上述目标还是有相当大的差距的。
由表2 可知,对所在村庄拥有体育场地设施的52名村民进行详细调查中,篮球场的覆盖率排第一位,小操场的覆盖率排第二位,健身路径的覆盖率排第三位,乒乓球台的覆盖率排第四位,其他场地设施排第五位,羽毛球场地的覆盖率排第六位。目前,阳泉市农村地区所供给的体育场地设施主要以篮球场、小操场及配套的健身设施为主,数量品种相对较少,且大多集中在村庄的小学里,导致所能开展的体育活动项目非常有限,同时缺乏明显的农村地域特色。
3.1.2 阳泉市农村居民对体育公共场地器材设施的利用和管理情况
由表3可知,经常利用体育场地设施的村民只占46%,“偶尔利用”和“几乎不利用”占到了54%。通过调查村民对现有体育场地设施的利用情况,不仅可以反映出人们进行体育健身的参与度,同时也可以反映出现有体育场地设施供给的有效性。
在供给初期,人们通过场地设施进行锻炼的热情很高,但是由于场地设施缺乏专门的人员管理和维护,农民群众对体育公共场地设施使用不合理等原因,造成了农村体育公共场地设施的严重损害。
3.1.3 阳泉市农村居民对现有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的评价情况
由表4 可知,表示“满意”的村民占到了31%,其中,有8%的农民表示“非常满意”,有23%的农民表示“比较满意”;有54%的农民表示“不满意”,有15%的农民表示“非常不满意”。衡量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农民对体育公共产品的满意度评价。以上数据说明现阶段阳泉市农村居民对体育公共场地设施供给的满意度不高,体育公共产品供给与农民需求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
4 结论
4.1 阳泉市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的资金来源单一,经费严重不足,投入比例失衡,从而造成了阳泉市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不平衡的发展现状,以及农村体育实物性公共产品的利用和管理不到位的现实情况。
4.1阳泉市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还存在着民主决策机制不健全、缺乏民主性,以及法律、法规和政策难以落实的实际情况。
【参考文献】
[1]张小林,白晋湘. 我国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缺陷与优化[J]. 体育学刊,2010,17(5):21-24.
[2]张洪武,陈元欣,李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我国农村公共体育产品供给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5):602-604.
[3]尹斯年,魏丽艳,董宏伟.农村体育公共产品分类与供给主体责任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9,28(9):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