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艺术的审美与鉴藏

2015-05-30 10:48:04潘岷
世界知识画报·艺术视界 2015年12期
关键词:审美

Purple Sand, also named Yixing clay teapots, are made from Yixing clay. This traditional style commonly used to brew tea originated in China can be dated back to the 15th century, and made from clay produced near Yixing in the eastern China, Jiangsu Province. Having experienced thousands of years development, the purple sand is not only a kind of tea set but also a special artistic treasure for collection. As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urple sand has become very popular in artistic market.

摘要:紫砂壶以造型丰富、千姿百态从煮水冲茶的普通器具,变身为文人雅赏、世人珍藏的艺术珍品而广受人们喜爱。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紫砂艺术以文化内涵作为艺术定位,在当代中国各门类艺术发展中,巩固进而凸现出自己的存在地位和价值,乃至成为艺术收藏和艺术市场新的追踪热点。特别是近几年紫砂壶收藏市场一路看好,拍卖纪录屡创新高,体现了紫砂艺术的价值和文化内涵,国运昌盛也成为紫砂艺术兴旺的保障。

关键词:紫砂艺术;审美;鉴藏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紫砂艺术以宜兴紫砂壶为代表,而紫砂壶又以造型丰富、千姿百态呈现在世人的面前,以其浓厚的文化理念和优良的实用功效闻名于海内外。紫砂艺术是中华悠久文明孕育出来的独特产物,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紫砂壶艺家将自己匠心独具的审美情趣注入其中,使紫砂壶从煮水冲茶的普通器具,变身为文人雅赏、世人珍藏的艺术珍品,广受人们喜爱。

饮茶习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代文人雅士平时经常聚集一起,且鼎且缶,以啜以饮,视为清趣。唐代以前,茶器与食器不分,随着饮茶风气更为普及,茶器日趋工巧,唐末出现了饮茶最理想的茶壶──紫砂壶,以紫砂泥为原料,经艺人精心制作,壶色紫红,质地细柔,造型古朴,泽地典雅,贵如鼎彝。宋代的紫砂壶已在文人中广为使用,大诗人欧阳修曾诗云:“喜共紫瓯吟且酌,羡君潇洒有余情。”诗中的“紫瓯”即紫砂壶。但作为饮茶器皿,首先赋予紫砂壶艺术生命的,当属明代制壶高手龚春。明人周高起的《阳羡茗壶录》一书中记载,明代嘉靖制紫砂器艺人龚春的出现,把中国紫砂器推进到一个新的境界。龚春成宜兴紫砂制作的一代宗师后,他的作品被称为“供春壶”,当时有“供春之壶,胜于金玉”之美称。龚春之后,宜兴紫砂器生产发展迅速,百品竟新,名家辈出,他们或创新制壶技艺,或倾注美学概念,或奠定个人风格,终使紫砂壶发生质的嬗变,成为中国工艺美术史上一个独特的文化符号。在以后的数百年中,宜兴始终是一领中国紫砂壶制作风骚,直至今日。紫砂艺术的审美说到底也就是紫砂壶的欣赏审美,紫砂艺术也成了紫砂壶艺的代名词。

紫砂壶的艺术造型美

紫砂壶造型分方器、圆器、塑器和筋囊器:方器劲直挺刮,轮廓分明;圆器曲折宛转,圆润活泼;塑器雕塑精妙,巧形巧色;筋蘘器筋纹流畅,结构生动。从外形而言,有取材于动物和植物两个主要内容的自然形态;有借用古代青铜器、陶瓷器、玉器、石器漆器、竹木器、日常生活用具的外形改装的;有几何形体、运用美学中点、线、面、体的造型元素构成壶体的;有压缩和扩张的,将造型轮廓作整体或局部的自由伸缩,或向高度伸展,或向扁平变化,以达到艺术效果;还有抽象启迪的。这些都是紫砂壶传统与创新造型的本源,如陈鸣远的“包袱壶”、程寿珍的“掇球壶”、邵大亨的“鱼化龙壶”、杨凤年的“风卷葵壶”都是以上各种器型的代表作。

总之,紫砂壶造型“方非一式,圆无一相”,可以说是壶中艺术造型的一大宝库,千姿百态。紫砂壶以其高超的工艺手法,在形态确定后表现出神态,运用写实和变化的手法和方法来处理表现;另外,一个造型所产生的作品气度,亦包含着作者个性、禀性的表现以及风格化的体现、内在气质的体现。紫砂壶的型、神、气、态构成了艺术造型的审美,给人以首先的选择。

紫砂壶自然的材质美

紫砂矿土是制作紫砂壶根本的原材料,民间俗称“五色土”,是一种特殊的矿石岩土,即含铁量较高的粘土质粉砂岩,具有其他矿土所不具备的双重气孔结构,透气性极佳且不渗漏,研磨成泥后,有紫泥、红泥、本山绿泥三种基泥。三种泥料皆可单独成陶,又能互相掺合配制成不同色调。历史上还出现过天青、墨绿、葵黄、水碧、朱砂紫、海棠红等诸多颜色,经过各种温度烧制,能产生不一样的色彩效果,呈现出“紫且不姹、红且不嫣,黑且不墨,似铁似石,如金如玉”的本质特色。如果在泥料中掺和粗粒子的生泥砂、熟泥砂、或调砂和铺缸砂,则周身能产生谷皱,珠粒时隐时现,更加夺目。

紫砂壶功能产生的实用美

紫砂材质的独特性和紫砂壶的功能性,为紫砂壶增添了使用美。紫砂壶的第一属性还是实用性,就泡茶功能而言,它明显优于瓷、金属和玻璃器皿。清人李渔说:“茗注莫妙于砂壶”,“茶壶以砂为上,盖既不难看,又无熟汤气,故用泡茶不失原味,色香味皆蕴。”在1000多摄氏度高温下,紫砂器形成其他材质难以企及的单矿烧结双重气孔物相结构,具有透气性强、热传导慢、贮蓄茶汁等优势,所以,即便炎炎夏日,壶中茶水也能隔夜不馊;即便寒冬腊月,以开水骤淋壶身也不会爆裂。

紫砂壶制作技艺的工艺美和文化内涵的品位美

紫砂壶可分为日用品壶、工艺品壶和艺术品壶,日用品壶有细器和粗器之分,工艺品壶有工艺壶和特艺壶之分,艺术品壶则在作品中注入了作者的思想、语景等。鉴赏紫砂壶,我们惯讲“形、神、气、态”四要素,“形”指外形,“神”指神韵,“气”是气质,“态”是姿态。这其中,“形”、“态”是具象的,“神”、“气”是抽象的。要达到具象美,就要注重壶体高、低、肥、瘦的造型,外廓点、线、面的结合,视觉明、暗、虚、实的对比,附件嘴、鋬、底、足、盖的搭配,等等,这主要由工艺水平决定。但要想达到抽象美,赋予作品内涵气质,则非具备深厚的文化功底、思想境界而不能,这就是品位问题了。一个真正的紫砂高手,他首先要仔细观察自然形态,研究社会现象,然后广泛汲取古代陶瓷、漆器、玉器、彝鼎等传统工艺的优点,再辅之以书画、雕塑、篆刻等艺术手段,在较高文化素养的基础上,融入个人的设计理念与审美情趣,从而达到形神兼备的效果。尤其文化素养的积淀,堪称决定性因素,它是区别大师与工匠的门槛。

紫砂壶的鉴藏

紫砂壶行世以来,其收藏也就成了一个重要话题。时大彬、陈鸣远等高手的作品名动宫廷,声播海外,时有“宫中艳说大彬壶,海外竞求鸣远碟”的盛誉。紫砂艺术的身价提高与文人的参与密切相关,历朝历代紫砂壶的蓬勃发展对全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吸引很多文人雅士,让其踏入高端的欣赏和收藏领域,使其不仅具有保值功能,还有增值功能,从而体现了它的文化、艺术和社会价值以及其他价值。那么,在今天的紫砂壶收藏中,我们应注意些什么呢?对于“明清壶”与“名家壶”的收藏,我们须求其“真”。紫砂壶蕴涵着制壶者的精神气息和审美情致,收藏过程中,会使我们产生穿越时空、凝望古人,对晤名家、感应心灵的美妙体验。这类壶品,因存世量稀少,伪品甚多,收藏时一定要学会甄别,它对收藏者个人在积累知识、培养悟性、提高鉴赏力等方面都提出了较高要求。对于普通紫砂艺人作品的收藏,我们须求其“精”。通常情况下,一个紫砂艺人终年不辍,也不会有大量的紫砂壶问世。因制壶者技艺与学养的差异,壶品亦存高下之别。这就要求我们靠自己的一双慧眼,择其精品而藏之。

紫砂壶之日用品、观赏品、收藏品,有使用价值的、有历史价值的、有艺术价值的,有的甚至还有文物价值。我们收藏的目的性要明确,格调要高雅。收藏一把好壶,品茗之余,欣赏把玩,既增添生活乐趣,又陶冶我们的情操,这才是正确的收藏观,这样紫砂壶必然会有一个更广阔、更美好的珍藏天地。

紫砂壶的收藏重在“藏”而非“卖”,不能将紫砂壶的价值与它卖多少钱画等号。衡量紫砂壶的价值,首当其冲是它的艺术价值,就是作品本身的艺术效果,包括造型和装饰的原创性、美观度、感染力等;然后是它的社会价值,包括创作者的修养、阅历、社会地位、影响力等;最后才是市场价值,即作品在市场经济中的认可度、接受度。总之,一件好的紫砂艺术品,应是原创,应有思想,应将技术和艺术完美统一。

结语

紫砂壶虽小,却壶中有乾坤,它集儒释道三家之精华,包含了人们对自我、对自然、对人生以及对世界的思索和感悟,构建了除物质生活以外人们对精神世界的需求。紫砂壶的产生,让人们有了一个修生养性的媒介。壶中自有天地在,这种境界排除了一切物质、利益、私欲的诱惑,在纷繁杂乱的世事中,找到了一块静隘的心灵净土。自古茗壶似名人,壶的风格与古代文人雅士一样,各有千秋而绝不雷同,造就了一副秀丽的画卷。这也是紫砂壶的文化内涵之所在。

Pan Min was born in Yixi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in 1967. He is a senior craft artist of Jiangsu, associate professor of Wuxi Institute of Arts & Technology, etc. He is very skilled in making purple pottery and won grand prizes. More than 50 purple pottery artworks have received patents for appearance design. Besides, lots of artworks and papers have been published in various journals.

潘岷,1967年出生于江苏宜兴,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学科专业带头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江苏省陶瓷艺术名人、宜兴十佳青年陶艺家。《清风茶影》、《圆舞曲》、《清香逸韵》、《飘影》、《祥鸟系列》、《灵动如意》、《吟韵塑砂》、《静·空》和《静谧拂香》等九套紫砂作品在第七至第十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中获奖;多件作品被河南博物院、华侨博物院等国家一级博物院收藏;50多件紫砂作品获国家外观设计专利;陶瓷艺术作品和论文曾发表在各种专业书刊和杂志上;主编出版了两部高等学校工艺美术类专业教材,并先后获江苏省高等学校评优精品教材。

猜你喜欢
审美
“诗意地栖居”与“看上去很美”
《闲情偶寄》中的中国女性之美
浅析音乐欣赏中的审美心理定势
论紫砂壶创作中的审美价值
探索材料延伸出的审美方式
浅谈羌族舞蹈“莎朗”的风格特征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8:35:47
画廊室内设计全息论探究
敦煌艺术考察所感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9:00:16
中国手风琴作品创作探源与审美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8:05:06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