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杏云,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浙江省少先队杰出贡献奖获得者,曾任浙江省上虞市少先队总辅导员、中国少先队工作学会理事、少先队活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现为上虞市终身辅导员、绍兴市少先队工作学会会长,浙江省少先队辅导员导师。
自1958年担任少先队辅导员以来,张杏云投入红领巾事业已近六十载,退休之后的他依旧身体力行地为少先队事业而奔忙:他担任全国少先队工作学会上虞地方组的课题牵头人,使上虞市少先队科研水平持续提高;他办起了“传帮带培训班”,建立起“张杏云星星火炬策划工作室”,致力于培训年轻辅导员的工作;他去省内外各地为辅导员讲课,编著的《少先队工作ABC》一书,成为了新辅导员上岗培训的教程;他被《少先队活动》杂志聘为特邀活动指导,自2006年起连续在杂志上撰写“红领巾小贴士”专栏,至今已经整整10年……
如今,古稀之年的他依旧笔耕不辍,凝练多年理论总结和实验探索的心血,完成《少先队礼仪教育规范百问》一书的手稿,幸福地践行着自己的人生诺言——“我的生命属于红领巾事业”。
什么是礼仪?百度上解释说: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从字面上解释,就是:礼,礼节;仪,仪表、仪式。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系主任金正昆教授说:礼由心生。又说,礼的意思是尊重。礼者,敬人也!既要尊重别人,更要尊重自己。仪,就是恰到好处地向别人表示尊重的形式。
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因此,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孔老夫子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以礼治国,以礼服人,打造谦谦君子之国。可见礼仪之重要。
我们说,礼仪是塑造形象的重要手段。在社会活动中,交谈讲究礼仪,可以变得文明;举止讲究礼仪,可以变得高雅;穿着讲究礼仪,可以变得大方;行为讲究礼仪,可以变得美好……只要讲究礼仪,事情都会做得恰到好处。总之,一个人讲究礼仪,就可以变得充满魅力。
对个人来说是如此,那么对于中国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中国少年先锋队来说,也应该有符合文明规范的礼仪,这就是少先队礼仪。
少先队礼仪是少先队文化的外表,它赋予了少先队文化绮丽的风采,展示出少先队组织的魅力。
习近平总书记最近指出:“少先队要坚持开展组织教育、自主教育、实践活动,更好为少年儿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把广大少年儿童团结好、教育好、带领好。” 而“少先队礼仪”就是为少先队组织教育服务的。利用少先队礼仪教育,感染少先队员的心灵,是少先队进行组织教育特有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它具有思想性、感染性和伴随性的特征,使美育与少先队组织教育相结合,从而陶冶少先队员的组织观念,激励少先队员的光荣感、归属感和责任感。
纵观众多的群团组织,没有一个能像少先队组织这样有如此丰富多彩的礼仪内容和形式。少先队既有少先队员在学校、家庭以及社会上必须掌握的礼仪,更有少先队特有的礼仪。少先队的特有礼仪主要包括:少先队的组织礼仪,如敬队礼、唱队歌、执队旗、戴红领巾、佩小干部标志、呼号、宣誓及队容、队风、队纪等;少先队活动中的礼节与仪式,如大、中、小队队会仪式,重大节日、纪念日大、中队组织集会列队仪式,少先队检阅仪式,升国旗仪式,新队员入队仪式,少先队员离队仪式,少先队队干部就职仪式,辅导员受聘仪式等;少先队的礼仪队伍,如鼓号队、礼仪队、小小国旗班、少年先锋岗等。
少先队礼仪通过营造特有的、庄严而神圣的集体氛围,使少年儿童受到感染和熏陶。激昂雄壮的队歌、催人奋进的鼓号、星星火炬的队旗、坚定洪亮的呼号,无不震撼着队员的心扉,陶冶着队员的情操。少先队礼仪使队员们形象地认识到少先队是一支有组织、有纪律、有理想、有着光荣传统的队伍,从而增强作为一名少先队员的自豪感和光荣感,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少先队礼仪体现的教育内容和表现形式的完美统一,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能感染队员的心灵,使之升华为一种高尚的情操。
少先队的礼仪,符合少年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为队员们所喜爱。每一件少先队礼仪用品、每一种少先队礼节、每一项仪式程序,都具有教育意义,少先队辅导员要努力实施规范的少先队礼仪,充分发挥少先队礼仪的教育作用。
少先队礼仪,它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使用少先队标志性用品;二是实施少先队专用礼节;三是举行少先队队会(活动)仪式。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实施少先队礼仪呢?
第一,要按规定,有依据,规范少先队礼仪。
我们的党委托共青团直接领导少先队。团中央历来重视少先队礼仪,早在1950年4月23日至27日,青年团中央在北京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少年儿童工作干部大会”上,颁布了中国少年儿童队队旗、队歌、队员标志——红领巾、队礼、誓词及口号等,并解释了它们的含义。中国少年儿童队的队旗:红色象征革命胜利,五角星代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火炬象征光明。红领巾是队员的标志,它代表红旗的一角。少年儿童行队礼,右手高举过头顶,表示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五个手指表示五爱,与国际少年先锋队队礼相同。队礼行法是,右手五指并紧,经过胸前,自下至上,停在额前,超过头顶一寸半。中国少年儿童队的呼号:“准备着:为建设祖国的事业,为实现毛主席的伟大理想而奋斗!”回答:“时刻准备着!”誓词是:“我是中国少年儿童队队员。我在队旗下宣誓。我决心遵守队章,参加活动,在共产党和青年团的领导下,做一个好队员。我一定好好学习,好好工作,好好劳动。准备着,为建设祖国,为实现毛主席的伟大理想贡献出一切力量!”队歌由郭沫若作词、马思聪作曲。在这以后,随着《中国少年先锋队队章》的颁布,少代会的召开,多次对少先队礼仪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在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出版的书刊中,有关少先队礼仪的阐述,更是传达了权威的声音。如1962年,团中央少年儿童部在筹备第五次全国少先队工作会议期间编写、1963年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少年先锋队工作问答》;1984年7月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少先队工作手册》;2005年6月由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少年先锋队大全》,都继承了以往少先队礼仪的规定,并有一些新的发展。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少先队员身心发展呈现出新的特点。一些地方的少先队组织从实际出发对少先队的礼仪用品,做了许多有益探索,对完善队组织用品体系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也有个别地方在少先队用品的制作和使用中存在着质量不高、式样不一、价格不合理、使用不规范等问题。因此,为了进一步规范少先队组织用品的制作和使用,更好地发挥组织用品的教育作用,全国少工委组织专家、少先队工作者,认真研究历史上团中央的相关规定,广泛听取团队工作者、少先队辅导员、少先队员的意见,在此基础上起草了《关于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旗、队徽和红领巾、队干部标志制作和使用的若干规定》,《规定》报团中央书记处审定后,全国少工委于2005年11月28日发出“关于印发《关于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旗、队徽和红领巾、队干部标志制作和使用的若干规定》的通知(中少发〔2005〕20号)”,要求各地认真贯彻执行,逐步规范组织用品的制作和使用,促进少先队事业的发展。
《规定》对队旗、队徽、红领巾、队干部标志的规格、制作要求、如何使用和适用范围作了详尽的阐述,是我们规范实施少先队礼仪的依据。在团中央、全国少工委没有新的有关少先队礼仪的精神之前,我们都应该按照上述的规定实施少先队礼仪。
第二,我们要搞调查,找样板,充实少先队礼仪。
团中央、少工委的规定和有关著作,对少先队礼仪的用品、礼节和集会仪式有严格的要求和具体的规定,使我们在实施少先队礼仪时,有据可查,有章可循。但是,我们在实际中还是会遇到一些细节问题不能统一,那该如何办呢?
1991年,我受浙江省少工委的委托,试办“全国优秀辅导员传、帮、带年轻辅导员培训班”,我与来自全省各地的辅导员一起学习少先队知识、实践各种少先队队会仪式、开展多种少先队活动。就在实践“升国旗”仪式时,辅导员提出了一个问题:升国旗时奏国歌,那么,国旗该在何时开始上升呢?具体来说,就是国旗是在国歌乐曲响起时就上升,还是待国歌乐曲的前奏完了后才上升呢?这下可把我问住了!因为我不知道这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又不能瞎说一通,只能留下一个遗憾了。培训班结束后,我就想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以从北京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中找到,天安门广场的升旗是代表我们国家的,应该可以成为我们学习的样板。刚巧,一个多月后,我去中央团校参加学习,其间,我起了一个大早,来到了天安门广场观看庄严的升国旗仪式,在深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也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国歌乐曲一响,国旗就开始冉冉上升!当时,还有一个问题出现在了我的脑海中:天安门广场升国旗时,国歌乐曲一共奏了三遍,这又是为什么呢?原来,天安门广场的旗杆高有30米,如果要在一遍国歌的45秒时间里把国旗升上杆顶,那岂不是要飞快地上升,而不是冉冉地上升了?但是,每一遍国歌用时45秒,三遍应该是135秒,而它只有127秒,又是为什么呢?原来后两遍的国歌都没有前奏部分,经查阅资料我才知道,这127秒是太阳在地平线上露头到整个太阳跃出地平线所用的时间,正好印证了国旗是同太阳一起升起的。通过对天安门广场升旗过程的调查了解,我对升旗仪式的具体操作有了比较清晰的概念。
第三,我们要挖内涵,析意义,明确少先队礼仪。
前段时间,大家对少先队仪式中的呼号程序如何操作产生了分歧,有的说领呼者应该面向队旗,带领队员呼号;有的说,领呼者应该面向少先队员云云。这一点在有关文件中虽没有提及,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对呼号的意义、内容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做法。呼号是领呼者与少先队员的互动行为。少先队的呼号体现了我们队组织的政治方向和党对我们的要求,也充分表达了少先队员的理想和决心。前一句“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指明了少先队的理想和目标,后一句“时刻准备着!”是回答,表达了少先队员为实现崇高理想而努力奋斗的坚定决心与行动。少先队呼号是一个简明而深刻的号召。由此可见,领呼者是应该面向少先队员的。领呼者应该是辅导员、党团组织的代表,或对党对祖国对人民做出突出贡献的、深受队员爱戴的人,而不能由少先队干部、少先队员领呼。又如,有些少先队组织在队会仪式的三级报告时,队长会说“请辅导员批准我们开始活动”之类的话,其实这也是不正确的,因为少先队员是少先队组织的主人,主人要开展活动,干嘛要辅导员同意、批准啊?辅导员是少先队员亲密的朋友和指导者,因此,我们可以说,请辅导员给予指导或邀请辅导员参加队活动等话语。
第四,我们要抓改革,促创新,丰富少先队礼仪。
对于少先队礼仪的用品,我认为是不能搞改革创新的,否则就会出“五条杠”之类的荒唐事。但是在少先队各种仪式的程序、细节方面,我们却可以尝试各种方法,使少先队礼仪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浙江省上虞实验小学有一次在烈士墓前举行新队员入队仪式,辅导员李正火别出心裁地把一百多条红领巾放在纪念碑前的草地上,拼搭成一条巨大的红领巾图案,每位新队员都从那条巨型红领巾上取下一条,系挂在脖子上,让队员们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印象。后来在专家的启发下,把红领巾图案改成了红旗的图案,形象地诠释了“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的含义。在入队仪式方面的创新比比皆是,如新队员入队宣誓,老队员一起重温誓词;入队地点选在军营、车间、田头……又如升国旗仪式上的国旗下讲话,突破单纯演讲的模式,采用朗诵、表演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增强了教育效果;把担任升旗手作为一种表彰手段,让应该受到表彰的队员或准备号召大家学习的榜样担任升旗手,实行“光荣升旗手”制度,也是让人耳目一新的创新之举;有的学校在入队仪式的顺序上做了一点更动,把“唱队歌”放在“戴红领巾”之后,使新队员能与大家一起高唱队歌,我认为也是一种创新的尝试。
少先队礼仪是每位队员和辅导员必须掌握和运用的技能。怎样才能充分发挥少先队礼仪的教育功能?张先翱教授指出:“第一,要充分发挥少先队礼仪的作用,平时必须加强礼仪所包含内容的意义的教育。第二,在运用少先队礼仪时,要充分发挥它的美育功能,把礼仪美表现出来,让礼仪美感染少先队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收获少先队礼仪教育的最大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