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朝阳
摘要:男高音是在声乐演唱的一个声部,也是男女声部中最难学习的一个声部,因此他还有另一个名称,叫做“难高音”,在美声唱法的六个声部里面,男高音它的特点就是拥有较为轻巧、华丽、明亮的音色,所以能有效刺激观众肾上腺激素的分泌,使观众在欣赏的过程中激动不已,在现实生活中,男高音有着非常高的艺术价值。因此相关人员进一步加大了对男高音美声训练方法研究。本文从男高音美声唱法来源以及特点入手,全方位解析训练中常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正确的训练方法。
关键词:男高音 美声 训练方法
男高音美声的训练难度很大,它是需要很强的技术性训练,在发展音乐音域的方面上,男高音美声训练的每一步都有一个技术难点。训练男高音的声部,让训练者达到理想的音高C3,不仅需要训练者自身具备很好的身体素质,还要有很好的歌唱条件发音技巧等。男高音美声训练的歌唱技巧有许多独到的地方,在歌唱的变化层次上丰富多样,美化音色的同时,还能加强音量效果,充分发挥共鸣作用。所以为了能够唱好高音C3,人们加大了对男高音美声训练的探究。
一、男高音美声唱法来源以及特点释义
美声唱法是源于歌剧的产生。美声唱法的意思是优美的歌唱,在意大利语中源于“bel canto”这个单词,最早起源于西欧国家的古典音乐,又在文艺复兴之后,慢慢演变成了美声唱法。那时候的西方音乐大都是建立在教堂音乐的基础上,因为信仰的宗教对男女在教堂上歌唱有所限制,出现了阉人歌手,代替女子在教堂中的歌唱,随着剧情和其他因素的需要,阉人歌唱家逐渐被男歌唱家们所取代。由此产生了表现力更为丰富的男高音美声唱法。
男高音美声唱法包括呼吸、声区、起音、音质与音量、声音的连贯性、灵活性、微颤等特点。
首先是呼吸,正确的呼吸方式是歌唱者发音的基础,要求歌唱者会灵活的控制呼吸,并且拥有足够的呼吸支持,提倡使用横膈膜的呼吸方式。第二个特点是声区,歌唱者在歌唱时,会有换声区的过渡,如果不能调整好,可能会出现破音。第三个特点是起音,起音是歌唱者在开始歌唱时,一个关键的发音步骤,也是在男高音美声训练时声区统一的检验方式。第四个特点是音质与音量,男高音美声唱法注重追求明亮,圆润,优美的音质,也十分重视每一个单音的训练,通过气息的强弱,控制音色与音量的变化,使声音听上去张弛有度,有弹性。第五个特点是声音的连贯性和微颤,歌唱者在进行美声训练时,不仅要控制唱出的声音保持连贯性,使气息流畅稳定的进行演唱。为了不破坏声音的连贯性,在演唱时,还要注意微颤的时间,大概是在每秒六次或者每秒七次,如果唱到激动时刻,还应适当的加快。同理,如果很宁静的时候可以慢些。第五种特点,就是注意演唱时的灵活性,男高音美声训练时,为了延长演唱的时间,要学会灵活运用声音的弹性,进行歌唱。
二、训练中常出现的问题解析
第一种,在男高音美声唱法训练过程中,一定要理解声音,如果不了解声音的特性,只是一味地追寻男高音明亮,圆润和优美的优点,很容易造成训练者声音音色黯淡,声带没有弹性,音质不美,声音严重低沉,达不到想要的高音效果;第二种,男高音顾名思义,就是男歌唱家的声音音调非常高,而有些训练男高音美声唱法的学员,为了达到高音C3c,在训练过程中过分地喊叫,用力地挤压声带,这样训练的结果,会造成训练人员的声音变薄,不会产生任何共鸣,声音听上去也会变得缺少圆润,音色毫无美感,一样无法达到高音的训练效果;第三种,喉头不够稳定,在训练男高音听美声唱法时,如果喉头不能稳定,就会造成训练者音色不准,声带抖动频率不均匀,出现声音摇摆不定的现象,更不要说去达到音高C3,唱出高音;第四种,在训练男高音美声唱法时,没有学会对声息的控制,常常出现漏气,撒气等情况,训练时间久了,可能会造成训练者声带发生病变,导致音色不再干净、明亮,不能再进行男高音美声的训练;第五种,过分的追求单音靠前,声音过多的进入鼻内,训练者就会出现鼻音浓重的情况,无法把声音混合在一起,致使声音不能融合。
三、学会正确的训练方法
(一)正确的呼吸
呼吸是男高音美声唱法训练的基础,学会正确的呼吸方式,才能进行训练的后续学习,是训练者学会良好的发音的基础。男高音美声训练的呼吸方式,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普通呼吸方式有所不同,男高音美声训练的呼吸方式有着它自己的方法和规律,也可以说它是有一定技巧性的方法,不是训练男高音美声唱法人员天生就会的,而是通过后天的学习与训练,锻炼出来的一种呼吸方式。呼吸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吸气运动,一种是呼气运动,吸气运动的过程是,用嘴和鼻子把空气吸收到肺内。这时一定要注意,不要将肩膀抬起来,吸气动作完成后,可以体会到自己身体肋骨附近有扩张的趋势,这时我们身体肺部的横膈膜会逐渐下降,也能感受到我们身体腰部也会发生膨胀现象,训练男高音美声唱法的人员,站立并挺直背部,我们会感受到脊柱的轻微变化,还有要控制脊柱两侧一定是向上或者是向下扩张,不可以随意摆动身体。吸气运动过程中,一定要尽力吸得满些,以防在进行发音训练时,发音的后半截失去气的支撑,如果没了气的支撑,歌唱者就会出现短气现象,造成音准不稳。
为了训练人员能够学会正确的吸气和吐气方法,在吸气时,训练人员必须在昂首挺胸进行吸气的同时,还要学会放松腹部肌肉。呼气过程中,训练人员必须要保持吸气的状态,即使是在歌唱过程中,也要保持气息是缓缓呼出,吐气动作要均匀的进行,尽量节约训练者在演唱过程中吸气和呼气用力,达到气息的对抗效果。还要注意的一点,训练者不管是在吸气过程中,还是在呼气的过程中,一定要学会放松身体,不可过于僵硬,因为太过僵硬,就会造成气息不稳。
(二)训练良好的高音基础
训练良好的高音基础,就必须建立一个中低声区,中低音区是培养高音的基础。想要掌握其他高音训练的技巧和通透方法,没有中声区是不可以的。由此可以看出,想要练好男高音的美声唱法,在进行训练的过程中,就必须重视练习中声区,只有做好高音的基础,才能更好地进行男高音美声歌唱,不要一开始训练,就着急的学习歌唱高音,应该在训练的过程中打好基础,一点一点的积累经验,慢慢的向高音音域拓展,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然一开始就学习高音歌唱,不但不会成功,反而会给自己的声带造成损害,得不偿失。为什么要先学会中声区呢?因为中声区的声音有不费力,轻松流畅的特点,而且中声区的声音靠前,是逐渐往高音发展的路径。中声区的声音不会特别要求音量,一般都是要求声音自然,声色优美和声带灵活富有弹性,训练时尽量做到深吸气,呼气平稳自然,喉头稳定,声频不颤抖,让声音听上去连贯,圆润和自然。
(三)训练高音区
高音一般都是在歌唱高潮时出现,可以带动观众的情绪,随之发生变化,达到振奋人心的效果,在整个歌唱过程中,高音的歌唱是非常重要的看点。在前期训练的过程中,一定要打好中声区的基础,再学会气息的控制,接下来就可以进行高音区的学习。很多初学者,在学习高声区的歌唱时,经常会发生后唱不上去,停留在半截,不是憋住了气息,就是卡克无法继续歌唱,这种现象就是到了换声区。只有学会高音歌唱的技巧与方法,才能继续进行歌唱,男高音必须学会换声区的基本方法与技巧。换声区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有:倒吸气动作、母音转换手法、掺假音等。列举其中的一个例子,如倒吸气动作,这个动作很容易理解,但是在运用的过程中需要反复实践,它的要领就是训练者要进行换气时,做一个好像被吓了一跳之后,做的倒吸气动作,随着口腔的打开,训练者的声音也会自然的提高,最后顺利进入换声区。
四、结语
综上所述,男高音的美声唱法在演唱时,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很多。其中,男高音的气息控制,声区转换和喉头稳定等问题,都是歌唱者在学习男高音美声时,需要注意的训练,训练这些方法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训练者在歌唱男高音美声时,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歌唱水平,达到理想的音高C3c,进而可以看出,男高音美声的训练方法非常重要。及时总结和推广男高音美声训练方法,对丰富和发展祖国音乐宝库内涵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程明.浅谈美声唱法技巧在初学者训练中的应用[J].太原大学学报,2013,(02).
[2]马雯.高师声乐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路径研究——以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融合为核心[J].大众文艺,2013,(18).
[3]张思源.有效提高男高音的训练方法及措施[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4]蔡胜.探究男高音音色特点形成的原因与条件[D].昆明:云南艺术学院,2013年.
[5]李可燕.歌唱的面罩建立与声音位置——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比较[J].北方音乐,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