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莉娜
【中图分类号】G60.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01
国家教育部颁发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如一缕春风吹进了幼儿园,焕发着我们的教育热情,它又像是一位经验老道的学者,不但将幼儿生活与学习上的活动锁定在自主能力的发展上,还根据不同的领域给出了有效的引导方法,“鼓励”、“支持”、“和幼儿一起”这样的字眼随页都可看到,让一件件学习中的小事都变得瞬间灵动了起来,幼儿的思维需要发散,教师的教育也需要发散,《指南》让我看到了教育的无穷可能性。
为了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学习,进一步加强对于各年龄段、各领域幼儿的情况的了解,细细品读《指南》,再慢慢回顾自己以往的工作,有些方法是自己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经常会运用到的,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现以“艺术”领域为例,以执教的大班幼儿为参照,在对照中反思我的“艺术”教育。
首先,《指南》指出:“幼儿艺术领域的学习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由此可见,艺术的关键在于教师“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幼儿“感受和发现美”,以及“表现和创造美”。那么,教师如何创设?创设怎样的条件和机会?这是教师需要着重从自身方面来思考的。幼儿感受、体验和发现美了吗?是怎样表现和创造的?这是幼儿在活动中的具体表现。而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往往关注更多的是结果,也就是幼儿在活动中的具体表现,是不是学会这首歌了?这幅画画得像不像?忽视了教学情境的创设,忽视了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们不喜欢或者学不好。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更何况是我们的孩子呢?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好,也没有完全的差,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性,所以,我们要用心去欣赏每一个孩子,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孩子。一次创意美术活动中,所有的小朋友都拿起笔准备画画,只有柯岩一个人坐在那里不知所措,我笑眯眯地走过去对他说,“没关系的,来,我来帮你画轮廓,好吗?”听了我的话他似懂非懂地让我握住了他的右手,在接下来的美术活动中,我一直都在关注着他,慢慢地,我发现,他从刚开始的不愿意下手,到后来的画出线条,逐渐到用简单的图案装饰,他慢慢地一点一点在完善、充实着他的美术作品……他是全班这次作品最大胆的一张。之后的每次进步我都在全班小朋友面前表扬他,并且还会悄悄地对他说悄悄话,帮他取得更多的进步。
其次,《指南》中指出,“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和创造美”,幼儿是用自己的方式,而不是我们强加给幼儿的,这一关键点我们做到了吗?在美术活动中,孩子只是纯粹地模仿,离开了样本就无法下笔,只是被动地跟着书本和老师的思路走,造成没有个性,只有共性的毫无创造性的作品。在音乐教育中,很多时候注重的仅仅只是几个简单的舞蹈动作或者几句歌词的学习,片面强调技能的训练,而不去调动幼儿的情感生活积累,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愉悦地体验音乐艺术。种种现象难道是我们的孩子不会创造、不敢想象?责任不在幼儿,而在我们。孩子们从小就是按照家长、老师的步伐在走,他们的学习知识纯粹地模仿,是我们观念落后,教育方法简单枯燥和急功近利的不良心理的影响。因此,我们要贯彻《指南》精神,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
再次,《指南》在教育建议中提出,“经常带幼儿参观园林、名胜古迹等人文景观,讲讲有关的历史故事、传说,与幼儿一起讨论和交流对美的感受。”孩子的经验来自于生活,只有多经历,才有助于孩子们“感受、发现和欣赏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中美的事物”。但是,我们基本上没有带孩子参观过,也不敢带孩子参观,也没有与孩子们一起交流。在每天的艺术课程中,采用更多的则是范图、磁带等,暂且不评价这两种教学材料的优缺点,光从形式和种类上看,我们就发现其单一了。也许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说,附近没有这么多的资源,或者孩子们出去安全问题难以保障等等,这些都是阻碍孩子发展的借口。
在认真学习了指南精神之后,我的教育理念转变了,在艺术活动中开始鼓励幼儿大胆表现,并努力提高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把主动权给孩子们,给与他们大胆表现、创编、创作的时间,及时的挖掘一些好的作品、动作加以提炼并将作品展示,演出,这样的方式是自己的第一次尝试,不过让自己体会到了权力给孩子们的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这样的做法给我的感触也很大,为自己接下来组织艺术活动提供了更多有价值的资源。在艺术活动中,要让孩子能大胆表现,除了为他们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之外,另外一个最重要的因素要让他们喜欢艺术活动,而令他们喜欢艺术活动的因素则有很多,比如:艺术活动本身、活动的设计、教师在组织艺术活动中的理念,以及面对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法等等。例如:在幼儿园美术教学实践中,我们会指导幼儿对画作做进一步的加工,这种加工主要就是让幼儿在原画作基础上进行“变化”。那么如何对幼儿做进一步指导呢?如:“这些小鸟太规矩了,没有变化,应该把这些小鸟画成飞往不同方向的姿态。”再如:“如要使你的装饰画看上去更好,应该要有变化,要对“黑白关系作些调整,前后关系变一变,让人感觉到差异。”
目标下面的教育建议上也详细地总结出: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营造安全的心理氛围,让幼儿敢于并乐于表达、表现。这就提示我们,不可用成人的眼光去评判幼儿艺术感受理解的正确错误,也不可以用成人的习惯去评论幼儿艺术作品的优劣;不要以幼儿艺术表现的结果评判幼儿。应当更多地倾听、接纳幼儿对事物和艺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欣赏和尊重幼儿的艺术表现。单纯追求技能水平的艺术教育会抹煞幼儿灵动的艺术想象和创造欲望,甚至伤害幼儿的自信和艺术兴趣;要尊重幼儿艺术感受、欣赏和表现的差异性。由于幼儿的天赋、文化背景和家庭背景的不同,要充分理解、尊重和接纳幼儿在对艺术感受、理解和表现水平的差异性,不能借落实《指南》目标为由,强求幼儿一样、一律,更不能强化训练某一种或几种技能。我们的教育作用主要就是,为幼儿创设一个让他们自己愿意、敢于、乐于、能够去感受美、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环境。
作为幼儿园教师,我们要学会:蹲下交流,抱起来鼓励,拉着手说话,是的,孩子是需要沟通的,只有用心去爱,走进他们的心,他们才会打心底去爱你,接受你,听你的话,只有这样他们才愿意跟你说出他们的秘密。《指南》是一场及时雨,它滋润了从事教育中一时会茫然的我们,它恰恰是我们用来接近孩子、理解孩子、实施教育的一个法宝,当自己在设计教学活动、制定活动目标的时候,可以参照各年龄阶段的目标;当自己遇到疑问、困惑的时候,“教育建议”会为我们排忧解难,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将会遇到诸多的困难、疑惑与曲解,但我们不怕,因为只要我们怀揣理想,不断地修正与完善教育理念与行为,扎扎实实地沿着《指南》指引的方向挺进,就一定会到达光辉的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