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5-05-30 09:42刘熠艺
俪人·教师版 2015年12期
关键词:思维导图信息技术应用

刘熠艺

【摘要】本文在分析思维导图内涵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特点的基础上,对思维导图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一些个人意见和看法,供有关教育工作这借鉴和参考,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之效,实现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思维导图 信息技术 教学 应用

我国颁布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打下必要基础”、“在各階段都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这些新的课程目标早已经逐步深入到每一个老师和学生的心里,小学信息技术老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就要敢于改革旧的、落后的教学模式,在适应学生接受能力的前提之下,采取最为恰当的教学模式。思维导图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空间,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识,实现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思维导图的内涵

思维导图的概念最早由英国学者东尼·巴赞提出,后经他的学生董海韬先生引进中国。思维导图又被称作心智图、概念地图、心智地图、思维地图、灵感触发图等,它是一种利用图像式思维工具和图像式思考辅助工具来表达思维的工具,可以很好的表达人的发散思维。作为一种具有革命意义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既简单又非常有效,可以协助人们实现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之间的转变,最大限度的开发大脑的潜力。思维导图实现了图像与文字的完美结合,把各种元素和主题之间的抽象关系用分层的图表展现出来,并建立一种内在的逻辑关系,让左右脑的机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不仅能够帮助大脑记忆比较抽象的内容,还能有效增强人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

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特点

(一)基础性

在信息化时代的大背景下,每个人都需要掌握一定的信息知识和技术,把它们作为一种有效的工具,更好的获取资源。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逐渐成为基本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与读、写、算等能力的重要性等同,是现代社会必须具备的素质和能力。信息技术的学习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从小学开始打好基础,初步了解一些基础性的知识和概念,为以后更深入的学习做好准备。

(二)应用性

信息技术本身就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和技能,达到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效果。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信息技术,并学会如何应用,他们要能够对信息进行查找、筛选和应用,来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三)整合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行,学校的学科结构发生了一些显著的变化,不仅重视理论和文化课程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实现知识的整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实现。信息技术与其他的课程相比较而言,整合性比较强,它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与数学、语文、美术等都有一定的联系。

三、思维导图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把思维导图运用于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并不是盲目进行的,需要老师运用科学的方法,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恰当的方式,让思维导图的教育效果充分发挥出来。

(一)导入新课。

导入作为一节课的开端,是课堂教学的先行者,设计科学的导入可以迅速把学生引进课堂,让他们以最佳的状态迎接将要进行的教学内容。小学信息技术老师可以结合学生特点,利用思维导图导入新课,老师要提前准备好反应新旧学习内容的结构图,在帮助学生复习已经学过知识的基础上,自然的过渡到本节课要讲的内容。用思维导图导入新课,可以让学生直观感受到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加深理解和掌握,同时还能从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讲授新课。

在传统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老师普遍采用落后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只是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也只能机械的接受,这种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由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他们很难达到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信息技术知识的效果,老师就一遍一遍的重复,学生便会产生厌倦的情绪,课堂教学效率比较低。小学信息技术老师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新课的讲授,可以让板书更加美观,在给学生带来视觉盛宴的同时,还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的经历更加集中。

例如,在学习Word有关知识时,为了让学生直观的感受编辑文字和插入图片的过程,老师就可以用思维导图把详细的步骤展现出来,让学生对这些过程一目了然,增强理解和记忆的效果。

(三)课后总结。

讲授完新课并不代表教学人物就完成了,老师还要对课程教学进行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做系统的归纳,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小学信息技术中有些教学内容比较琐碎,记忆的难度也就比较大,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记忆,老师就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将各部分知识点表示出来,让学生能够从整体上感知本节课的内容,并形成比较清晰的印象,为下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四)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发生在课堂教学之后的活动,它与前三项活动一样,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非常大的影响。通过教学反思,老师可以总结课堂教学的经验教训,明确哪些做法是正确、有效的,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借鉴;哪些做法是不恰当的,应该如何进行改进,从而避免类似问题的出现,在反思的过程中提高教学技能。老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详细的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以及改进的措施,建立各种要素之间的清晰逻辑关系,在反思中不断提高。

结语:综合上文关于思维导图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新的思维工具,实现了各种主题元素与图形的结合,把抽象的知识用形象的图表关系表现出来,既与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特点相一致,又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老师要抓住思维导图的特点,抓住与教学的契合点,并把它应用在教学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赵丹杨.思维导图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11)

[2]文端.思维导图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3(05)

[3]许雪英.概念图、思维导图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06)

猜你喜欢
思维导图信息技术应用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