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3岁半了。老公是个严父,他觉得男孩就要多吃苦,多磨炼,偏偏儿子生性胆小,每当他摔倒了大哭或者打针怕疼的时候,老公总是呵斥他,还说是我把儿子宠坏了。我很委屈,男孩可以适当严厉,但也要顾及孩子的感受。面对老公的固执我该怎么办?
解答一:
你老公想让男孩吃些苦,多磨炼,这个观点是正确的,但他把“严厉”和“严格”混为一谈了。
我们提倡的严格教育是针对毫无原则的宠溺来说的。在孩子3岁以前,我们主要是给予无条件的爱,之后就要慢慢加入一些“有条件的爱”,这个条件就是心理学和教育学都强调的原则。原则有助于孩子习惯和性格的养成,使其成为具有自我要求的人。但严格不同于严厉,后者指的是态度而不是理念。孩子摔倒了大哭,严格要求应是尽量不去扶他,主张他自己爬起来,不去说什么“都是地板不好,把宝宝摔坏了”等等,你老公至此的理念是对的,但是,后半段就有问题了。严格要求不等于呵斥孩子,应是以平静、慈爱的口吻娓娓道出,用鼓励的方式增长孩子的勇气,让他自己爬起来。
你要肯定和赞同老公严格教育理念的正确性,然后提醒他注意方式方法,尝试以鼓励、欣赏为主的正面教育方式。
解答二:
3岁的孩子刚走出婴儿期,容易以自我为中心,情绪不稳定。有的孩子天不怕地不怕,有的却羞怯、胆小、退缩。这是正常的,不必大惊小怪,更不应以一个成年人的标准去要求他。
这时的孩子主要是通过“体验”来认知世界,如通过“过家家”学习亲子沟通;通过与其他小伙伴游戏学会理解和分享;通过搭积木感知空间等等。这就决定家长要以“同理心”而非“讲道理”来与孩子交流。具体做法如下:
打针时认同孩子的感受,让他知道疼是客观存在的,再表示理解孩子的痛苦,就容易被孩子接受。孩子摔倒时,我们应该问孩子:“磕到哪里了?指给爸爸看看?是这里吗?”—将问题具体化,孩子在回答的过程中会转移注意力,从而缓解激烈的情绪;“摔疼了吗?有多疼?爸爸能体会你疼的感觉。”—以同理心表示你了解孩子的痛苦和感受,让他明白不需要用大哭来向你表达;“小明是男子汉吗?男子汉怕不怕痛?”—引导孩子自己表达“不怕”,比你要求他“不怕”要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