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津津
【摘 要】 比较类的文章多是在相同体裁范围内进行的,比如赋与赋比较赏析,诗与诗比较赏析,词与词比较赏析等。与《春江花月夜》进行比较阅读的文章大多是首选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这首诗。然而不同的文学体裁之间是否存在可比性呢?本文试将《叹逝赋》和《春江花月夜》进行比较阅读,从而发现陆机的《叹逝赋》绝不亚于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尤其是在主题内容、修辞方法上《叹逝赋》与《春江花月夜》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关键词】 《叹逝赋》;《春江花月夜》;相似点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01
《叹逝赋》是陆机抒情赋中的名篇,是为伤悼已故的亲友而作。序云:“昔每闻长老追计平生同时亲故,或凋落已尽,或仅有存者。余年方四十,而懿亲戚属亡多存寡,昵交密友亦不半在。或所曾共游一涂,同宴一室,十年之内,索然已尽。以是思哀,哀可知矣。”在此篇中他借悲悼亲朋故友的亡逝,抒写了其对日月流迈,人世易往,生命无常以及己之将危的深哀巨痛。不仅如此本篇还将生命易逝的悲哀与流光短促,景物变换和思亲悼亡交织在一起,写得情理兼备,真挚动人。与《叹逝赋》比较而言《春江花月夜》的知名度和普及度不可谓不高不广,它是张若虚仅存两首诗中的其中之一,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七言歌行,仅凭此一首就使张若虚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芳华绝代。前人评为“以孤篇压倒全唐”,明清以来的诗论家也曾有高度赞扬,如明钟惺《唐诗归》卷六:“浅浅说去,节节相生,使人伤感,未免有情,自不能读,读不能厌。将‘春江花月夜五字,炼成一片奇光。分合不得,真化工手。”清王夫之《唐诗评选》卷一:“句句翻新,千条一缕,以动古今人心脾,灵愚共感。其自然独绝处,则在顺手积去,宛然成章……”而近代闻一多先生在《宫体诗的自赎》中更将其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而且学界对此诗的研究、评论也甚多,仅凭此《叹逝赋》是难以望其项背的。这首诗将写游子思妇的离愁放到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上,以良辰美景衬托离愁之苦;又以江月与人生对比,显示人生的短暂。这首诗虽带着些许感伤和凄凉,但总的看来并不颓废,表现了作者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于青春年华的珍惜,以及对宇宙、人生的探索,境界是很开阔的。
表面上说,《叹逝赋》与《春江花月夜》简直有些风马牛不相及,似乎它们是在两条平行线上用不着比较就泾渭分明。无论是写作背景还是文章体裁,无论是抒情手法还是写作内容,要是找这两篇的不同那简直可以信手拈来不费吹灰之力。虽然这两篇作品存在很大的差异,一个是晋代太康的赋作而另一个是彰显盛唐的诗篇,但是本文恰恰是要找出如此大相径庭的两篇作品的相同之处。下面就从抒情手法和主题内容这两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1.从抒情手法方面说,两篇虽存在很大的差异,一个重在记叙一个重在写景,但是异中有同。比如它们都运用了兴的手法开篇,只是《叹逝赋》主要是借自然景物像日、水、草等表达其思想情感,像“伊天地之运流,纷升降而相袭。日望空以骏驱,节循虚而警立。嗟人生之短期,孰长年之能执?”就是借太阳等自然运行的规律起兴以表现宇宙的恒久而嗟叹人生的短暂;而《春江花月夜》则主要是因月起兴,借春、江、花、月、夜之景抒情,像诗的开头“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也是借自然景物起兴,用春江与明月的永恒引出“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的人生短暂的思考。当然不可否认这两篇在表达方式的使用侧重点上是有着本质不同,《叹逝赋》重点使用比喻而《春江花月夜》则重点在起兴,可是即便如此也不能改变这两篇存在共同因素的事实。
2.从主题内容方面说,尽管《叹逝赋》主要是悲悼亲朋故友亡逝的而《春江花月夜》主要是表现对美好生活向往和对青春年华珍视的,但是这两篇皆涉及到对宇宙和人生的探索,而且其中的哲思竟然是惊人的相似。如《叹逝赋》中的“人何世而弗新,世何人之能故?野每春其必华,草无朝而遗露。”就此句《文选》李善注解释说:“野每春其必华,喻人何世而弗新;草无朝而遗露,喻世何人之能故。夫露之在草,无一朝有余,以喻人之居世,无一朝而能故也。”也就是说世界还是那个世界但是早已物是人非世事沧桑。这岂不与《春江花月夜》里的:“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太相像了吗?人生易老,一代一代无穷无尽地遞变着,而江月却是年复一年没有什么变化。虽然两篇侧重表达的感情主题不一样但是在阐述宇宙人生的哲理上却如出一辙。又如《叹逝赋》里的“川阅水以成川,水滔滔而日度;世阅人而为世,人冉冉而行暮。”“触万类以生悲,以同节而异时。”以江水、万类表现宇宙的浩瀚和人生短暂,这不正是《春江花月夜》的“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江月会待何人?自然是“川阅水”“世阅人”。“长江送流水”“水滔滔日度”终是回归到“人冉冉行暮”的结局。所以《叹逝赋》和《春江花月夜》尽管一写悼亲朋一写伤离愁,但在涉及人生的问题上两篇却殊途同归。不仅如此两篇最终都选择豁然的态度来处理人生短暂的悲哀,比如《叹逝赋》结尾“将颐天地之大德,遗圣人之洪宝。解心累于末迹,聊优游以娱老。”就是说作者参透了生死选择保养生命抛弃名利权位,清除内心欲望的负担姑且悠闲自得的安度余年。尽管时代人生如此不幸但是作者并没有深陷其中而是寻求一种解脱去面对这种惨淡。与之相比《春江花月夜》虽含蓄委婉但也可探知作者哀伤之中的希望。尽管在诗的结尾留有“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的憾恨和伤感,但是毕竟还有“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表明诗人认识到在亘古不变的宇宙自然面前,作为某一个具体,人是多少的渺小,人生又是何其短促。然而,有限的人生经过一代又一代的延续,却又呈现出与江月长存的永恒意义。所以在人生的哲思上《叹逝赋》与《春江花月夜》是相似的。
总之《叹逝赋》体裁虽然是赋,但它与《春江花月夜》这首诗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尽管没有查找出确凿的史料证明它们之间是不是存在影响与被影响的关系,但是无论从运用的表达方式还是从阐述的哲理都能看出这两篇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相似点,至少可以说这种跨越体裁进行比较的阅读是可行的。我的导师说“研究诗不一定囿于诗”,比较阅读大抵也应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