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旭光
“蒙太奇”是电影艺术上的一个术语。夏衍说:“所谓蒙太奇,就是依照着情节的发展和观众的注意力与关心的程序,把一个个镜头合乎逻辑地、有节奏地连接起来,使观众得到一个明确、生动的印象或感觉,从而使他们正确地了解一件事情的发展的一种技巧”。其实,蒙太奇不僅存在于电影制作中,我们认为微课制作中也可以充分利用蒙太奇的手法。
一、通过悬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悬念是什么?在我国的传统评书结尾处,说书人经常会设计一个不完整的故事情节,然后说:“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这就是悬念。在电影中,也可以看到这样的镜头,一个炸弹正在倒计时,但镜头随即转到一个貌似与炸弹无关的繁华热闹的场景。这时候,观众的心就被提起来了,人们关心那个炸弹的最后结果是什么,绝对不会离开,会很认真地看下去。这也是悬念的效果。
笔者制作微课《欧洲骑士》时,一开始并没有指出骑士的定义以及历史,而是从一个故事讲起。在一家咖啡厅,一位英国绅士坐了下来,服务员过来,绅士点了一杯咖啡。等到服务员把咖啡端来的时候,绅士发现咖啡里有一只苍蝇。如果是一般人,他可能要求换,甚至会大发雷霆。但是绅士不会这样做,只见他从包里取出一张纸币,把它压在杯子下面,然后收拾东西起身,从容地离开,走时还不忘记跟服务员示意再见。这就是绅士风度,他用不喝咖啡,付钱又不用找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抗议。
英国的绅士风度从何而来呢,它是从古代欧洲的骑士精神而来,这样就会吸引学生。因为学生会有好奇心:为什么今天的绅士风度会与骑士精神有关系?骑士是什么?
当然,微课制作中设置悬念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多少,有时候悬念太多,效果会适得其反。恰到好处的悬念可以不断地引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渴望通过学习得到正确的答案,这就达到了设置悬念的目的。
二、综合运用“推”、“拉”、“摇”等手法
“推”又称推镜头,被拍摄的物体是固定的,而摄影机借助于专业的运动摄像工具或人体,或者摄像机的变焦功能,由远而近渐渐向被拍摄的物体靠近,实现整体到局部的转移,形成视觉前移的拍摄效果。这种拍摄方式可以在教师出镜的微课中拍摄板书。比如数学和物理课程,教师的演算和推理过程对学生理解知识的作用非常大,是其他任何现代化教学手段所不能取代的。拍摄这种微课的时候,如果不具备专业的条件,可以利用摄像机的变焦功能,把镜头推到板书位置。这种推镜头的使用,目的是使学生看清细节的东西,使学生明确整体和细节的关系。
“拉”又称拉镜头,它与推镜头相反,是被拍摄的物体位置固定,摄影机借助于专业工具或者人体,或者变焦功能,由近而远地移动,从而实现局部到整体的转移,形成视觉后移的拍摄效果。在微课的拍摄中采用拉镜头的方法,可以使学生的视觉从一个点开始,不断扩展,学生的眼睛不断融入新的元素,原来的画面主体与新的元素慢慢整合,它们之间产生了新的联系。在这个过程之中,学生不仅可以欣赏到画面,教师还可以在讲解的过程中设置悬念,让学生发挥想象力。随着镜头的向后拉开,学生的注意力会跟随镜头而动,疑惑逐步得到解决。这样学生主动参与了认知的过程,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这种手法可以在地理课、历史课、语文课中应用,让学生的认知从局部到整体,符合认知规律。
“摇”也称摇摄、摇镜头,是将摄影机的机位固定,摄像机身借助三脚架或人体做上下、左右、斜线、曲线、半圆、360度等各种形式的摇拍,用于表示人物处在静止位置,只做身体、头部、眼球转动时的主观视觉的拍摄效果。摇摄给学生的感觉就是头部转动环顾四周,在摇的过程中,学生的视野不断扩大,不断收容新的视觉信息。这种手法可以在录屏中实现。首先制作一个PPT,背景最好用不同的画面,然后在“切换”菜单中选择“动态内容”中的“旋转”选项,给需要“摇摄”效果的每一张幻灯片都进行相同的设置,那么在播放幻灯片的时候,可以达到摄影机“摇摄”的效果,不仅可以自左向右,还可以自右向左、自上向下或自下向上,实现不同的效果,给学生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三、语言要做到“删繁就简三秋树,领新立异二月花”
在电影中,语言是表现人物的重要手段,也是推进情节的重要手段。在微课的制作中,语言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的。微课中的语言一般比上课的语言要求更高,因为要在10分钟左右的时间讲清楚一个知识点,语言太复杂不行,太含糊不行。小而精的微课,要求语言要做到“删繁就简三秋树,领新立异二月花”。就是说,在非关键的地方使用的语言要像深秋的树叶一样,毫不吝惜地删繁就简,能不说的甚至可以用画面或者声音代替,能用现有视频或声音材料的,可以有选择地使用。而在关键的地方,教师的语言要新颖别致,有吸引力,像二月里开的花一样,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而不是五月的花,被淹没在花海里了。所以,教师在制作微课的时候,要精心设计语言,语言的设计是一个微课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微课的制作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方法,蒙太奇的应用在电影艺术中历经百年,已经相当成熟,我们没有理由不加以借鉴,毕竟踩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才能看得更远。当然,电影中的“蒙太奇”是专业的导演、编剧等集体智慧的结晶,微课制作一般都是教师一人之功,两者在规模、质量等方面貌似没有可比性,但是,这不妨碍我们取他山之石,攻自己之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