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程恋婷(1988.03-),女,汉,云南人,广西河池学院。
摘要:本文通过研究河池市喀斯特地貌的关于生态旅游资源方面的优点,提出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开发带动贫困地区经济迅速发展,从而改变农村经济贫困落后的局面。同时对这种以农村社区参与为核心的旅游开发模式所面临的挑战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思考。
关键词:乡村旅游;喀斯特地貌;社区参与;河池地区
乡村旅游碦斯特地貌社区参与河池地区基金项,河池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点建设学科基金项目资助旅游资助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了。2014年,我国的国内旅游高达36亿人次、国民人均出游率高达2.8次;预计到2020年,我国将实现人均出游率4.5次,旅游市场每年将达60亿人次、5万亿元人民币,旅游业将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具有战略性的支柱产业。而我国有关喀斯特山区乡村旅游研究是从20世纪的80年代才有学者开始关注这方面的概念和实证研究。喀斯特地貌在地球环境作用下,形成生态系统较为脆弱的宽谷、峡谷、峰林、洼地等山地地形地貌区域。封闭性的环境导致落后的经济发展,农民落后的思想观念,农村众多的人口,偏低的人均生产资料,市场发育程度低,经济不够发达的现象。因此,需要需找一种把刺激经济增长与喀斯特环境协调发展模式。从有关旅游业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力中我们可以发现:旅游产业具有相关性强、整合度高、较低的劳动素质要求、就业需求大和投资回报较高等的特点,由此可见,乡村旅游应该成为山区经济发展的首选致富方式之一。
1.河池市喀斯特地貌乡村生态旅游资源特征
河池地区地处广西西北边陲,是广西主要的喀斯特旅游地貌资源分布区。根据掌握的资料,河池市辖区的10个县市中喀斯特地貌面积为21795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65.74%,占广西全区喀斯特地貌总面积的24.34%,是广西喀斯特地貌出露面积最多的城市,也是河池市自然景观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类旅游景观,是名副其实的喀斯特王国。
河池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6.9℃—21.5℃,年平均降水量1200—1600mm之间,雨水大多集中在夏季。喀斯特的地貌岩性以质纯的碳酸盐岩为主,这些岩层分布都是厚层、巨厚层块状,加之岩层断裂和裂缝的发育,在众多河流的水流侵蚀和溶蚀下,地心引力重力下崩塌,形成了溪流瀑布、气疯怪石、悬崖峭壁等较为齐全的景观特色,如环江木论大峡谷的秀,大化七百弄的美,宜州下枧河的俊,金城江小三峡的幽,巴马天坑的险,凤山天窗的奇,天峨仙人桥的雄等构成了河池喀斯特地貌景观区独居特色的自然风光。其中以喀斯特塌陷型地貌最为突出,河池市的天生桥、天坑、天窗是我国最大、最具有雄、险、峻特点的旅游地貌。
河池旅游除了喀斯特地貌以外,还有以环江木论国家保护自然区为代表的生态旅游资源,以壮族风情的“三月三山歌节”、环江毛南族的“分龙节”、百步瑶的葬礼和祭祀活动、罗城么佬族的“依饭节”等民族风情旅游资源。革命老区、壮族铜鼓、石达开石刻、黄庭坚的“山谷词”为代表的历史文物旅游资源。
2.社区参与旅游发展模式的兴起
乡村旅游开发的简单粗放,往往容易造成旅游环境的污染、社会物质文化变质和多种利益矛盾冲突等一系列问题。广大来自国内外的学术研究人员提出了让社区参与发展旅游的模式,这个概念模式发展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不同的专家学者提出了他们各自有关社区参与概念和理论,国内学术界比较认可的含义是王刚(1998)认为:社区参与的含义是,居民作为管理社区的客体和主体,参与社区进行的各种事务的一种行为。1980年,加拿大学者克劳德·莫林在论文《当地社区居民与社团参与的生态与文化旅游规划》中,首次提出了让社区参与生态旅游这样一个新颖的概念,并且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在1997年6月颁发的《关于旅游业的21世纪议程》(世界旅游组织、世界旅游理事会与地球理事会联合制定)中,对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明确提出了将居民作为关注的目标,并把居民参与视为旅游发展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社区参与乡村旅游成为探究旅游发展的热点。它考虑到了环境、社会和经济方面的效益,使当前农村村民的需求得到满足;另一方面,它通过社会所有力量来应对当前农村劳动力剩余的问题(特别是妇女的就业)和更好的发展农村社区经济。理论上不仅保障了喀斯特地区的生态,还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给当地居民带来富裕。农村社区居民意识到这个项目所带来的效益,逐渐开始对参与旅游开发越来越积极,他们成了旅游服务业的骨干,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或阶段性剩余劳动力问题,并使当地农民从农业户向非农业户转移,让农民脱离地面积决定积蓄的困境,从而使喀斯特地区农民脱离贫困。
3.河池喀斯特农村社区参与乡村旅游的影响因素
根据河池喀斯特地貌的生态旅游资源的特点,河池在开发乡村旅游的时候宜适合采用以农村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开发的模式。但是,这种以模式为核心的旅游方式面对很多因素的挑战。
(1)在传统观念上,社区参与意识淡薄,农民参与意向不明确
在碦斯特农村受到中国“官本位”的传统文化影响极其严重,导致长期以来农民地位低下,官位被高高挂起,民对官言听计从,且不会变通。村民受这样的官言民必听的思想影响严重,从而顺理成章的接受政府这种决策性旅游开发的战略思想。首先,从社区管理层面上看,带着“现在文明”的管理,强烈的冲击着“当地人”的文化,给当地人们带来危机感和紧张感。可是,当地人不愿意将自己放到從属的“弱势文化”地位,使当地的农民容易对参与旅游这个项目产生怀疑,意见不同一,从而引发一系列的矛盾。其次,主办方往往会以漠视的态度对待社区和农民,导致他们不愿参与到乡村旅游当中。自身有意无意地把乡村旅游和社区分离开来,认为乡村旅游的开发是政府和公司的事情。最后,很多当地社区居民是以被公司或者机构雇佣的方式参与到乡村旅游业中。这就意味着他们必须改变以前的那种自由、悠闲、随意的农作方式,要去适应新的生存方式。
(2)对资源使用权存在“为我所有”、“为我所管”与“市场导向”、“政府主导”、“公司运作”相矛盾认识
“为我所有”表现在,旅管理者将村民的基本生活生产用地为自己所有,任意支配;“为我所管”表现在,在规划之后农民平时使用的土地也为旅游管理者管理。这也就要求农村社区内的城镇规划、村屯的建设、居房屋建筑都必须跟相关旅游规划一致。由于景区和社區功能上的不同,景区独立经营者不愿意把自己看成是社区中的人。他们不关心社区的发展,造成两者关系脱离或对立。由于在开发过程中,忽视社区居民的参与感,有些刚建设起来的景区非常容易造成破坏,探究原因是居民对日常生活处理不当,比如居民的生活污水随处排放等。各方对资源的使用权存在很大的困惑。
(3)社区喀斯特环境问题集中体现在水资源短缺和农业及相关产业支撑能力上,开发中还急需考虑资源环境的脆弱性与保护功能
喀斯特乡村旅游资源是非常脆弱的,根据几千年来才形成的生态系统来说,可以影响它的外界因素很多且它的抵御能力有限,它在文化、生产环境方面的承载力都低于非喀斯特地区,一旦遭到强度破坏,就会影响喀斯特环境生态平衡、吞噬原生文化、引发相关产业的崩溃、威胁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恢复力。旅游开发容易导致生态失衡并且破坏文化遗产,喀斯特环境状况加上地区的贫穷使之很容易在开发进程中夭折。旅游开发造成的水污染问题,而且喀斯特地下错综复杂的水循环结构,容易给下游的水质带来影响。长期受这样的污染下去,必将影响农民的正常生活和旅游的发展。就目前社会走向看,人们选择外出乡村旅行不在少数,随着游客量剧增,再加上一些低素质游客的影响,将会对喀斯特农村产业带来巨大的挑战,阻碍发展进程,导致生态的不可逆转问题。如今的旅业生产己经不能满足消费产业的需求,如环境旅游中石漠化问题,生态旅游对绿色产品、经济农产品的需求,文化旅游对古文化、传统手工艺等创新问题。乡村除了存在单个相关产业不能支撑旅游业发展外,而且还存在着相关产业非比例组合的副作用增加新问题等等。
(4)乡村旅游存在客源不稳定、季节性强、品牌低、需求差异大游客、规模小和散客多等特点
受天气和经济的影响,游客们对乡村旅游有淡、旺季之分,通常游客较多会选择在4月到十月之间外出旅游,在这个时间段国家节假日较多,为游客提供更多外出的时间。受天气影响,如雷雨天气,大家外出的积极性不高;在工作日时,没有充足的时间外出等,这些时候就是我们所说的淡季。淡季的时候游客量小,旅游消费收入几乎不能维持旅游业的基本经验成本。大部分的游客都集中在全年的黄金周、周末或假期。乡村旅游者对旅游的动机与观光、休闲或娱乐为主的大众旅游者一样,这就对乡村旅游目的地有更专业、全面的要求,这就决定了乡村旅游需求的差异性比较大。而且,现在的游客喜欢自由,享受自由,很多人不愿意选择跟团。在同一地方,若存在较多同质乡村旅游产品时,高品牌旅游产品更具吸引力,低品牌旅游产品将走向没落。从未来将占据旅游产业份额上看,原生态更具市场地位,不同地区之间在生态环境和民俗文化上存在差别,然而能勾起游客的好奇感的往往是与当地居民的互动交流。
(5)很难建立社区—开发商—政府—村委会等各种利益者之间伙伴关系
旅游业是一种综合性产业,是多种产业的有机体组合体,需要协调各方面的利益群体、组织和部门共同完成工作,要求彼此之间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对旅游开发的问题上,农民的地位还是比较低,在其中没有可以做出决定性的地位。作为开发商在开发商往往会忽略农民的决策,甚至从未想让他们参与这个开发。农村社区居民都是当地的村民,他们本身的文化教育水平低,往往造成对旅游发展的认识不足,普遍缺乏参与意识。农村社区村民对对自己在开发中的作用和地位和旅游发展没有得到很好的了解。因此,缺乏对乡村旅游开发活动的热情,也失去旅游开发和发展过程中村民应有的权利与收益。
河池乡村旅游的开发正处于初级阶段,缺乏专业的设施配套和资金的支持,并且没有合理的规划。因此,河池乡村旅游开发把游客和当地居民的互动放在首位,去发展和谐融合的旅游,体现淳朴,感受淳朴,这正是大都市时代所缺乏的。如果能认清河池地区在喀斯特地貌这么丰富的生态资源下农村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影响因素,纠正其中的认识误区和开发失误。采取具体有用措施,通过农村社区参与,推动乡村旅游朝着可持续方向发展,河池发展前景广阔的乡村旅游必将带动河池地区经济发展。(作者单位:广西河池学院)
基金项目:河池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点建设学科基金项目资助
参考文献:
[1]中国产业信息网(http://www.chyxx.com),2014-2019年中国旅游市场调查及投资评估报告
[2]杨颖瑜,天上瑶池人间河池,全国第19届旅游地学年会暨韶关市旅游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2005年6月
[3]王刚,社区参与简论,城市研究,1988年第5期
[4]劳德-莫林,当地社区居民与社团参与的生态与文化旅游规划》,1980
[5]http://www.anquan.com.cn/Article/Class107/Class52/200511/311 52.html